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与措施

2015-02-02 16:21杨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辽宁省建议

杨丽

摘要:“三品一标”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概述辽宁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发展现状,介绍为促进全省“三品一标”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对今后辽宁省“三品一标”工作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三品一标”;现状;措施;建议;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85-03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同时也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决策。

1 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辽宁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绿色食品的认证,到2003年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及2008年地标的推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效无公害农产品2 461个,生产面积309.3万hm2,约占全省果园耕地面积的64%;绿色食品642个,生产企业281家;有机食品66个,生产企业20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9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达77%,创近年来新高;2012年共批准了9个“一县一业”,其中5个种植业品牌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如北镇葡萄、凌源百合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一县一业”发展、创立区域品牌的同时,“一县一业”也带动、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随着认证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总量不断增加,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

2 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措施

2.1 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稳定

在加快发展、扩大总量规模的同时,辽宁省各级工作机构认真落实韩部长提出的“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要求,以及农业部开展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和监管措施的落实,其中重点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管和标志使用监管。

1) 产品质量监管。围绕农业部开展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制定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实施方案,并下发各市农委,要求各市把本地区“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来,全省以“两检一告”为手段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一是企业年检。对获证的无公害蔬菜、水果企业100%年检;对地标农产品企业抽检。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生产操作、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等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截至目前未发现年检不合格企业。二是产品抽检。对获证企业进行产品抽检,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地标农产品抽检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抽检、风险抽检、监督抽检相结合,扩大抽检比例和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产品抽检率,品种以蔬菜、水果、食用菌为主。三是产品公告制度。当年认证的“三品一标”在报纸上予以公告,以便消费者监督与放心消费。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于在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中不符合“三品一标”相关规定的,及时上报省中心,请示撤销,并在报纸上进行公告。四是专项检查。除每年的“两检一告”以外,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不定期安排专项检查。2012年省中心结合部中心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专项检查开展了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项检查活动,对全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情况、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以后监管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标志使用监管。为落实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方案,提高“三品一标”市场占有率,切实维护好品牌公信力,对购标企业提出地理标志管理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地标农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使用标志,探索标志使用与监管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率。质量监管和标志使用监管结果显示,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安全、稳定、可靠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2.2 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

随着“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不断深入,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获“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申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从而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特别是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引导健康消费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已有大多数消费者了解“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在消费时作为首选对象。部分市已将“三品一标”证书作为农产品入市销售的免检条件。越来越多的“三品一标”作为当地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2.3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截至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已占到全省耕地面积的60%,大幅提升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把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批准“一县一业”建设的必要条件,2012年地标数量快速增长,全面提升区域品牌。二是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5个;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8个部级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引导地方政府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依据地方标准制定了符合本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化优势,不断扩大标准示范的辐射能力与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与品牌公信力。

2.4 体系队伍逐步健全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管理。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为契机,健全完善市、县工作机构,做到工作有人员、有职能、有经费、有手段,使“三品一标”品牌提升顺利开展;对市级工作机构加强管理,把“三品一标”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及省农委对市农委的绩效考核,有力推动“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的开展。二是加强检查员队伍管理。近年来不断充实检查员、内检员队伍,目前无公害检查员126人、内检员1 595人、地标核查员7人。根据各市工作机构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安排无公害及地标检查员培训。年末根据检查员的工作情况,依据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评出“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优秀检查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又快又好健康发展。三是培训地标产品证书持有人。召开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题工作会议,会上宣贯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监管措施及产品推介,为以后顺利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奠定基础。

3 辽宁省“三品一标”发展建议

3.1 强化规范制度,提高认证质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申报主体的审查,严把认证认定准入关。以牢牢把握“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消费安全”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主体质量控制能力的把关,稳步推进发展,提升产品质量。这就要求生产主体具备质量控制的能力。对生产主体的要求是: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具有管理产地与产品的能力。申报主体一般为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原则上不再受理个人与事业单位申报。

2) 强化复查换证工作,确保其质量与换证率。无公害农产品到期复查换证工作,是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公害农产品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要求各市工作机构做好复查换证摸底工作,提前上报复查换证材料,采取按时上报与集中审查上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与换证率。为保证复查换证质量,对复查换证产品做到宁缺勿滥,要求检查员严格把好现场检查关,扩大产品抽检范围,对检测不合格产品实行一票否决制。

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继续按照部中心及省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证程序严格执行。一是材料审核时对申请人的监管能力重点审查,尤其是面积大、高风险产品要严格把关。二是现场检查落到实处,按照部中心下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修订稿)》要求,制定全省现场检查细则,重点检查申请人是否建立质量控制的各项制度、投入品使用以及生产过程的记录档案。现场检查工作要做实做真,实行检查员制,坚决杜决走过场现象。

3.2 扎实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1) 提高认识,深入挖掘。各地区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和特殊地理资源,抓住省政府开展“一县一业”项目的有利时机,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为目的,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发展重点,加大地标登记力度。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登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登记产品或是外观特征突出、或是内品质优良、或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以致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2) 规范程序,严格审核。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部中心下发的9个配套文件要求,明确各级工作机构的职责分工,县政府确定申请人,申请人上报市级工作机构,市级审核通过,上报给省中心。完善审查评审制定,建立规范的审核程序(材料登记、文审、现场核查、专家鉴评)。要求登记产品特征特性显著、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其他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经品质鉴评专家们一致通过方可上报部中心。

3) 加强宣传,提升品牌。各获证单位所在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强资金的保障,抓住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大好时机,结合“一县一业”建设,整合资金,提高本地区地标产品知名度、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具体推介措施为:一是利用惠农政策组织农民规范生产、合法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提高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根据本地区文化风俗举办产品节活动,引起领导重视,争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四是利用绿博会、农交会、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活动,做好品牌宣传,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

3.3 强化证后监管,维护品牌公信力

1) 严格质量监管。一是加强获证单位的实地检查(企业年检),加大企业年检率。二是对获证单位进行产品抽检,将部中心、省中心的产品抽检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抽检、风险抽检、监督抽检相结合,扩大抽检比例和覆盖范围。无公害农产品抽检率力争达25%,农产品地理标志抽检率达50%。三是根据监测信息,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项抽检,加强隐患排查,杜绝重大事件发生。四是强化市场监察,以超市、批发市场等销售场所为重点,检查无公害农产品、地标产品用标情况和假冒行为。不规范用标限期整改,违规用标、假冒产品依法查处。五是执行产品公告制度,当年认证的“三品一标”在报纸上予以公告,以便消费者监督与放心消费。六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在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及时上报主管部门,请示撤销,并在报纸上进行公告。七是严格执行举报投诉制度,市、县设专人负责举报投诉事宜。举报投诉事件经复查后,依据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规范标志使用。一是指导获证企业使用标志,探索标志使用与监管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标志使用宣传与培训,引导获证者规范用标,使消费者放心食用。三是开展标志使用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规、假冒用标行为。

3) 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应急管理措施,重点是要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增强应急处置工作能力,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辽宁省建议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三代人的建议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三品一标”助力品牌农业
FOOD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