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分析

2015-02-01 16:38高云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脑病苏醒体征

高云霞

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分析

高云霞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患儿惊厥消失时间及体征全部消失时间, 记录两组患儿存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20.4±3.9)h、惊厥消失时间为(8.5±1.6)h、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为(4.6±1.2)d;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29.6±4.4)h、惊厥消失时间为(11.3±3.8)h、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为(5.9±2.3)d。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可缩短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体征消失时间, 效果显著,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护理;早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在新生儿围生期因为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给予有效救治措施为其提供足够的氧供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同时尽早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也是提高患儿疗效的关键[1]。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观察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60例(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病例), 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 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例17∶13;平均胎龄37.5周;患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050 g;出生时Apgar评分情况:评分为0~3分患儿共19例, 评分为4~7分患儿共11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18∶12;平均胎龄37.4周;患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010 g;出生时Apgar评分情况:评分为0~3分患儿共18例, 评分为4~7分患儿共12例。两组患儿性别比例、胎龄、出生时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洁、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消毒、昏迷患儿进行保护眼睛等措施, 对患儿进行口腔、臀部和脐部护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可置于暖箱中进行保温处理, 保持体温恒定在37℃左右, 定时为患儿测量体温。对患儿及时进行吸氧处理, 使患儿体内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做好患儿血糖水平控制, 根据测定的血糖水平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在滴注过程中防止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在护理过程中减少对患儿搬动次数, 尽可把多次操作综合为一次操作。护理过程中对患儿面色、呼吸等进行严密观察。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诱使患儿发生惊厥的操作。护理过程中严格注意液体的进入量, 对输液速度做好控制, 同时做好液体输入量的记录和控制[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体征全部消失时间, 记录两组患儿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体征全部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20.4±3.9)h、惊厥消失时间为(8.5±1.6)h、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为(4.6±1.2)d;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29.6±4.4)h、惊厥消失时间为(11.3±3.8)h、体征全部消失时间为(5.9±2.3)d。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存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存活29例, 存活率为96.7%;对照组患儿存活21例, 存活率为70.0%, 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围生期缺氧而导致脑损伤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死亡率较高, 患儿在日后发育过程中可出现脑瘫及智力发育障碍等, 此类患儿的康复效果较差[4,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除了临床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改善其供氧外, 护理干预在此类患儿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此类患儿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能够提高其预后效果。本文中, 观察组除了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干预外, 还对患儿体温、血氧饱和度、血糖水平控制、减少搬动次数、减少惊厥发生、控制液体输入量等方面进行早期综合性护理[6-8]。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 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产生的促进作用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 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利于患儿康复,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1] 陈丽娟.早期干预联合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9):79.

[2] 钟金富.早期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8):897-898.

[3] 刘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2):136-137.

[4] 项丽华, 胡文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7): 99-102.

[5] 赵俊文.早期康复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19):95-97.

[6] 庄婵芝, 房晓祎, 吴玲.舒适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疗法中的应用.中国临床研究, 2014(11):1427-1430.

[7] 梁娟, 杨欣伟, 陈彩平, 等.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10):985-987.

[8] 刘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发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河北医药, 2014(22):3504-350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97

2015-04-27]

47300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脑病苏醒体征
植物人也能苏醒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