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操
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杨吉操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术后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及对症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指导, 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8例患者术后均无一例患者形成血栓, 且所有患者穿刺部位均无出血、感染等现象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为2~7 d, 平均住院时间(1.6±0.3)d, 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 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复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康复治疗;急性心肌梗;冠状动脉介入术
为探讨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本院对接收的8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康复治疗,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8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47例, 女41例, 患者年龄最小45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52.9±4.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前壁梗死38例, 前间壁梗死15例, 下壁梗死22例, 后壁心肌梗死13例。
1.2 方法
1.2.1 介入治疗 本组8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嚼服300 mg阿司匹林及30 mg氯吡格雷治疗。取患者仰卧位, 并将术侧外展70°置于支撑架上, 取桡动脉波动强烈处为穿刺点, 局部消毒后利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采用由Cordis 公司生产的桡动脉专用套装穿刺, 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 然后沿导丝置入5F鞘管, 然后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 对球囊进行扩张, 置入支架, 对球囊进行减压, 然后退出。手术结束后将鞘管拔出, 并进行加压包扎, 同时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对症治疗及康复指导。
1.2.2 术后康复治疗 ①抗凝治疗。术后给予患者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治疗, 2次/d, 连续治疗1周;并给予患者口服波利维治疗, 1次/d, 75 mg/次, 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治疗, 1次/d, 0.1 g/次, 连续用药3个月。②穿刺部位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桡动脉出血及血肿是常见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并发症。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及时拔管, 并应对穿刺部位上方进行3~5 min压迫, 然后利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包扎时间应控制在4~6 h, 以防出血及血肿现象发生, 4~6 h后可松解绑带, 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渗血现象发生, 并且应认真对患者桡动脉暴动情况、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若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③术后康复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多饮水, 且应以低盐、低糖、低脂的半流质食物为主, 并且应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及蔬菜, 确保大便通畅。术后应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以促进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同时应嘱咐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 术后6 h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各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术后6~12 h可指导患者坐起, 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进食, 每天坐起次数应控制在1~2次, 15 min/次;术后第1天可指导患者将双腿垂于床边, 2次/d, 15 min/次;术后第2天可取患者半卧位, 并可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 1~2次/d, 5~10 min/次;术后第3天则可在心电监护下指导患者进行搀扶行走, 1~2次/d。术后第4天则可协助患者穿衣、擦身、坐椅子等, 并可指导患者下床大小便。术后第5天则可在监护下指导患者进行6 min实验, 使患者在室内步行50~100 m, 1~3次/d;术后第6天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室内活动, 尝试上台阶。术后第7天可指导患者进行12 min步行实验, 1~2次/d, 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室外活动。
本组88例患者术后均无一例患者形成血栓, 且所有患者穿刺部位均无出血、感染等现象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为2~7 d, 平均住院时间(1.6±0.3)d, 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复发。
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常用的方式, 其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因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1]。临床上通常将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介入, 其虽具有内径大、不易痉挛、操作方便等优点, 但股动脉位置较深,手术时极易对局部造成压迫, 从而可导致患者发生心率减慢及低血压现象, 且术后压迫止血难度较大, 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大出血现象[2]。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该手术方式具有桡动脉表浅, 手术成功率高、压迫止血效果好, 术后出血量少等优点, 且术后不会限制患者活动, 但为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前应认真对患者桡动脉情况进行评估, 并且应严格掌握适应证[3]。另外,还应加强对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视, 术后应及时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 以避免血栓形成;同时进行加压包扎时应严格控制松紧度, 包扎过紧极易对患者患肢血液循环情况造成影响, 而包扎过松则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出血及血肿现象。此外, 由于经桡动脉途径患者术后无需长期卧床, 因而可及早给予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88例患者术后均无一例患者形成血栓, 且所有患者穿刺部位均无出血、感染等现象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为2~7 d, 平均住院时间(1.6±0.3)d, 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这就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 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复发,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应推广应用。
[1] 戴树人, 李芝峰, 廖荣宏, 等.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ST 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4, 43(21): 2720.
[2] 郑红艳, 宋杰, 徐标, 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的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5): 2431.
[3] 周权, 李彤, 崔晓琼, 等.劳拉西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7): 76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206
2014-11-2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