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体验法在"少教多学"写作教学中的尝试

2015-01-31 14:45陈道金陈道谦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学习者原则

陈道金 陈道谦

语言体验法在"少教多学"写作教学中的尝试

陈道金 陈道谦

一、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这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当代中学生写作困窘的情景。中学写作教学已经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新的"八股文"应运而生。虽然作文在高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但据调查情况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仍然很低,中学写作教学的高耗低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中学生缺乏写作动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业紧张、生活底子不足、多次失败的体验等。写作教学缺乏创新也是重要的原因。

二、创新教育与创新写作

1.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2.基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写作教学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来。必须探讨写作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语言体验法就是我在创新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尝试的一种新方法,它贯彻了创新教育的以下几条原则:

(1)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对这一原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学层面来看,普通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

(2)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如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想象力、独立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因此,在创新写作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避免使自己的教育成为扼杀创造的力量,而应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三、语言体验法

1.体验的诠释

“体验”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的文献中,在19世纪70年代才成为与“经历”这个词相区别的惯用词。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黑格尔的一封信,后来被广泛运用。从哲学角度来看,“体验”概念包含的不仅是 “原始的经历”,其中还存在着与生命的内在联系。

1938年,被称为“现代体验教育之父”的美国人约翰·杜威,在《体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体验教育的理论。

2.语言体验法的诠释

语言体验法是体验教育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初用于儿童母语教学。语言体验法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

语言体验法的精髓在于学生自创阅读材料,即课本不是给定的标准本,而是由他们自己创作的。例如,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个故事,小组中的部分组员合作拟草稿,另外一到两人准备笔录,还有一个人负责插图。作品完成后,各组共享创作成果。

3.语言体验法所遵循的原则

语言体验法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设计的意义性与实用性,重视根据学生的体验创造有意义的教学材料。融听、说、读、写多重交际技能于一体,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来决定难度;听说领先,读写随后;用学习者自己的词汇与思想,由学习者自己决定所学的词汇,甚至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要学的话题。

四、语言体验法在创新写作教学中的尝试

语言体验法的精髓在于鼓励学生采用自编自写的方式自创同学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各种有趣的经历,在写作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语言的使用和表达。这正是写作教学的初衷所在。

1.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写前体验)

根据语言体验法的原则,一切语言活动都得以体验为基础。写作必须有感而发,否则所写的文章空洞无物,没有意义。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体验某件事情,并对所经历之事进行反思和讨论。如:读书、郊游、运动、听故事、看电影等等。

(2)创作阶段(写中体验)

在此阶段,学生独立写出与所经历的事件相关的文章,长度、标题、体裁可以是给定的,也可以是自拟的。此项任务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有必要考虑到书面语的特征,以便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符合书面语的要求。经过写作,转瞬即逝的经历变成了可以流传的文字,随意的口语变成了书面语。如同原材料经过加工变成了半成品。说它是半成品,是因为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加工和改进。

(3)品评阶段(写后体验)

学生将作品拿到小组或班上,交换阅读,相互品评。这一阶段的体验最具互动性。根据参与者的角色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参与者规模可分为:二人互动,小组互动,全体互动。互动内容包括"评、品、辨、描、释、改"等。

评,即对文章的总体效果做出评价,分出优、良、中、差等层次。

品,即欣赏文章中用得准、用得巧的词语,写得精彩的段落或严谨巧妙的整体布局。

辨,即辨别语病、查找败笔。

描,即对错误进行描述,说明错误特征。

释,即对错误进行分类和解释,分析出错的原因。

改,即改正错误,对原文进行修饰润色。

课堂上,面对面的“评、品、辨、描、释、改”六个步骤,对写作者本人及所有其他的参与者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赏识法能增强作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错误分析法既有助于教师本人的教研工作,又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而且一篇好的作品既是很好的全真语言的阅读材料,又是创作出更多好作品的激发器。

(4)小结阶段(重写体验)

品评阶段给了原作者以新的学习体验。至此,作者已有足够的能力对原作进行二次加工,提炼出水平更高的作品,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2.尝试的初步效果

语言体验法运用于创新写作教学实践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写作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其中,内容变化为显形变化,而情感变化为隐形变化。两种变化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内容变化表现为:一、写作总量增加;二、文章篇幅增长;三、句法正确率提高;四、用词得体率提高;五、话题覆盖面增大;六、风格样式增加等等。

情感变化表现为:敢于负责、充分自信、内在动机、合作学习、乐意操练等积极情感因素增加,退缩、羞怯、厌烦、反感、偏激等消极情感因素减少。积极情感因素的增加,为自主写作与合作评改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3.尝试实例

我在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竞赛时,针对学生认识和理论水平较低,知识面较窄,分析和综合能力较差的情况,采用了语言体验法来指导学生写作。

(1)写作准备

先给学生简要讲授查阅资料的方法,让学生查阅图书资料或网络信息资料,了解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的常用格式和基本写法。让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做到资源共享,并集中讨论,初步了解写作的程序和方法。

再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学习实际,选择小而易入手的写作题材,如《迅哥儿的社戏和我的家乡戏》、《中学生错别字类型及纠正方法》《芙蓉国里说芙蓉》《网络与语文学习》等。组织学生对拟定的写作题材进行讨论,评出其中的优选题材。再按题材分成若干个写作小组。

(2)写作

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讨论,着重谈对立意和结构的看法。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的看法,拟定写作提纲。再确定一位主笔人,一位文字处理人,1-2位修改人,1-2位资料搜集人,各负其责,写作过程中充满一种商榷和讨论的气氛。

(3)品评修改

先在组内按“评、品、辨、描、释、改”六个步骤进行修改,老师参加组内的讨论,并发表修改意见。

再在全班按六个步骤进行修改,修改后审定初稿。

(4)定稿小结

各组进行再创作,老师协助修改,定稿打印。

4.基本评价

语言体验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活动中融合了多项教学原理,具有鲜明的互动性与合作性。

语言体验法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灵活多样,活动在参与者之间架起了桥梁,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多向互动。

语言体验法为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读写活动提供机会,促使学习者发展思维,积累语汇。体验法的另一大好处是分享体验,使学习者在建立起课堂社团感的同时,了解世界,增长见识。该法的应用可以揭示一个道理:凡能说出来的皆能写出来,而凡能写出来的也皆能阅读或讲述。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习者便会主动的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湖南石门县易家渡镇塘上铺完小;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学习者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