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明
位于豫西南的邓州市,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06个行政村,175万人,260万亩耕地,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近年来,我市求变、求实、求新,开创出了充满活力的、具有邓州特色的成人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把握正确方向,寻找变、实、新突破点
邓州市每年都注重两个学习:一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都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省职成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每年年初的全省职成教育工作会,都要传达、部署教育厅职成处和省成人教研室的“年度工作要点”。对这些具体细致的安排,我们逐项研究,认真对照,加以落实。
二、推进多项举措,打出变、实、新组合拳
1.深化改革,健全四级成教教研网络
所谓“四级”就是市、协作区、乡镇、村四级。邓州市成人教研室作为一级教研单位,成立有专业的教研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第二级是协作区,全市28个乡镇,按地域划分为6个协作教研区,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定期开展教研和培训活动。第三级乡镇,以成人学校为阵地,开展基层教研工作。第四级村级,各村配备一名成人教育专任教师,负责培训、调研工作。各级教研组织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每月市教研室组织1至2次教研活动,协作区、乡镇活动不少于2次。全市各级教研组织,通过开展优质高效教学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上发挥了有力的指导作用。
2.创新举措,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
以实验示范项目为载体,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穰东、白牛、湍河等乡镇把“专家培训”模式作为重头戏来抓,适时开展科技培训、现场咨询、技术指导等活动,并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公司+学校+农户”的教学模式。穰东镇成人学校投资建立了养鸭、养羊、养鸡示范场,带动全镇80多个养殖示范户养鸭近20万只。湍河成人学校创办了反季节蔬菜包菜种植示范项目,辐射带动种植户1000余户,形成了促进农村增收的特色蔬菜产业。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3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700多期,科技讲座180多次,累计完成农民文化技术培训7万人次。
3.因地制宜,构建地方特色服务体系
邓州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基于这样的市情,邓州市成人教研室本着“教育为生产服务、为经济服务”的大局观,一是构建具有邓州特色的教材体系。市成研室在指导各乡镇学好用好、省编好《农村实用技术》《河南教育》(职成教)等教材读本的基础上,引导全市成教工作者,因地制宜,编写内容实用的乡土教材和技术资料,共编写出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200多种。二是科技小报编印走上常态化轨道。全市各乡镇根据农时季节,编印内容丰富实用的科技小报,发放到村组农户手中,推广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田间管理、服务加工等农业新技术,受到了广泛好评。
三、筹划未来发展,唱响变、实、新多部曲
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方面努力,进一步把成人教育工作做实、做强。
1.完善成人教育组织网络和教师队伍
各乡镇完善成人学校校舍、图书、仪器、标本、课桌凳等配套设施,要配齐教师。村级成人学校要配一名专职教师,一个专职办公室,一个专用教室。
2.扎实开展实验项目建设,提升辐射功能
一是乡镇成人学校的教师示范项目不少于50亩地,创办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市场前景广阔的实验示范项目,辐射户不少于10户;二是村成人学校专师示范项目不能少于10亩地,结合本村的支柱产业,使科技服务农业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有效益,辐射户不少于5户;三是主动向辐射户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和样板效应,引领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实现建好一个基地、引入一个项目、培育一批人才、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3.创新方法,推进成教工作上规模、创特色
一是积极探索“现代职业农民”培育养措施,进行初步实践。二是开展全民性终身教育学习活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三是创新办学模式, “农户+学校+公司”模式,“学校+实验示范基地+农户”模式, “服务化体系”模式,“农科教结合”模式,“建立成人教育协作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等。四是创新服务方法,例如窗口式、咨询式、巡回式、帮扶式、引导式、网络式、系列式、信息式等。
(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