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卫
三、新闻批评的含义、特点及舆论威力
新闻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包括公众借助新闻媒介就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咨询、建议和意见,也包括对某一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建议和意见可以是批评性的,也可以是非批评性的。但从狭义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则主要是指新闻批评。换言之,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
1.新闻批评的含义
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以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新闻批评是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闻批评可以检讨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可以批评我们队伍中的消极落后现象,可以揭露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因此,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新闻批评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要开展好新闻批评,必须弄清新闻批评的含义,认识新闻批评的意义,掌握新闻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的传统作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十分重视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革命和其它革命的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
恩格斯把批评看做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他认为,一个能给自己奉送自我批评的党正说明这个党具有“内在力量”。
列宁提出,能否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衡量一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他明确指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他主张在报纸上设立“黑榜”,用以揭露工作中的渎职行为和社会上的丑恶现象。
斯大林认为,共产党人需要自我批评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他说,没有自我批评,“我们的党就无法前进,就无法割开我们的脓疮,就无法消灭我们的缺点”。他呼吁:“让党,让布尔什维克,让我国一切诚实的工人和劳动群众来揭发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我们建设中的缺点;让我们指出消灭这些缺点的途径,使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建设不会有保守、停滞和腐败现象,使我们的全部工作、我们的整个事业日益改进,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极为重视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主张要像每天洗脸、扫地一样,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列为日常工作。他还十分注意运用报纸开展批评,提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并且为报纸批评提出了“开、好、管”的“三字方针”。
革命导师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促进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发展,纠正工作失误和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一项重要原则,并且把报纸等新闻媒介作为实行这一原则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这就为新闻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思想指南。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正是根据这些思想原则,始终坚持运用新闻批评的武器,并把开展新闻批评和实行舆论监督作为自己的工作传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提高认识和水平,努力做好新闻批评工作。
2.新闻批评的特点
新闻批评具有及时性、公开性、群众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关于及时性和公开性在上面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时已涉及,这里重点阐释新闻批评的群众性和权威性。
(1)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传播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新闻批评主要是通过组织和运用社会公众的舆论对被批评者进行批评监督,因此,新闻批评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被批评者的错误言行一经新闻媒体曝光,便会引发群众的关注和议论,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可以制约和规范被批评者,促使其认识和改正错误。
新闻批评包括自上而下的批评,即由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下级部门和群众所作的批评;自下而上的批评,即由下级部门和群众对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批评。通常情况下,后一种批评占的比重很大,这集中体现了新闻批评的群众性特点。
从实践中看,相对来说,在新闻批评中,来自群众的自下而上的批评困难较多,阻力较大。因此,新闻单位要特别重视来自群众的自下而上的批评,要注意选择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导致群众议论纷纷的典型事件组织批评报道,并尽量直接采用来自群众本身的批评信件和稿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的决策和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的积极性,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批评意见,并尽可能作出及时的反映和处理。要善于借助人民群众的舆论支持,争取新闻批评取得好的社会效果。
为此,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细心体察他们的生活,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充分反映他们的疾苦,努力表达他们的意愿,及时把他们的批评、建议反映出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新闻批评的群众性。
(2)特殊的权威性
新闻批评的权威性主要来自新闻机构作为党和政府机关报(刊、台)这一地位和身份的权威性。在我国,新闻媒介不属于个人,不是独立的言论机关,而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一切工作,包括新闻批评在内,都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进行的。许多批评稿件通常都要同有关党政部门沟通,征询意见,有的还直接在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因而,这种新闻批评往往能够代表和体现某一级党委和政府的意见,自然具有权威性。
同时,新闻批评往往通过组织广大群众对所批评的人物和事物发表意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对被批评者施加舆论压力。这种批评已经属于一种社会和公众的批评,因而也就具有了权威性。
而新闻机构对批评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通常都经过十分审慎地调查、核实,以保证材料的真实、准确,这就使得新闻批评真实、可信,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新闻批评之所以具有权威性的原因之一。
新闻单位应当十分珍惜和维护新闻批评的这种权威性,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新闻批评工作,保证批评报道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3.巨大的舆论威力
新闻批评借助于新闻媒介便于及时地表达、组织和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因此,它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
新闻批评可以将被批评的人和事公诸于众,并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对被批评者形成一种代表党心、民意的政治压力。特别是一些党和政府的机关报(刊、台)本身具有权威性,它所形成的这种压力会更大,更明显。
有些人搞不正之风,天不怕,地不怕,受处分也满不在乎,可是,他就怕新闻机关说话。有人甚至说,“宁愿坐上两年牢,也别给我广播、登报。”怕广播,怕登报,归根到底是怕舆论,怕群众,怕党纪国法。因为凡干坏事的人,总是偷偷摸摸,一广播,一登报,一上电视,把他的错误端到光天化日之下,天下周知,舆论蜂起,众目睽睽,世人评说,想藏藏不住了,有人想保也困难了。新闻批评所形成的这种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威力,是其它方式的批评所无法替代的。
新闻批评正是这样依靠舆论的力量对被批评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促成问题的解决。常常是一些事情一经媒体批评,社会舆论蜂起,群众议论纷纷,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立即介入,迅速采取措施作出处理,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在媒介干预下能得以迅速解决;一些无法无天、横行霸道的“土霸王”、“地头蛇”的嚣张气焰在舆论压力下能得到有效抑制;一些位高权重,颐指气使的权势人物在新闻批评下能低头认错,收敛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这些都是新闻批评威力的显示。
2000年5月30日晚,正值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非法使用童工,国法不容》为题,揭露了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一些个体私营业主雇用10—12岁童工,并让这些孩子超工时、超负荷劳动的事件。
节目播出20分钟后,临海市的领导就开始着手处理此事。当晚,台州市(临海市的上级主管市)的领导也立即过问此事。省委和省政府也极为关注,要求当地政府立即查清事件。第二天,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此事,并派省政府秘书长率工作组立即前往临海市检查、处理此事。
在省、市领导机关的干预和具体指导下,临海市迅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查,摸清了个体私营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的情况,并立即同广西等童工来源地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安排将童工安全送回家乡。
6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依法查处,妥善安置》为题,报道了此事的处理结果。短短十多天时间,在新闻媒介的干预下,各级党政机关认真配合,积极工作,拐骗童工的犯罪嫌疑人和非法使用童工的个体私营业主受到拘捕,被骗童工顺利返回家乡,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显示了新闻批评的强大威力。
正因为新闻批评具有这样大的威力和影响,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新闻批评,把开展新闻批评看做是新闻事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具体的指导,希望
新闻媒介能开展好新闻批评,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近年来,中央多位领导同志都曾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视察,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的一种期待、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介及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加倍努力地工作,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批评的舆论影响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它并不具备行政和法律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力。因此,要达到新闻批评的好效果,新闻单位要注意同行政、执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与配合,要注意把舆论监督同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以及群众监督的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依靠法律及全社会的力量来发挥新闻批评的舆论影响力,同时,要努力把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引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四、新闻批评的方式、类型和方法
1.新闻批评的方式
新闻批评具有多种方式。
(1)点名批评
有些人犯有严重错误而又坚持不改,群众反映大,社会影响坏,其言行具有典型性,而指出其错误既有利于教育其本人,又有利于警示他人,还有助于平抑民心,对这样的人,可以采取点名批评的方式。
点名批评是一种严肃的公开批评,它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对被批评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因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批评方式。恰当地运用这一方式对于明确批评目标,增强批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战略上讲要敢于大胆地开展点名批评,不能因顾及被批评者的面子而只作不痛不痒的泛泛批评。当然,在具体处理点名问题时应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点谁的名,什么时候点,什么情况下点,都要作认真、全面、郑重的考虑,切切不能轻率行事。要防止由于不恰当、不适时的点名批评,伤害了同志或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要真正做到批评一个人,教育和挽救一批人。点名批评切忌不负责任地小题大做,乱批一通,更不能成为个人泄私愤、图报复的一种手段,偏离正确的方向。
(2)不点名批评
在新闻批评中,有许多批评可以只对事不对人,对被批评对象作不点名的批评。有些事情,只要点出某些事实来,人们就可以自觉对号,从中汲取教训,有意识地调整言行,纠正缺点和错误。对这样的人或事,可以采取不点名的方式。
新闻批评主要是通过揭露错误事实,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并从中总结出必要的教训。因此,必须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切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错误得到纠正,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新闻批评的立足点应是帮助犯错误的同志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成为一个好同志,同时也是教育其他同志引以为诫,少走弯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批评可以对事不对人,重在摆事实,讲道理,总结教训,教育大家。
(3)他人批评
在新闻批评中,若以批评者的身份划分,主要分为他人批评和自我批评两种,其中大量的是他人批评。
他人批评主要是指来自社会与公众的批评。对那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人们通过新闻舆论手段,批评其人其事,这都属于他人批评。他人批评是新闻媒介发挥批评和监督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些人明明有缺点、错误,但却听不进组织、领导和别人的批评意见。人们借助新闻媒介对他提出批评反倒能触他警醒,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那些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抵制批评和压制批评的行为,更应当借助这种批评方式使其醒悟和认错。
当然,他人批评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效果。要以善意的,同志式的态度,进行恰如其分的批评。要防止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任意批评。
(4)自我批评
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自我批评也是新闻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人犯了错误,在组织和别人的帮助下有了认识并愿意改正,可以利用新闻媒介作自我批评。这样,既可以当众承认错误,得到人们的谅解,也有助于化解矛盾,促成内部的团结。同时,对别人也具有教育意义。因此,通常在新闻批评中,总是把他人批评和自我批评结合起来,在他人批评的基础上,引导和组织被批评者开展自我批评,这样可以促使新闻批评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既帮助了批评者,又教育了大家,而且也显示了新闻媒介的力量和影响。
2.新闻批评的类型
新闻批评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一般性批评报道
这是指那些针对一般性问题开展的批评报道。通常,一些媒体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等固定栏目(节目)中,就某一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其个人权益的人和事,或就某一不良社会现象所做的批评报道多属于此类报道。
一般性批评报道通常采取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的方法,一般不做集中的、深入挖掘式的报道。
(2)典型性批评报道
这是指那些运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开展的批评报道。它通常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某一带有普遍性的不良倾向和问题所采用的新闻批评方式。
新闻批评不是一种任意的批评,而是一种有选择的公开批评,它要求批评内容具有针对性,批评效果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新闻媒介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广泛社会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进行批评。一般说来,应当注重批评那些在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新的工作部署、完成新的工作任务中,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方向性、原则性和代表性的缺点、错误和问题。同时,对那些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侵害群众利益等腐败现象,也应选择一些群众意见较大、危害较重、影响面广的典型事例展开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始终把握新闻批评的正确方向,真正做到批评一个人、一件事,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推动整个工作。
(3)连续性批评报道
这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批评对象持续进行的批评报道。这种报道往往不断运用新的事实,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反映和报道被批评对象的最新变化情况,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应,以引起社会与公众的关注,进而造成集中、突出的批评效果,促成问题的解决。
这种批评报道方式由于跟踪事态发展,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地揭示批评对象的实质,把批评报道不断引向更深的层次,而且向群众交待批评的结果,因而更容易引起社会与公众的关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力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分清是非,促进矛盾转化,使批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是新闻媒介经常采用的一种批评报道方式。
(4)追踪性批评报道
这是指那些以某一人物或事物为批评目标和线索,跟踪调查,逐步深入,追溯其背景,报道其变化,最终交待其结果的一种批评报道方式。
这种批评报道方式抓住被批评对象的蛛丝马迹,步步深入,搞清楚来龙去脉,追查个水落石出,通过大量事实说话,把真相、实情和处理结果告诉受众,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中的批评报道有不少是采用这一方式展开报道的。
这种批评报道方式通常和连续报道方式配合使用。对一些群众关注的,新近发生但尚无结果的,或是处在初发阶段,其来龙去脉尚无明确答案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进行的批评,常常采用此种报道方式。
3.新闻批评的方法
为了达到批评的效果,增强批评报道的说服力,新闻批评通常都坚持用事实说话,通过提供有关被批评对象的事实信息,让读者了解事情的真相,判断事物的是非,从中汲取教训。而对被批评对象也使其在事实面前认错改错,接受批评教育。因此,提供事实,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贯穿于批评报道始终和融通于批评报道各种方式方法中的一种报道方法。
除此之外,发表评论文章,刊播读者来信,开展专题讨论也是新闻批评常用的报道方法。
(1)发表评论文章
这是指新闻媒介针对被批评对象的某些典型事例,以媒介评论员集体或个人的名义发表评述性意见的做法。采用这种方法,旨在指明被批评者错误言行的要害和实质,分析被批评者犯错误的背景和原因,总结被批评者犯错误的教训和根源,借以加大批评力度,使被批评者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错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教育其他人从中汲取教训。由于评论方式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种方法更容易吸引社会与公众对批评报道的关注,能更好地发挥批评报道的警示作用。
(2)刊播读者来信
这是指新闻媒介通过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读者(听众、观众)的批评性来信,由编辑部编发,以达到新闻批评目的的做法。
人民群众对某些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意见,对某些社会现象有看法,或是受到冤屈和伤害,通过来信的方式或反映情况,或表达看法,或寻求帮助,或批评错误,编辑部从中选择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来信加以刊播,借助舆论力量促使问题得到解决,错误得到纠正。这是新闻媒介常用的一种批评报道方式。粉碎“四人帮”以后,不少新闻媒介开辟了读者(听众、观众)来信专栏或专版,有的还设置了读者(听众、观众)信箱,定期或不定期地加以刊播,并请有关部门或个人对来信中反映的问题作出答复,拿出解决办法,有时还附有本报(刊、台)的调查。这种做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许多读者(听众、观众)踊跃给报社、电台、电视台写信,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心声。有的新闻单位每天能收到上千封读者来信,多时,甚至达到数千封。
坚持刊播读者来信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对党政机关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监督,而且可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伸冤鸣屈,对于密切新闻媒介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扩大新闻媒介的影响,提高新闻媒介的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专题讨论
这是指新闻媒介根据宣传和报道需要,从读者(或记者)来信、来稿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以读者(或记者)来信或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然后组织公众就此展开讨论的做法。
这种报道方法由于选题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容易吸引群众的关注和参与,而且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会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起到一种普遍的社会教育作用。
开展专题讨论,选题十分重要。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一定倾向性和代表性的,而且是公众关注,社会影响大,容易引起争论,展开讨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作为讨论主题。在讨论过程中,新闻媒介要根据进展情况,作适时、恰当的引导,使得讨论的问题能逐步深入,讨论者的意见能逐步趋同,从而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观点,并使其作为主流舆论被大家接受。(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