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沉静的气度

2015-02-01 10:02杨渡
台声 2015年6期
关键词:书局气度二楼

找回沉静的气度

杨 渡 YANGDU

台湾作家、诗人

本名杨照浓。曾任台湾《中时晚报》总主笔,先后出版《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刺客的歌——诗集》等作品

台中有两个地标是我少年时反复流连,却不知其深厚历史意涵的地方。一为乐舞台戏院,一为中央书局。直到1982年研究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史,才知道这里是卷起文化运动风潮的源头。

现在说来,不免带着一点青春忏情的味道。读台中一中时,对枯燥的课本实在厌烦,总是去汗牛书局买“禁书”,李敖、陈映真的作品都是那时买下的。另一个可以买书的地方是中央书局,它的二楼卖文学书,沉静而少人,本来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吵杂,一上二楼就静了下来。店员不管,完全放任你爱看多久就多久。我未曾料到的是,它的管理太老旧,老到被“查禁”的、该退书的、已绝版的、甚至被社会所遗忘的书,你都可能找到。例如叶荣锺的几本杂文《小屋大车集》《半路出家集》《三友集》等,洪炎秋的散文集,都是在这里找到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戒严”时期,在那沉静如时光停留的书店里,细细阅读着叶荣锺的回忆随笔,想象“二·二八”之后,他如何在台中图书馆清理那些他最爱的理论经典、上世纪30年代文学作品,将它列为“禁书”而焚烧,痛心得不得了,却又无可奈何。而他的朋友们,日本殖民台湾时期英勇反抗的战士,也一一沉寂下来。张深切回到草屯以文学为职志,以笔为剑,写下《里程碑——黑色的烈日》想为历史留下一点见证。那一页一页鲜活的青春,那一幕一幕的欢笑与泪水,后来都成了被遗忘的历史。静静躺在书局二楼的一角,一本书中的某一页里,等待着被看见。我也是后来才了解,中央书局曾是台湾文化协会在台中活动的本部,是台湾社会运动史无法遗忘的一个见证。

另一个乐舞台戏院更精彩。它不仅是台湾文化协会全岛大会,更是台湾农民组合全岛大会的召开地,“二·二八”事件时的群众集会就是在这里。它的历史意义太鲜明,无法被取代,可惜的是它已被出售改建,只剩下照片让人留念。然而,台中人似乎遗忘了这一段历史。在“戒严”时代,中央书局的意义无法彰显,但在“解严”之后,台中竟从一个“文化城”变成被嘲弄的“风化城”。我好几次去台南,看着那些并不多么古老的建筑,那些旧旧的街道,被珍视如宝,成为文化的地标,心里总是感叹。家乡台中有太多美好的文化资产,那么精彩的历史故事,那么迷人的文化典范等待被诉说,为什么没有被看见?

许多次周末回到台中老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台中肉圆食店,再沿着台中女中一带,逛一下春水堂喝奶茶。那周边有许多老式的日式宿舍,有的像废弃了一般,有的像是还有某个读书人住在里面。它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都有着绿意盎然的小庭院,旁边还有一些小店,卖着面包和咖啡,整个环境有一种沉静的气度。可惜的是,不远的中央书局已经关门,不然去找一本旧旧的诗集会更好。最近听说中央书局在永丰余集团的支持下,准备要重建为文创地标了,真是让人兴奋。不只因为它是我青春的记忆,更因台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它像蒙尘的珍珠,等待被看见、被听见,被好好地擦亮!

猜你喜欢
书局气度二楼
爬山
白钉子
退 路
金陵书局刻印书籍考论
思路创新是成功之母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推敲文本,把握有“度”
浅析紫砂《仿古壶》的气度、工艺和文韵
北京京华印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