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姚鸣飞爸爸的话来说,三年前,他还是一个让人没一点办法的孩子,但现在他爸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他所在的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网络布线”参赛团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个奖项的分量在职业教育中相当于全国状元!这个团队的三位学生已经获得了保送直上本科的资格。
三年前,这些孩子还是让家长十分头疼的孩子。姚鸣飞的家人说:“孩子小时候啥都不操心,问什么东西,不是找同一个学校的姐姐,就是找爱操心的妈妈”;周辽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根本不知道努力是什么样子;李刚的成绩不错,但性格太犟,谁的话都不愿意听,这样的性格参与团队合作是会出大问题的。
在挑选学生进入团队的时候,主教练刘秋丽老师只考虑了一点,那就是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正好有相应的位置组合。所以在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对他们进行训练的时候,强调的第一个纪律就是不能退缩,坚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
三名选手面对的主要困难是基础差。全国比赛要求学生掌握7-8个国家标准,每个标准都是近百页厚,这上千页标准对于初中不爱看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爬雪山过草地,所以老师只能每天督促他们看资料、背资料,并提问他们资料中的相关问题。这其中仅仅一个线序,就有568—A和568—B标准,25对大对数的线序标准,设备单元布置顺序的标准,测试装置模块打接顺序的标准等等。
他们面对的是动手能力的困难。现在的初中实施应试教育,很少有实验课程,多是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所以学生进入中专的时候,对于测量、称重等等很简单的操作都不能正确完成,而全国比赛要求测量的方法正确,误差精确到毫米级。所以他们开始训练以后,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做网头、打线、测试、工具使用、对接等方面的练习。
他们面对的是设备不足的困难。虽然学校大力支持参加比赛,但对于计算机专业学校来说,不仅进行比赛的训练,同时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训。如何协调正常的教学与比赛训练使其不要互相影响,已经成为院系领导近年来面对的重要工作内容。
每个春节,备赛学生都是从大年初八开始进行训练的。别的孩子还在家中与家长共度春节,他们已经顶着北方的严寒在实验室开始了训练。低温下的线缆比较硬,容易割伤手,他们的手上多次受伤,缠满了创可贴,但这不能影响他们的训练。刘老师说,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练出来的技能越过硬,所以什么都不要怕。
每个暑假,三名选手都比别人开学早,当别人还在家里或者景区避暑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学校开始各种训练,特别是在进行配合训练的时候他们是不开空调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比赛实际,甚至超过比赛要求,他们设计在比赛现场没有空调的情况下进行比赛,这样对选手的体力要求更高。
为了保证学生的营养,刘秋丽和副教练连静每天都给学生做饭。既要保证吃好,又要保证吃饱,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每天如何吃,也成了比赛工作的一部分。于是在训练之余,两位老师也成了菜场常客,为学生变着样子做各种饭菜。
孙治国校长对这些学生的印象也在训练中越来越深刻。当有办公室的电脑出现问题,网络不通的时候,这几个学生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问题;当机房空调落水管漏水的时候,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弯出一个角度完美的PVC管代替;当看到他们训练中将箱线甩成长线,长线再截成短线,短线再分成跳线,跳线又利用成碎线的时候,指导老师真正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的到来,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尹洪斌副厅长与学生们共同讨论设备的使用,表扬他们精神面貌出色;与他们握手,这些孩子的训练劲头更足了,训练中也更细心,更主动了。
每天,一箱箱的网络变成了一尺长的碎线,一捆捆的线槽变成了一尺不到的废料,一根根的线管变成了直角、锐角、钝角各种形状,还有光纤、电话线、数电缆。一批批耗材的应用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一天天的风雨锤炼着孩子们长大。
三名学生经过了校赛、省赛,终于走向了国赛的赛场。他们在国赛中沉着应战,稳定发挥,为河南职业教育赢得了可喜的成绩。
(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