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芳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黄芳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7) 和对照组 (n=46), 对照组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进行初始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初始治疗,治疗无效则加用其他药物或手术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同病情疗效。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1例、3例患者脱组。初始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81.4%;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如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等的改善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轻症、中症病例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重症病例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缩短了改善患者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对重症病例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伊曲康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真菌性角膜炎;疗效
真菌性角膜炎致盲率极高,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眼病,多发于温热潮湿的地区,其常见致病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属、酵母菌等,其中,镰刀菌、曲霉菌是导致真菌性角膜炎最多的两种真菌[1-2]。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具有安全、方便、低风险的特点而更易被患者接受,因此,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伊曲康唑为新型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两者均为临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常用药物[3-4]。本课题以我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共93例。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 和对照组 (n=46)。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3.5±8.7) 岁;病程20~79 d,平均 (43.5±10.1) d;轻症16例,中症19例,重症12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5.1±8.2) 岁;病程22~80 d,平均 (43.0±11.2) d;轻症15例,中症18例,重症13例。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单眼患病且就诊时未发生角膜穿孔病变,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诊断及病情分级标准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参照如下标准[5]:(1)发病前有植物性外伤等异物接触史,早期有异物感并伴有刺激性症状;(2)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反应,有灰白色的黏稠前房积脓;(3)角膜病灶检查可见灰白色隆起,表面粗糙且易刮除;(4)真菌镜检呈阳性。将患者病情按如下标准分为轻、中、重症[6]:角膜溃疡面直径不超过2 mm,溃疡发生在浅表,无前房积脓,视为轻症;角膜溃疡面直径在2~4 mm间,溃疡深度达角膜厚度的1/2,前房有液平<3 mm的积脓,视为中症;角膜溃疡面直径超过4 mm,溃疡深度>1/2角膜厚度,前房有液平≥3 mm的积脓,视为重症。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做真菌培养,以比较两组患者致病菌分布是否有差异。入选患者均给予手术常规治疗:表面麻醉后,以消毒刀片刮去病变角膜表面菌丝及坏死的组织,完成后用5%碘酒烧灼清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伴病毒、细菌感染者给予相应抗病毒或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00 mg,每天1次,同时采用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本院药剂科自制),每小时1次滴眼。对照组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次200 mg,每天1次。每日通过裂隙灯观察患者角膜及前房好转情况,初始药物治疗1周后仍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恶化者加用其他药物或手术治疗。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并比较。1个疗程后,治疗无效患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4疗效观察及评价疗效评价参考如下标准[7]:经初始药物治疗,前房积脓、角膜溃疡等彻底消失,荧光素染色检查为阴性,真菌镜检为阴性,视为痊愈;经初始药物治疗,半数以上溃疡面积愈合,前房积脓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荧光素染色检查及真菌镜检为阴性,视为有效;经初始药物治疗,溃疡愈合面积不足50%甚至溃疡面扩大,临床症状无改善,荧光素染色检查及真菌镜检呈阳性,视为无效。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等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和消失时间;观察药物分别对不同病情患者的疗效。
1.5统计学分析收集整理研究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真菌培养结果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阳性。观察组患者镰刀菌15例 (31.9%),曲霉菌14例 (29.8%),其他致病菌18例 (38.3%);对照组患者镰刀菌14例 (30.4%),曲霉菌15例(32.6%),其他致病菌17例 (37.0%)。两组患者治疗前致病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疗效比较见表1。经初始药物治疗1周,观察组患者脱组1例,对照组脱组3例。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例和13例患者治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1.3%) 显著高于对照组 (81.4%),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经初始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快得到改善。观察组角膜溃疡愈合时间 (16.3±3.5) d,明显少于对照组 (21.8±5.1) d,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病情分级疗效比较见表3。两组轻症病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3.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中症病例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重症病例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表3 两组患者轻、中、重症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严重眼病,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该病的内因,植物性外伤引起镰刀菌、曲霉菌等真菌的入侵是最常见的外因。此外,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滥用亦可导致该病[8-10]。真菌性角膜炎起病较缓,早期刺激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复杂,需及早进行角膜溃疡刮片和真菌培养检查,以期尽早确诊并治疗,减少误诊[11-12]。研究表明,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寻找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伊曲康唑是一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属新型三氮唑类抗真菌药,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真菌增殖,其亲脂性和亲角质性较强,对靶组织的穿透性较好,可有效作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酵母菌、皮肤癣菌和隐球菌等,对表浅及深部真菌感染均有效[13-14],是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为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适用于由镰刀菌、念珠菌、曲霉菌、青霉菌等引起的真菌感染,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活性强的特点,其作用机制为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渗透压改变导致真菌内容物渗出,破坏真菌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15]。
我们以口服伊曲康唑同时结合使用两性霉素B滴眼液的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取得了比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更显著的疗效。经初始药物治疗,观察组治愈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3%,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均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等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两组不同病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轻症、中症病例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重症病例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显示,口服伊曲康唑结合使用两性霉素B 滴眼液可更为有效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比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效果更佳;缩短了改善患者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对于轻、中症病例,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或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均可清除感染,对于重症病例,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伊曲康唑。该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蓝海光,王远林,李红兰.伊曲康哩治疗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药效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1008-1009.
[2]祝彩英.那他霉素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评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45-46.
[3]陆慧.伊曲康唑治疗60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12):193.
[4]李伟.两性霉素B经三种途径给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172-173.
[5]龚华.两性霉素B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哇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206-207.
[6]毕云,董燕.两性霉素联合氟康哩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1):125-128.
[7]徐苏云,严琴梅,王美华,等.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833-835.
[8]胡茫,吴超琼,林晗,等.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及真菌学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2):123-125.
[9]张庆,郝艳洁.碘伏和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8):107-108.
[10] 李宁,王剑锋,卜京丽,等.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174-175.
[11] 王振杰.两性霉素 B 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J].甘肃科技,2012,28(10):128-129.
[12] 张晓燕,许洁.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7):191-192.
[13] 谢东文.伊曲康唑治疗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20 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2):2715-2716.
[14] 张润琦.伊曲康唑治疗糖尿病患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药科杂志,2013,21(5):441-442.
[15] 刘仕录.两性霉素B 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90-91.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51
(收稿日期:2015-08-14,修回日期:20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