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融合、创新:中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5-01-31 20:39:50俞辰
职教通讯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职教材评价

俞辰

生成、融合、创新:中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俞辰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具体教育情境,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以本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一等诸多不足。加之中职学生多数为“习惯沉默者”,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不佳,所以,大部分的中职课堂教学中言说失衡、倾听缺失,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为了改变低效课堂这种不良局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探索。

1.立足生成,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内容生本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教材变成了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生为本”,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认为,首先要促进学生的“志趣”生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兼及学生专业志向的培养。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订部分学科的校本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与职业诉求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是“用得着”的;同时,对教材中陈旧、难度过大、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内容加以删减,让学生“学得会”。其次,要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教育不仅是“教师传授”,更是学生的“经验重组”。学生要与静态知识产生联系,就必须根据其知识经验,进一步了解、加工和重组这些知识,才可能吸收和内化,形成对知识的动态生成。基于此,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基点前移,倡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适合中职学生的“微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学生积极自觉的理解,将课堂向前延伸,为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奠定基础,以实现“课上”学习绩效的最大化。这种“课前+课上”的整体课堂观使学生的知识生成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场域。

2.着眼融合,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形式活动化。(1)注重行思融合。根据中职学生中“动觉学习者”占多数的实际情况,倡导探究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把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认为,教育不是教到学生没有问题,而是教到学生能够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学生不是配合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重复结论,而是能完整地思考,有创见地思考。有些教育专家提出课堂要有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掌声,说明深刻与精辟——有感悟;笑声,说明生动与精彩——有兴趣;辩论声,说明启发与探究——有参与。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注重知行合一。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必须坚持教育教学与技能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在更宽广的尺度下进行尝试和锻炼,在比较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天赋特长。我们积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对教学时间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研,经过多次论证,创造性地开设了涵盖“专业技能”、“特长爱好”、“体育健身”、“综合素养”等四个方面、26项实践特长课,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放大了学生优势,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兴趣与专业的优势互补。这也必将对学生其后的专业学习乃至更长期的终身学习发生影响。

3.鼓励创新,积极推行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这其中,也必然关乎教学评价。因为,教学评价会起到指挥棒作用,怎么评就会影响学生怎么做。只有发挥好教学评价的导学作用,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回归到“学习”本身。(1)丰富评价内容。长久以来,我们都在宣扬鼓励“认真听讲”;于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最终以好的成绩通过考试,几乎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流程,课堂记笔记和课后记诵似乎成了教育的主要活动,考试似乎就是教育流程的终点和目标。而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决定了课堂上那些表面化的“积极发言”,也都是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学生所说的也往往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而是教师想听的。鉴于此,我们将评价内容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沟通合作等非学业因素的评价,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有效防止学生考前的“临阵磨枪”,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2)改革评价方式。学校鼓励与支持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方式的各种尝试,把教育自由权还给教师,在不违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放手让教师自由探索。事实上,教师作为个人也有创新的欲望,也有创新的潜能,学校应千方百计把教师的创新欲望激发出来,把教师的创新潜能激活起来。作为职业学校,更应在评价方式上把专业技能和“职业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例如,我们在汽车维修专业的考核中,将学生的考核步骤设计为:教师给出维修任务(如电路故障)—学生进行故障诊断—制定维修计划—确定维修细目—核算维修成本—进行维修—维修中和修后质量检测—维修后撰写实验报告。这里,不仅考核了电工基础、汽车电路技术等专业课程,也融进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系宜兴市张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中职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