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研究

2015-01-31 18:50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领导力常态领导

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46)



新常态下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研究

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46)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领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党的执政方略的实现程度和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党员干部的领导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基础和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推动力,提升干部领导能力是新常态下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领导干部对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客观,切身体会到新常态带来的转换领导方式和提升领导能力的紧迫性。提升新常态下领导干部领导力,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也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升领导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与领导魅力。

新常态;领导干部;领导力;干部队伍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速度和模式,对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领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党的执政方略的实现程度和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提升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党的执政行为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来实现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和执行效果。因此,提升党的领导能力,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性,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团结奋斗。

(一)党员干部的领导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

党的执政和领导要通过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党员干部的执政行为的有效性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是提升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着力点。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领导能力的高低,一方面决定了党能否制定出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对上级制定的政策决策的理解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对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这既体现在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现实问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实现一定建设任务和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是对于党的整体来说,它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对于领导干部个人来说,它是干部做出符合党和人民利益业绩的基础,也是领导干部推动工作的重要支撑。

(二)干部领导能力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推动力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需要党员干部指导和带领各级群众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发展市场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美丽中国的多种任务,要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对政策的阐释说明,起到宣传群众的作用,也体现在因地制宜地将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同时要体现出感召力和凝聚力以组织群众,吸引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和党员干部周围,让广大群众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政策去开展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领导干部还要根据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各级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反映,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愿对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并将实际情况向上级和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以便于其进一步完善修缮政策。通过这种上传下达的职责定位,决定着领导干部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实现党和群众制定的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三)提升干部领导能力是顺应形势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党的事业发展需要提高领导干部领导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要求对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再以GDP论英雄,要求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利益多元化的发展,对领导干部综合各阶层群众的共同利益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干部要在更多的领域找到群众的最大公约数;随着群众素质的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网络化时代对领导干部适应和使用新媒体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如此等等,都对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干部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勇立潮头,引领群众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不懈奋斗。

二、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对自身领导能力的认同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是否适应新常态下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南京为样本,对领导干部做了相关调查。参与调查的领导干部共172人,年龄在40岁以上占86%,处级及以上干部占97%,一半以上具有地方或政府部门一把手任职经历。因此,调查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助于参照了解当前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整体状况。

(一)当前领导干部对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新常态的内涵的理解,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包括社会治理、作风建设、发展思路等多方面的新常态,只有极少数干部认为新常态仅指经济的新常态。这说明,十八大以来党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论断得到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认可和理解,这是贯彻党在新时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新形势考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为两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关键少数,其对新形势的把握和理解决定着其在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各项建设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路径。因此,39.8%的受访干部认为新常态对当下干部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影响很大,思想观念有根本性的认识与转变,42.1%的受访者认为影响较大,引发诸多转变,两者占到绝大多数。这说明对新常态的正确理解决定了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当然,少数人也认为有影响但不明显或影响不大。这些干部对传统路径还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我们并不否定传统路径的有效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路径也必须结合新的形势进行改善才能适应形势要求并继续发挥效用。

对于新常态给领导干部带来的转变,最明显的转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作风改变、依法决策和发展思路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为开端,党中央持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以党风转变推动政风民风的变化,作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领导干部既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对象,也是作风建设的参与者,其对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新常态的感受应该是切实的。自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依法治国方略逐渐深入人心,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是提上重要日程,要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解决问题,这都对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借鉴,党和国家提出了转型发展、升级发展、跨越发展的发展思路,这对以前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要求。为了适应发展形势的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探索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将形势要求和中央决策落到实处。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开放性的治理观念,调动并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地开展工作,并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使发展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新常态要求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要适应形势要求,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所改变,以新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也产生了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占到了57.3%。这既是转型发展对保持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提高所带来的发展模式的新期待,反映了很多领导干部虽然发展观念有了转变,但适应新的发展理念的发展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在其习惯的传统的粗放式低层次发展的发展模式要被时代淘汰的形势下,新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却没有找到,领导干部处在上级与民意发展指标考核和环境质量要求的双重压力之下,如果没有一定的处理发展问题的能力,确实会有较大的困惑和压力。因此,难以摆脱发展速度情结,有换挡焦虑,也成为1/3的领导干部的重要困惑。这种情结和焦虑必然会随着发展考核指标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增强而予以减轻,因为适应这种要求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必然选择,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的不断实践,也必然会提高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方向只要对了,路就不怕难走和远近。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界限越来越近,而现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却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压力也成为当前超过1/4的领导干部的重要困惑或压力之一。这些干部应该是想干事的,但限于地方发展基础、干事环境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却感觉到难以成事或者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这就要求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评价目标上应因地制宜,也要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一半(53.2%)的领导干部认为作风建设给公务员群体带来的普遍性压力感。如前所述,作风转变是新常态对领导干部带来的最明显的转变之一。对这种转变,绝大部分公务员和领导干部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支持并不代表自身就能够适应,因为转变太快,让大家缺乏过渡的准备,转变太严,群众的眼睛时刻盯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负面典型。因此,在这种转变面前一些公务员和领导干部还存在着一定的压力感。这充分说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格作风建设取得了切实的成效,深入公务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内心深处,这种不适应也必然将随着作风建设常态化而逐渐转变为适应。与此同时,领导干部的这种不适应,也恰恰说明,作风建设需要永远在路上,决不能让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成果半途而废,需要继续在抓长抓常上下功夫,以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每一个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新常态面前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不再把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当成一种压力而当成密切党群关系的粘合剂,我们的作风建设才算成功。当然,时代的发展也将会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作风建设还是会在路上。

(二)领导干部对自身领导力的认同度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与以往的领导力相比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有76.3%受访者认为在于从战略、制度与法治多方面有全新的更高要求,63.3%的受访者认为在于转型、改革以及创新的思路转变,另有47.3%的受访者认为在于要把握全新的方向、驾驭全新的发展局面。只有极少数领导干部认为与过去没有明显区别。处于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对于其领导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作为具有最终决策权的领导干部而言,其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谋划地方与部门发展的战略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负责某一领域工作的领导干部则主要提升该领域如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问题,对于一些负责执行政策者则需要跟进政策顺应发展的形势需要。而制度和法治则是领导部门为了规范化推动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环境,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应该说,调查反映出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对其自身领导力的认同和要求不尽相同,就是处于同类岗位的领导干部,由于个人领导能力的基础部同,面对新常态需要提升的领导力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不论如何,调查反映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认识到了新常态对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新要求,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努力的方向,这对于领导干部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领导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具有推动作用。

对于新常态背景下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领导素养,综合受访领导干部的选择,排在前五为的依次是决策力(85.6%)、创新力(85.0%)、执行力(83.2%)、协调力(76.6%)和凝聚力(69.5%)。如前说述,地方领导干部作为地方或部门政策的制定者,其决策能力决定着地方或部门政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水平,而作为上级政策的执行者其执行力也决定着上级政策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在地方或部门的贯彻与落实程度。因此,对于身兼决策者和执行者双重角色的地方领导干部,其决策力和执行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新常态下,如何有效贯彻上级政策、如何制定出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政策,则考验着地方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既包括落实上级政策的因地制宜,也包括推动地方发展举措的改革创新,其最终表现是将党中央的宏观政策与基层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充分结合而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党的领导过程就是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过程,而党的领导的最终实现就是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极大增强,能够引领群众为党和人民群众自己的美好事业共同前进。因此,要实现党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协调力和凝聚力就成为必然要求,这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个人领导能力的充分体现。当然,在带领群众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作为领导者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各种有利不利因素的判断力和对于建设事业进程的控制力也是不可少的,不能因一时一事一人的主观冲动或群众的盲目要求给党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期事业造成损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这方面的沉重教训,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更需要的能力,排在第一位的是逆商(面对变化、突破困境、战胜困难的能力)占47.7%,其后是情商(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能力)占30.3%和胆商(大胆创新、勇于担责的能力)占28.4%,智商排在最后占7.1%。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面对新常态的形势和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应对新常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在于突破发展困境战胜发展困难。而这必然需要领导干部能熟悉自身在新常态形势要求下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形势发展与要求做到扬长避短或弥补能力短板,并勇于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和习惯性思维,积极开拓创新并有承担相关责任的心理准备与兑现诺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领导干部有这种认识,就为积极主动化解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矛盾,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在实践中也会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自身领导力去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在此过程中,社会环境和领导干部的评价体系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宽容度,要宽容领导干部在法律职责范围内经过民主程序作出的开拓创新中出现的局部失败,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的社会氛围,建立突出领导干部开拓创新干事业的评价体系。开拓事业发展的探索难以避免不足与失败,如果因这种不足与失败而全部否定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主观努力,那就难以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造成干部的因循守旧或谨小慎微,就难以面对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也就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在有关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的调查中,对于新常态下地方发展是否需要强势领导的推动力的回答,41.3%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因地制宜、因情而定;与此同时,37.4%的受访者对此不认可,认为这种领导方式是一种人治而不是法治。15.5%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可,认为这是一种有效、必要的治理方式,5.8%的受访者表示态度中立,表示这与官员的性格有关。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强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意愿在推动发展、解决困难、突破瓶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决策失误和治理粗糙的不良后果与影响。因此,在新常态下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需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需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证一切执政活动均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但从调查来看,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在传统模式下的领导方式,将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新常态下的领导活动中,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适应于突破发展困境的需要,有利于改革事业的开拓创新发展,但必须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而不能游离现行法律政策太远,也必须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并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做好宣传群众的工作,随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做好调整,以确保强势推进的工作真正符合发展规律和人民需要。对于这些具有惯性思维的领导干部,上级组织与相关部门在考核任用中客观对待其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并对其加强引导和监督,使得其领导方式逐渐完善并适应新常态发展需要。

作为处于中间层次的领导干部,其身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重角色,其对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应该也是双重体验。与强势领导的推动力相关的是,当问及什么风格的领导类型让您觉得舒适并更能促成执行力时,61.3%的受访者认为是懂得授权并充分信任下属的。这应该包含着受访领导干部的切身体会,也反映了党的领导原则与管理科学的实际运用。按照党的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每一名干部都应按照岗位职权做好本职工作,地方领导干部的职责既有决策也有执行,决策要注重科学性民主化,执行则需要调动积极性创造性。而管理学则认为,最好的管理就是放权,就是少管甚至不管,各个阶层与岗位按照职责各司其职,最终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该项调查中,30.3%的受访者认为要懂得尊重下属,且有亲和力;20.6%的受访者认为要对工作严格要求,但私下要温和。这表明领导干部要注意区别公开身份与个人形象,与下属不仅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是同事关系,只有职责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待工作与对待同志要有所区别,将个人人格魅力贯穿到领导活动中。虽然极少数受访者认为严肃不苟言笑但用制度规范并以身作则的领导更能促成执行力,但这其实对领导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及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却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工作的表现形式必然要符合领导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

(三)领导干部对新常态下从政环境的感受

对于进入新常态以来的从政环境,受访领导干部中37.3%认为工作标准太高、33.3%认为节奏太快、26.7%认为为官不易。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面对新常态对自身素质和要求的提高,显得还不是十分适应,从思想认知和工作能力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常态以来在各个方面的转变与要求。当然,也有16.7%的受访领导干部认为任何标准和要求都是合理的。这虽然表明了这些干部对新常态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从思想上表示接受,但并不一定表明就能完全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这种表态本身就包含有一定的无可奈何意味。因此,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常态发展的必然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作为组织部门也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常态要求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当然,发展需要跨越式也需要循序渐进,相关部门对各级干部的工作安排和考核标准均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任何工作和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是,有高达69.4%的受访领导干部认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不可否认的是,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并严格执行以后,广大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原来的福利待遇等隐形收入大幅下降,这使得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不得不改变原来已经习惯的工作习惯和消费习惯。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种改变让公务员和领导干部觉得工作付出还是一样甚至增多,但收入与之前相比却下降,再加上与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的高收入高消费相比,就出现了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感慨抑或不满。随着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推进和持久性建设,公务员原有的隐性福利收入已很难被恢复,在经济发展、物价提升的情况下,稳步提升公务员待遇也是形势所需。对于各级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特别基层干部,也要改变“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维护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正当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官与发财是两个不可兼得的目标,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党员义务,在工作奉献方面与英雄模范比、在待遇方面与困难群众比,在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从政环境和从政要求的变化,领导干部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对于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是否需要心理调解的提问,93.5%的领导干部认为需要。至于如何调解心理,68.4%的受访领导干部认为,应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体现更大的担当、作出更大的贡献;66.5%的领导干部认为应端正事业观、政绩观和权力观。其实,党的性质和宗旨一直以来都决定并要求领导干部应具有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和权力观,也为各级领导干部立下或形成了一系列纪律和规矩,只是一段时间以来领导干部的事业观、政绩观和权力观受到了各种考验与冲击,以致少部分干部的事业观政绩观和权力观发生了偏移,因此才有了重新端正的必要,并在实际工作中有了约束行为的必要,以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做出更大贡献。至于50.3%的领导干部认为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环境与要求的转变,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能积极面对新常态的挑战,既不惊慌失措也不置若罔闻。这种平常心应该是正常履行职责的平常心,而不会也不应该是偏离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的平常心。因为正如6.5%认为不需要心理调节的领导干部所认识的那样,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本身就是公平公正的纪律要求,只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领导干部的各项转变都是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才正是领导干部面对新常态新要求应该具有的平常心。

三、适应新常态提升干部领导力的路径探索

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将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维护群众发展利益与要求,提高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将群众幸福生活的实现融入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提高领导干部新常态下的领导力,要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将组织教育与个人努力相结合,同时也要将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与关心干部成长发展结合起来。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

提高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领导力,需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水平。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增强用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正确理解中央和上级政策是正确完全执行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干部培训中要做好中央和上级政策的解读工作,让领导干部能认真领会中央政策的实质和精髓,认识到政策出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增强贯彻政策的自觉性。二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做决策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长远、不仅考虑局部利益更要考虑全局利益,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符合当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符合中央政策。三要加强管理能力培训和锻炼。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提高政策执行力。四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专业前沿知识的培训。了解业务部门的最新理论,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在全面依法治国形势下要特别增强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能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让领导干部的尊法、守法、护法实践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二)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升领导能力

领导力既是一个静态的综合素质,也是动态的行为过程。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最终将通过领导实际工作体现出来,也必须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因此,领导干部提升自身领导能力,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在领导工作中实现和提升领导力。一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决策,在实现工作目标、满足人民需要的过程中提升领导力。二要在完成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提升领导能力。越是情况复杂的工作越能锻炼人,越是要求有更强的领导能力。领导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表现出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责任担当,将会为下属作出表率和引领作用,推动工作部署顺利实现,实现领导能力提升。三要做到谋事实、创业实。只有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才能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也才能吸引和团结群众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要杜绝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人民的支持中体现和提升领导能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将党的领导和干部的领导力落到实处。

(三)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与领导魅力

执政党的作风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能力中的重要软实力。领导干部提高自身领导力,要注重个人作风和行为形象,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和领导艺术。首先要做到严以修身,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要有共产党人的宽广情怀和宗旨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其次要严以律己,为党员群众树立榜样。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做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共产党人模范,才能号召其他普通党员为民请命为党分忧,才能吸引和号召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再次做人要实,树立领导魅力。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以领导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群众的现实表现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在为群众切实谋取利益的过程中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总之,领导干部要以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增强领导干部的人格与领导魅力,以良好感召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卫令海)

2015-10-25

周贤山(1975-),男,安徽宣城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D251

A

1672-1071(2015)06-0058-07

猜你喜欢
领导力常态领导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力21法则》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