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
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麻醉处理
孙安
目的 探究与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 选取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对其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观察其麻醉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78例患者行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 在实施麻醉诱导时无一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误吸等情况。患者麻醉诱导前、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及切口缝合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不仅可有效确保生命体征的平稳, 同时降低了由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安全性较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麻醉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并发症, 以50~70岁的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但由于手术属于一类侵入性操作, 加之麻醉诱导与气管插管均可诱发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加重脑出血的发作, 甚至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肾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此, 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同样至关重要, 本院针对收治的78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 观察其麻醉处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确诊。排除了恶性肿瘤疾病者、出血性疾病者及脑动脉瘤病变者, 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9例, 女29例,年龄48~74岁, 平均年龄57.6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69例,合并糖尿病10例, 合并冠心病12例,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4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为患者常规使用0.5 mg阿托品, 待患者进入到手术后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按照顺序为患者注射咪唑安定0.1~0.15 mg、芬太尼2~4 µg/kg、维库溴铵0.08~0.12 mg/kg、异丙酚2.5~3.0 mg/kg、琥珀酰胆碱1~2 mg/kg做麻醉诱导。后为患者行常规气管插管处理, 期间为患者静脉注射2 ml的2%利多卡因, 待插管成功后连接多功能麻醉机,将潮气量设置在10~12 ml/kg, 频率设置为12~14次/min。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给予微泵入6~12 mg/(kg·h)的异丙酚及4~6 mg/h的维库溴铵, 并按照患者具体所需给予瑞芬太尼注射液0.05~2.00 μg/(kg·min)、吸入0.5%~2.0%的七氟烷, 直至手术完毕将患者送回监护室, 并观察患者的麻醉诱导前、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及切口缝合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8例患者行麻醉手术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 在实施麻醉诱导时无一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误吸等情况。其中有25例患者在插管期间发生血压过低的情况, 占32.05%,后自主好转, 17例患者在插管期间发生血压升高情况, 占21.79%, 给予静脉滴注乌拉地尔后缓解, 有14例患者在血肿清除过程中发生血压过低的情况, 占17.95%, 后自主恢复正常。在实施麻醉诱导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分别为(123.4±11.5)mm Hg(1 mm Hg=0.133 kPa)及(88.6± 9.7)次/min, 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分别为(119.2±10.9)mm Hg及(87.6±10.5)次/min, 术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时分别为(116.7± 9.6)mm Hg及(85.7±7.9)次/min, 患者麻醉诱导前、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及切口缝合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老年患者作为主要发病人群, 且有调查研究资料指出, 大部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2]。且在研究中发现, 此类手术风险较高, 对于麻醉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密切评估, 同时需对其呼吸通畅情况给予观察与记录, 准确评估循环功能, 从而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选择恰当的麻醉药物[3]。
在本次试验中, 本院将收治的78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给予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等处理, 但其中部分患者在上述操作期间发生了血压降低或升高的情况[4]。而针对此类情况及时给予相关药物进行处理, 降低血压的同时预防了颅内高压, 并将其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范围[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78例患者行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 在实施麻醉诱导时无一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误吸等情况。该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及切口缝合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不仅可有效确保生命体征的平稳, 同时降低了由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另外, 由于本次实验的样本量较少, 若想进一步得出精确的研究结果, 可扩大样本量研究。
[1] 吕严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麻醉分析总结.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2):1299-1300.
[2] Dagal A, Lam AM.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and anesthesia.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09, 22(5):1547-1552.
[3] 鄢建勤, 张俊杰, 白念岳, 等. 七氟烷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观察和对血浆 S-100B 蛋白浓度的影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 38(2):2110-2113.
[4] 张杰, 施庆余, 罗爱林. 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1):2299-2300.
[5] 王玲, 唐时荣, 吴青华, 等.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6):1691-16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17
2015-05-27]
110101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