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效果观察

2015-02-01 07:40曾黎明裴皓李君
山东医药 2015年48期
关键词:异氟醚颅内动脉瘤瑞芬太尼

曾黎明,裴皓,李君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430015)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效果观察

曾黎明,裴皓,李君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予异丙酚联合异氟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血压、HR、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躁动及再出血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动脉瘤夹闭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及气管拔管后降低(P均<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1天躁动发生率分别为4.8%(2/42)、30.9%(13/42),P<0.01;术后3天内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4.0%,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降压效果与异丙酚联合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近,但术后复苏快、再出血率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异丙酚;瑞芬太尼;异氟醚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易发生脑缺血、术后再出血等。在颅内脑动脉瘤手术过程中,麻醉处理需要维持脑部血液动力学稳定,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丙酚、瑞芬太尼为临床常用麻醉药,异丙酚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瑞芬太尼能够迅速使人体达到血-脑平衡,发挥脑保护作用[1,2]。本研究观察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35~70(57.1±6.3)岁,ASA分级为Ⅰ~Ⅲ级,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内环境紊乱、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麻醉方法观察组手术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具体方法:静脉滴注异丙酚2~3 mg/kg、瑞芬太尼0.3~0.5 μg/kg、维库溴铵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静注异丙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维库溴铵1~2 μg/(kg·min)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异丙酚联合异氟醚麻醉,麻醉诱导方法与观察组相同;气管插管后,吸入1%~2%异氟醚,静注异丙酚4~6 mg/(kg·h)及维库溴铵1~2 μg/(kg·min)进行麻醉维持。在手术过程中若需要降压,两组均给予尼卡地平0.2 mg/次静注;术毕30 min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1.3相关指标观察检测两组麻醉前、动脉瘤夹闭时(夹闭时)、气管拔管后(拔管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统计两组术后1天内躁动发生率、术后3天内再出血发生率。

2结果

两组夹闭时SBP、DBP、MAP均低于麻醉前及拔管后(P均<0.05),夹闭时观察组HR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血压、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1天内躁动发生率分别为4.8%(2/42)、30.9%(13/42),P<0.01;术后3天内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4.0%(6/42),P<0.05。

表1 两组各时间点血压、HR比较±s)

注:与同组麻醉前及拔管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过程中由于全麻诱导、手术操作等存在导致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颅内高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再出血等问题。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手术期麻醉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精确控制MAP,而且要保持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平稳,避免在麻醉诱导期血压突发升高、夹闭时血压突然降低,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必要时需适当扩容和升压以保护脑组织。

目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常用方法为异丙芬联合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可兴奋迷走神经,通过抑制心肌细胞活性、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HR及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异氟醚可以扩张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和保护脑组织作用[3]。两药联合应用可以扩张动脉,降低血压;但麻醉后血压恢复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4]。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降低血压、稳定HR等作用[5]。云军[6]研究显示,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可达到与异丙芬联合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当的降压效果,并可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改善近期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前、夹闭时、拔管后SBP、D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夹闭时血压均明显下降,拔管后均快速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说明两种麻醉方法的降压效果相近,与云军[6]报道的结果相似。观察组夹闭时HR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瑞芬太尼对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关。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Unlügenç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恢复快。

由于麻醉药物快速失效的特点,可导致手术后止痛作用迅速消失,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气管内导管刺激、吸痰刺激、颈椎固定等因素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出现躁动。本研究术毕30 min时两组均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剧烈疼痛;且观察组术后1天内躁动发生率低于与对照组,提示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较好。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可在高血压、用力排便、情绪异常、吸烟、季节变换等原因的诱导下出现再出血[8]。本研究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对照组降低,可能与观察组术后躁动少,血流动力学及情绪较为稳定有关。

总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丙酚联合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降压效果相近,但前者术后复苏快、再出血率低,患者近期预后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彦,孟春,王亚欣.七氟醚与异丙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能量代谢影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0):1206-1209.

[2] 谢健,陈元利,欧阳玉芳.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6):12-13.

[3] 杨昌明,肖少华,常洁.七氟烷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血浆ET、CGRP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4):92-93.

[4] 褚雪英,朱思会.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54(35):53-55.

[5] 彭汤明,刘爱华,吴中学.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5):416-419.

[6] 云军.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再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89-91.

[7] Unlügenç H, Itegin M, Ocal I, et al. Remifentanil produces vasorelaxation in isolated rat thoracic aorta strips[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3,47(1):65-69.

[8] 齐润花.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18(11):1705-1706.

收稿日期:(2015-04-23)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48-0086-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8.033

猜你喜欢
异氟醚颅内动脉瘤瑞芬太尼
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红外光谱研究
异氟醚间断预处理对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吸入术后苏醒效果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