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社字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依赖于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取决于技术创新程度和人才支撑力度——职业教育无疑成为我们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因此,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影响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当前全国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伟大实践中。但是,如何才能把会议精神切实转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成效呢?
第一,把“精神”转化为“实效”不仅需要观念转变,更需要制度创新。
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由内而外包括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次。其中观念是前提,没有观念的引领一切行动都是盲目的;器物是基础,缺乏器物层的建设必然是空洞的实践;制度是关键,是观念转化为器物的有效支点。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观念只能成为虚无的“口号”。因此,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发展职业教育置于“转方式、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升到影响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但是,发展职业教育只有观念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瓶颈”问题,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将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制度放在当今及未来发展的新形势下进行重新考量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动力、有活力、有效力。
第二,把“精神”转化为“实效”不仅需要解放思想,更需要实事求是。
面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要在举国上下的期盼声中有所作为,就必须顺势而为;要在复杂多变的困境中顺势而为,就必须解放思想,用更加开放、更加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我们一方面用“大体相当”的“普职比”保证了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巩固了高职高专教育,一方面用转型一批应用型本科的政策调控措施保证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和畅通,由此办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些表面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已经在以往的改革中逐步得到解决,剩下的则是敏感的问题、复杂的问题、深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更坚决的态度、更充足的勇气、更强硬的手段,最关键的是需要我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职业教育政策如何调整才能实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的统一?职业教育如何保证学生眼前就业与未来终身发展的统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才能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等等。这些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才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
第三,把“精神”转化为“实效”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法律保障。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在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类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办学中的许多问题不是职业教育自身努力所能解决的。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利益最大化”是市场机制最本质的诉求。“产学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离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学校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要保障各方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就必须保证实现其权、责、利的统一。而参与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落实只有靠法律来保障,否则那些美好的“顶层设计”只能成为美丽的“海市蜃楼”。
第四,把“精神”转化为“实效”不仅需要舆论引导,更需要文化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是改善民生、追求公平的政治诉求,使当今我国的职业教育担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繁重的历史责任,所以必须加大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抓职教就是促和谐”的热情和共识,营造出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良好氛围。但是,热情不能代替动机,口号不能代替行动。职业教育要实现持久、深入的发展,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因为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渗透力和整合力。只要上升到了文化自觉的高度,一切事物都能成为水到渠成的自觉行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技术”,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基础在“劳动”。因此,我们必须在弘扬技术文化和劳动文化方面采取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劳动观,营造出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塑造技术立国、技术兴国的技术文化,给予技术与科学以平等的地位。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文化根基。■
(作者系河南科技学院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责编 张红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