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超声评价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

2015-02-01 16:19王欢程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隐匿性射频颈动脉

王欢 程辉

射频超声评价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

王欢 程辉

目的 探讨射频超声评价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价值。方法 门诊初次就诊患者100例, 根据门诊血压和动态血压分为隐匿性高血压组(MH组, 56例)和血压正常组(NT组, 44例),应用射频超声技术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比较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MH组IMT、CC、β、PWV分别为(0.94±0.12)mm、(0.86±0.46)mm2/kPa、(6.24±1.31)、(6.02±1.07)m/s, NT组IMT、CC、β、PWV分别为(0.80±0.13)mm、(1.69±0.39)mm2/kPa、(5.20±1.78)、(4.89±0.89)m/s, MH组CC 低于NT组, IMT、β、PWV 高于NT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超声技术可早期评价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改变。

隐匿性高血压;射频超声技术;颈动脉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门诊血压正常, 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升高的临床现象。其检出率低, 具有“隐匿性”, 易进展为收缩期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 主要累及体循环大中动脉, 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 甚至猝死。早期发现此类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对于评估其预后有重要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门诊初次就诊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男48例, 女52例, 年龄30~64 岁, 平均年龄 (45.5±16.8) 岁。监测24 h动态血压,测量3次门诊血压, 取平均值, 根据血压结果分为两组:MH组, 即诊室血压正常[<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共计56例;NT组, 即动态及门诊血压均正常, 共计44例。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于正常(日间平均血压≥135/85 mm Hg, 24 h平均血压≥130/80 mm Hg),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 1 受试者于门诊血压测量前保持安静状态, 禁止饮用刺激性食品及药物,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测量即时血压3次,记录平均值。

1.2. 2 采用美国伟伦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时间取上午8:00~9:00时至次日上午8:00~9:00时。监测当天, 所测肢体避免创伤, 以免造成淤血或感染。受试者可照常工作、生活, 日常活动也与以往保持一致。监测当天,要求晚上10:00以后休息, 如有特殊情况需在监测记录表中注明。

1.2. 3 颈动脉参数测量 仪器:采用百胜MylabTwice型超声诊断仪, 配有质量审计标准(QAS)分析软件, 选用LA523高频线阵探头, 频率4~13 MHz, 用于精确、定量评价颈动脉各参数。方法:受试者在平静状态下采取仰卧位, 仅于颈部垫以薄枕, 充分暴露颈部, 连接心电图, 受试者头偏向对侧, 首先检查右侧, 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纵向扫查其长轴切面, 记录斑块的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评判标准为血管内中膜厚度≥1.1 mm)。调整超声探头束,使颈总动脉内膜前后壁显示清晰, 启用 QAS, 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以下1.5 cm测量IMT, 将靶动脉置于取样框中间, 实时跟踪其管壁运动轨迹, 冻结图像并输入仪器, 可自动获得颈动脉各参数CC、β及PWV。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H组与NT组颈动脉各参数指标比较:IMT[MH组(0.94±0.12)mm2/kPa, NT组(0.80±0.13)mm2/kPa, t=3.215, P<0.0001], CC[MH组 (0.86±0.46)mm2/kPa, NT组(1.69±0.39) mm2/kPa, t=5.251, P<0.0001], PWV[MH组(6.02±1.07)m/s, NT组(4.89±0.89)m/s, t=2.515, P=0.03<0.05], β[MH组(6.24± 1.31), NT组(5.20±1.78), t=5.763, P=0.001<0.05]。MH组CC低于NT组, IMT、PWV、β高于NT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 隐匿性高血压极易发展为收缩早期高血压, 由于其隐匿性, 临床中不易检出, 故其危害易被忽视。现在已知, 覆盖在血管壁内表面的内皮细胞能生成、激活和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例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因子等, 调节心血管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 血压波动会导致氧自由基增加, 一氧化氮灭活增强, 氧化应激反应影响颈动脉弹性结构和功能。长期高血压不仅累及体循环大中动脉, 还会使微循环毛细血管稀疏扭曲,最终导致一系列靶器官损害[1]。应用射频超声技术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结构, 准确检测颈总动脉IMT, 实时、精确、定量评价血管弹性, 得到 CC、PWV、β等参数, 早期评价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 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定量评估血管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是评估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一种准确、可信的检查手段。隐匿性高血压发生时, 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性提高, 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内皮功能障碍, 覆盖在血管壁内表面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减少, 管壁胶原纤维形成, 引起动脉弹性及顺应性减低, 故β、PWV值增高, CC 值减低[2]。以上病理生理学改变说明:在大动脉未形成明显内膜增厚或出现斑块时,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参数已出现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已经出现[3]。超声射频信号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 能早期精确定量评价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 , 在临床监测颈动脉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技术的应用便于临床对隐匿性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干预, 对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周言, 罗偶, 黄红光, 等.隐匿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 2(5):1103-1105.

[2] 孔繁荣, 郭红梅.隐匿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实用医学杂志, 2009, 6(9):1614-1615.

[3]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1):11-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70

2015-08-12]

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隐匿性射频颈动脉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警惕隐匿性肾炎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