我院十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2015-02-02 02:24:00袁子程陈巍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舒巴坦铜绿本院

袁子程 陈巍琳

我院十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袁子程 陈巍琳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2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PA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796株PA在痰液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为67.09%, 其次为脓液和分泌物标本, 占25.88%。ICU的PA检出率最高为30.90%。其次为呼吸科为14.30%。P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普遍较高, 其中2012年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唑林, 均为100.00%, 其次为头孢西丁,耐药率为98.70%。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其耐药率的增长趋势相近。结论 P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泛耐药趋势,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以延缓PA耐药性的产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抗生素

作为广泛存在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相连的腔道内以及人体体表的常见细菌之一, 长期以来, PA以其强繁殖力、强适应力以及强传染性,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1,2]。尤其在呼吸疾病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区域, 常常会形成爆发式的流行病毒感染[3]。因此, 进一步分析本院10年间铜绿假单细胞菌的分布与其耐药性变化十分必要。对2002~2012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PA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检验发现的796株PA菌株。所有菌株均选自来本处送检的痰液、引流物、脓液、尿液以及脑髓液、分泌物等。排除同部位的重复菌。

1.2 培养与鉴定 796株PA菌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培养, 采集各类标本37℃培养18~24 h,对培养好的菌株的鉴定则统一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所产的API细菌书速板条进行到种鉴定。

1.3 药敏试验[4]主要采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符合CLSI标准的各种规格纸片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药敏试验所采取的纸片扩散法(K—B)的试验纸片。同时, 严格按照200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所公布的规则操作。

1.4 质空菌株 从卫生部(现卫计委)购买一定量已检测好的指控菌株。同时, 选取标准的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标准菌株, 加之PAATCC27853对药敏室内质量进行控制和相关鉴定。

2 结果

2.1 不同标本中PA的检出率 从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796株PA中, 以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为67.09%。其次为脓液和分泌物标本, 占25.88%,其他标本类型检出较少。

2.2 PA在临床各科室的检出情况 PA在临床科室分布较广泛, 其中以ICU、呼吸科、神经外科较为多见。ICU检出率最高为30.90%, 其次为呼吸科、神经外科检出率分别为14.30%和12.30%, 骨科、耳鼻喉科、肿瘤外科、普外科等较少。

2.3 药敏结果 PA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2012年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唑林均为100.00%, 其次为头孢西丁为98.70%;耐药率很低的是哌拉西林为2.70%。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4 本院4年间部分抗生素用量统计结果 2009~2012年,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1.0 g)和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整体呈增长趋势, 与其耐药率的上升趋势相近。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常见于土壤之中, 是土壤常见细菌菌种之一[5,6]。同时, 在健康人的皮肤、肠道和消化道之中该菌均有分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PA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 大量多重耐药性强的PA的出现, 大大增加了治疗由于PA引起的疾病的难度。加之PA感染途径多, 不仅可以通过交叉感染、医院传染, 而且可以通过环境直接传染致病。同时, PA也可以由于内源因素直接诱发感染。因此, 本院就近10年PA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做了详细研究。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在各类检测出PA感染的标本中, 以患者痰液检出率最高(67.09%), 科室分布以ICU居多(30.90%), 这也反映出本院PA感染重点在呼吸道感染疾病区域, 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由此可知, PA为呼吸道疾病最为常见的感染菌之一, 当患者免疫力下降时PA便会趁机而入引发患者呼吸道感染。

研究表明, 随着临床上头孢哌酮、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用量的增长, 使得PA对上述药物耐药性越发增强。但头孢哌酮/舒巴坦用量增加迅猛, 但PA对该药物的耐药率仍较低, 药理研究发现, 这与药敏试验所有舒普深有关, 但该结论仍需加以证实。同时, 研究发现PA不仅会在药物用量逐渐加大的情况下而耐药性逐渐增强, 具有获得性耐药性特点, 而且该菌天然对某些抗菌药物便有耐药性, 而且具有多重耐药性质。因此PA易反复、难治愈。

基于PA耐药性的日益增强以及耐药现象的普遍发生,现阶段医院不得不采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等进行治疗。但是, 由于该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特点, 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选择。然而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年已达到44.30%的水平。至今仍未寻找出治疗该菌的最佳药物。针对PA上述特点, 本院采取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等一同治疗PA, 它们有效消除了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加之本院对PA感染患者的良好护理以及严格消毒, 同时, 做好了阻断PA感染传播等隔离工作, 取得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1.

[2] 顾芬琴, 许亚丰.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8):2845-2846.

[3] 孟祥红, 蒋滢, 孙敏霞, 等.2008-2010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8):4145.

[4] 鲍红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4):573-574.

[5] 吴漪华, 田春梅, 崔继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10):2030-2031.

[6] 吕婉飞, 张媛媛, 汪丽, 等.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23):326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137

2014-11-21]

556600 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舒巴坦铜绿本院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数码世界(2019年12期)2019-12-01 00:48:21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4期)2016-11-08 12:18:58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文房四宝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