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智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的这十多年中,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语文的本质是什么。
很早的时候,我有幸听到西北师大胡德海教授的课,胡先生说,因为中国的哲学是自我教育的哲学,所以,中国的教育家提出的问题是自我教育的问题,这个教育传统从孔子开始,源远流长。
后来,在我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胡先生的这一论断,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层解读,也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层理解。
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这四个字——自我教育!
孔子给出了自己一生的奋斗轨迹,那就是“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他启示我们,人不是白白的活着,活着一天就有一天的效果。他用自己的人生来实践着四个字“生无所息”。
一个人活着,他就不仅仅是活着,他要有追求,有目标,有奋斗的方向,有价值观,他的一生是一个永远求索,永远不舍进取的过程。如果不这样,他的人生就脱离了自然的法则,他的人生就没有意义。
要注意,是他自己在这样,没有人强迫,没有人督促。
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于我们的启示。
这是中华文化中最伟大的地方,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是十分可惜的。
《大学》中有一句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中有一句诗叫“周虽旧邦,其命唯新。”中国古人早就意识到创新和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主观能动性息息相关。
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时时刻刻,以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别人的作用,他自己钻研、求索,自己是自己的主宰。
教育家魏书生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火车不是推的,你要想让火车实现自己的功能,就要为它装上发动机,让它产生动力。
所以,教育是没有用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苦口婆心地说教,辛辛苦苦地训练,疾言厉色地训斥,不是的。
那么,教育是什么?是知识的传授,是技能的培养吗?是也不全是,这些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教育最主要的部分是充分的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精神层次,教学相长,让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深刻懂得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自身的天地,拓展自己的视野,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以达到人生的至境。
说白了,教育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人的个性精神的培养,人格的生成与完善,是发现自我,规划自我,完成自我。
人类文化的层面有三个,一是器物,二是制度,三是理念。理念的形成是一个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一个社会的科技再发达,制度再完善,人们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幸福,决定一个人走完人生的关键是文化给他的理念。这是一个人一生如何走,走得怎么样的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安排,付出行动,只有这样,教育才算是真正有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走进了真正的教育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