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5-02-01 23:49:41梁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快速性窦性起搏器

梁艳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梁艳

目的 分析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疾病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0例, 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 60例为显效, 占60.0%, 32例为有效, 占32.0%, 8例为无效或死亡, 占8.0%, 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症状不明显的特点, 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大大提高了患者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疾病类型;治疗方法

为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疾病类型, 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文特选择100例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并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治疗, 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女44例, 占44.0%, 男56例, 占56.0%, 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0.7±5.9)岁。经心电图检查、心肌肌钙蛋白检查、心肌酶学标志物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类型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57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43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2.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 根据病因的不同, 可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分为三类展开针对性的治疗。①对于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导致的缓慢窦性心律失常, 此类患者的症状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且症状基本很少伴有双眼发黑或者出现晕厥, 治疗的药物可以选择阿托品, 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缓慢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发病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6 h后发生, 与迷走神经压力升高无关, 当患者出现症状性心动过缓或者血流动力学明显发生障碍时, 可对其采用临时起搏器进行治疗。对于发生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的患者, 可对其梗死区域进行心肌灌注,并结合冠状动脉的灌注治疗[1]。②对于由于右侧冠状动脉近端发生闭塞引发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症状较轻者可不给予治疗, 症状较重者可给予阿托品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症状非常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临时起搏器进行治疗。③对于由于急性前壁心肌广泛性或者局限性梗死引起的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由于其病死率和复发率较高, 且容易发生并发症, 因此往往采用永久性起搏器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1.2.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方法 根据病因的不同, 可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分为三类展开针对性的治疗。①对于由于左侧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或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因素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在临床上可采用临时起搏器或者口服阿托品和舒喘灵进行治疗[2]。②对于由于左侧或者右侧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的房性心律失常, 可采用胺碘酮或阿替洛尔进行治疗。③对于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者溶栓治疗时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等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可采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室性早搏为良性, 则可采用美西律此类副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室性早搏减少≥90%, 成对室早、短阵室速现象彻底消失;有效:室性早搏减少60%~90%, 成对室早减少≥80%;无效:室性早搏减少程度<40%, 仍有成对室早现象存在;死亡。

2 结果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 60例为显效, 占60.0%, 32例为有效, 占32.0%, 8例为无效或死亡, 占8.0%, 治疗总有效率为92.0%。

3 讨论

研究指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 引起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 从而最终导致患者心肌发生局部坏死, 症状表现为心前区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疼痛, 部分患者疼痛可衍射到腹部、背部或者左肩等, 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病率较高且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据临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其发生率约为75%~95%[3]。一般来说,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起病后1~2周内, 以24 h内最多见[4]。其中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 可以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缓以及束支传导阻滞,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以分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室性心律失常[5]。针对不同的原因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 60例为显效, 占60.0%, 32例为有效, 占32.0%, 8例为无效或死亡, 占8.0%, 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由此可见, 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控制和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症状不明显的特点, 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大大提高了患者疗效。

[1] 符史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8):3508-3509.

[2] 张鸣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79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3):216-217.

[3] 杨占彪.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1):69-70.

[4] 孔德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3(9):32-33.

[5] 王宇楠.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措施.吉林医学, 2014, 52(13):2799-28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81

2015-03-10]

112499 西丰县第一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快速性窦性起搏器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1年4期)2021-11-29 02:41:56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保健与生活(2020年4期)2020-03-02 02:27:36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健康博览(2020年1期)2020-02-27 03:34:57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19年6期)2019-12-10 01:37:40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养生大世界(2019年7期)2019-07-11 18:51:38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船海工程(2015年4期)2016-01-05 15: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