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戴“紧箍咒”契合舆论监督内涵

2015-02-02 00:49刘建国
采写编 2014年6期
关键词:记者站紧箍咒舆论监督

刘建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8日下发通报,要求各新闻单位对记者站、网站、经营部门、采编部门进行集中检查清理,认真纠正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把好新闻采访关,禁止记者站跨行业、跨领域采访报道,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如此规定,将记者的从业行为进行了限定,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荡涤舆论监督中的不正之风。对于该通报,也有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他们认为,这样做可能会限制记者的监督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媒体的价值和作用。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对于新闻媒体划定一定的言论空间,与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并不抵触。毋庸置疑,新闻媒体中的乱象,必然会导致新闻公信力严重受损,进而对社会的诚信和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作为“无冕之王”,记者们拥有监督权,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有责任和义务予以跟踪报道。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也应该被框定在一定的空间之内,而不是无拘无束,肆意而为。新闻媒体,理应肩负社会良知,牢牢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用手中的权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说到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报,是为新闻从业者设定的一道“高压线”和“防火墙”,契合了新闻监督的内涵和要义。

,再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在互联网上积聚人气,满足读者求知欲,从而实现优质传播效果的媒体变革。

比如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意外走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双手接住坠楼女童的画面被在现场的网友记录下来,然后被第一时间上传到网上,经过网民、明星等多个群体发散式地多次传播,短时间内将现场信息传递到每个角落。随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才开始进行跟进宣传报道,最后形成强大的传播效果。

由此可见,在媒体深度融合中所呈现的“内容再造”,传媒的报道功能发生了深刻革命。只有通过深度融合,传统媒体才能化蛹为蝶,在美丽的新媒体时代自由翱翔!

(作者系《新闻前哨》杂志主编)

筛选,由权威部门对词语“黑户”漂白,以为民众交流和媒体宣传提供“规范”后的新鲜词汇。只有将通用语言与网络词语的关系由“对立”转为“融合”,才能不断为汉语言发展和媒体宣传注入新鲜话语血液。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老干部局)

猜你喜欢
记者站紧箍咒舆论监督
我的“紧箍咒”
紧箍咒
妈妈会念“紧箍咒”
年轻干部要戴上“紧箍咒”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禁止记者站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
《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连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