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2015-02-01 14:19张伟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肾性骨病高通量

张伟芳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张伟芳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 50例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高转化型32例(高转化组), 低转化型13例(低转化组), 混合型(混合组)5例。口服四环素标记后行骨活检, 同时检测相关指标参数。结果 50例患者均有肾性骨病的临床表现, 其中高转化型32例(高转化组), 低转化型13例(低转化组), 混合型(混合组)5例。透析时间超过10年者高转化型骨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透析5~10年和≤5年者。结论 研究发现透析时间和透析方式、活性维生素D3制剂、原发病因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另外, 对血液透析后出现肾性骨病的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护理干预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之一, 主要是磷、钙、维生素D等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 引起酸碱平衡紊乱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导致骨病发生。患者进入透析阶段后, 肾性骨病呈加重趋势, 随着治疗的进行, 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患者在进入透析阶段后,肾性骨病会逐渐加重, 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 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学上, 根据骨骼转换速率, 将肾性骨病分为高转化型、低转化型、混合型以及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四种类型。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肾性骨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之处, 但是其临床表现有很大的相似性, 均表现为骨痛、骨骼畸形、肌无力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自发性骨折[2]。本文中重要讨论前三种类型的肾性骨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53.5岁。每位患者的透析时间平均(91.2±42.2)个月。原发疾病包含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结核、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等, 分别为21、13、5、3、3例, 此外还有5例患者原发病因不明。50例患者均有肾性骨病的临床表现, 其中高转化型32例(高转化组), 低转化型13例(低转化组), 混合型(混合组)5例。三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透析、骨活检、生化检查的方式进行。透析方式:患者透析2~3次/周, 4 h/次, 透析液内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其中普通透析采用中通量透析器进行, 共20例(普通组), 高通量透析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共30例(高通量透析组)。骨活检方法:第2~3天, 患者口服150 mg四环素, 3次/d;第15~18天, 患者口服250 mg土霉素, 4次/d;第21天, 在局部麻醉麻条件下, 行髂后嵴穿刺活检, 采用塑料包埋和不脱钙染色, 骨小梁和类骨质测定用Von Kossa染色, 破骨细胞计数用酸性磷酸酶法, 成骨细胞计数用碱性磷酸酶法, 骨铝染色用金红三羧酸法, 骨动力学分析用四环素标记荧光显微镜法。生化检查:在对患者进行骨活检前, 对其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进行检查, 对全段甲状旁腺素采用放免法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病类型分析 所选50例患者临床均有肾性骨病表现,其中, 高转化型32 例, 其中轻型9例, 中型18例, 重型5例;低转化型13例, 其中骨软化3例, 再生不良10例;混合型5例。

2.2 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研究发现, 透析时间和透析方式、活性维生素D3制剂、原发病因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重要相关因素。透析时间和透析方式:在透析时间上, 根据患者透析时间的长短, 可划分为>10年、5~10年、<5年三个时间段, 高转化型骨病透析时间超过10年者发生率高于透析5~10年和≤5年者。对三组骨病类型的分布进行对比, 其中>10年者高转化型骨病发生率高达82.1%, 低转化型仅占17.9%,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通量透析组和普通组在肾性骨病类型和骨铝染色特点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普通组透析前血钙水平低于高通量透析组, iPTH水平高于高通量透析组, 标准差较大无统计学意义。活性维生素D3制剂的影响。三组患者中长期服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如罗钙全、阿法D3等的情况也有所不同,高转化组和混合组两组患者服用活性维生素剂D3明显低于低转化组的。原发病因的影响, 研究发现糖尿病是一个导致低转化型骨病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 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有所转变, 使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 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中, 肾性骨病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具有多样性,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 病变也趋于复杂化。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透析时间和透析方式、活性维生素D3制剂、原发病因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在了解了这些相关因素后, 对血液透析后出现肾性骨病的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对血液透析后出现肾性骨病的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健康指导[3]。加强对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 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 并且监督和督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阻止骨质疏松等骨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② 饮食护理。对血液透析后出现肾性骨病患者, 补充钙是最简单、安全、经济和有效同时也是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建议叮嘱患者多使用含钙较多的蔬菜和食物, 并指导患者合理补钙。③运动指导。运动对骨病患者而言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丢失的重要手段, 尤其户外运动和日光浴, 所以应该多晒太阳, 鼓励患者坚持做一些有规律、有节奏的力所能及的活动。④心理护理。刚进行血液透析后的患者情绪不稳定, 往往较为悲观。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减轻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疼痛, 从而更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1] 刘世巍, 张宁, 李同侠, 等.补肾活血法干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5(11):786-790.

[2] 吴欣, 于黔, 赵素云,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21): 3898-3900.

[3] 于美芳.肾性贫血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静脉补铁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8):975-9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37

2014-09-27]

451100 新郑市人民医院透析科

猜你喜欢
肾性骨病高通量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骨病义诊进社区三分钟推拿受追捧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观察鲑鱼降钙素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