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慕端 林哲珊
颅内高压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
余慕端 林哲珊
目的 探讨持续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持续性颅内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及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95例患儿痊愈71例, 好转22例, 自动出院2例。结论 持续颅内高压患儿除按医嘱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措施外, 还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积极给予护理处理措施, 以提高治愈率。
颅内高压;预见性观察;护理
颅内压为颅内容物对密闭、容量相对固定的颅腔所施加的压力[1]。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由于颅内容物几乎是不可压缩的, 上述任何一种成分的增加或除这几种正常内容物之外, 颅腔内占位性病变, 超过代偿限度时,就产生颅内高压。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 颅内高压的病情变化复杂, 若未能做好观察和预见性护理, 很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甚至造成患儿死亡[2,3]。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因颅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患儿95例的观察及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患儿95例, 其中男70例, 女25例, 年龄1个月~12岁, 平均年龄2.5岁。所有患儿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CT和(或)脑脊液检查确诊, 其中病毒性脑炎38例, 化脓性脑膜炎25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 颅内出血18例, 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囟门紧张隆起、眼球突出、甚至意识障碍、昏迷等。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降颅压、利尿、强心、解痉、改善微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1.3 观察与护理
1.3.1 生命体征观察
1.3.1.1 意识及瞳孔观察 意识的观察是判断颅内压增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 当发现患儿由意识清晰转为意识障碍或四肢原来能活动转为四肢强直或刺激无反应时, 应立即报告医生, 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瞳孔时注意两侧是否等大, 对光反应是否灵敏。颅内压轻度增高者, 瞳孔无变化, 发生脑疝时则出现患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因此对于瞳孔散大者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1.3.1.2 呼吸观察 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当颅内压增高, 尤其发生脑疝时, 脑干受压而危及生命。当出现呼吸不规则, 浅慢而深大, 抽泣样或双吸气样呼吸时, 提示呼吸中枢受压, 预示有脑疝形成。
1.3.1.3 血压及脉搏观察 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仍不能保证脑供血时, 为失代偿期, 血压迅速下降, 脉搏不规则, 细弱而快, 提示病情加重, 应立即报告处理。
1.3.1.4 体温观察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 当颅内压增高影响到丘脑时, 常出现持续高热, 体温>39℃则考虑“中枢热”, 应采取降温措施。
1.3.2 护理措施
1.3.2.1 体位护理 头部抬高15~30°, 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即使患儿有休克情况也不可采取垂头仰卧位, 头颈要安排成直线, 不要压迫扭转颈静脉。检查和治疗集中进行, 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不能猛力转动患儿头部或翻身, 避免头颈扭曲而反射性地引起颅内压增高。若发生脑疝时应保持安静, 绝对卧床休息, 禁止搬动。
1.3.2.2 呼吸道护理 若抽搐频繁或昏迷患儿要及时吸除痰液及口腔分泌物,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导致窒息, 如有舌后坠者应放置口咽通气道,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常规床边备吸痰器,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过度刺激气道黏膜导致剧烈咳嗽, 时间控制在10~15 s/次, 吸痰管不能过粗,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气道梗阻或吸痰、咳嗽等都可以促使颅内压升高, 应予以注意[4]。
1.3.2.3 高热护理 因高热可加速脑细胞代谢, 加重脑组织缺氧, 从而使脑组织水肿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因此降低体温是防止颅内压继续增高的重要措施。当体温>38.5℃均应积极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可温水擦浴、头部和全身大静脉处放置冰袋[5]。
1.3.2.4 排便护理 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因颅内高压患儿常用脱水剂治疗, 经常会引起大便秘结。应避免患儿屏气用力排便, 可用缓泻剂如开塞露来疏通大便, 忌行高位灌肠。必要时给予导尿, 以免使腹压增高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1.3.2.5 头痛护理 在积极治疗后患儿的头痛症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如患儿头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躁动不安, 可适当的约束患儿并酌情给予镇静药物以防止患儿抓脱各管道。
1.4 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患儿颅内压、症状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综合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痊愈:患儿颅内压恢复正常, 症状消失, GCS>12分;好转:患儿颅内压基本恢复, 尚有轻度头痛、四肢无力现象, GCS 8~12分;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标准或出现加重。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 本组95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及护理痊愈71例, 好转22例, 自动出院2例。
小儿颅内高压属于常见的危重症, 为了避免持续性的颅内高压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和脑疝的形成, 应当积极的给予治疗和对症护理。在护理过程中, 患儿的生命体征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进展与变化, 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确保采取预见性护理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 针对持续颅内高压患儿应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降颅压、利尿、强心、解痉、改善微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的疗效确切,还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积极给予护理处理措施,以提高治愈率。
[1] 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8-120.
[2] 章赛春, 沈文英, 沈志鹏.35例颅内高压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9):797-798.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470.
[4] 岳少杰.小儿颅内高压综合征的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7):490-492.
[5] 夏嘉陵, 万朝敏.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及处理.现代临床医学, 2004, 33(5):311-3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65
2014-12-29]
515031 中山大学附属汕头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