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秋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46)
新媒体环境下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
李桂秋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46)
新媒体环境对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领导者公信力提升的关键是切实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即:坚守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道德素养、提升沟通应变能力、增强危机处理能力和具备有效的利益整合和科学决策能力。而提高适应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领导者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要求领导者转变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思路、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方法和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新媒体;领导者;公信力
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领导者公信力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其领导能力和素质获得群众信任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党的骨干,其公信力的高低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可程度。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群众素质的提高、诉求的增多,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使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的环境更加复杂,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抓住其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提高领导者公信力,是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考察时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1]新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正确认识新媒体给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适应调整中努力提高领导者公信力。
(一)新媒体环境对领导者公信力提升的机遇
1.新媒体为领导干部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提升了自身的素质。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对领导干部而言,不断掌握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新媒体的出现为领导干部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捷途径,如在线学习、专家讲座视频、电子文库,还有各种学习网站,以及随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搜索引擎去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这就为领导干部弥补工作中知识的缺陷,丰富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质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利用新媒体收集和传播工作信息,提升了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领导者提升公信力的关键要素。新媒体丰富了领导能力提升的渠道。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海量信息的共享,因此,领导干部可借助新媒体关注和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还可以利用网络征求群众的意见,与群众交流,进行网络调研等,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可以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和解释相关的政策、决策的目的和意图,以争取群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为工作减少阻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一些人把对现实中的不满发布到网上,常常引来网民的跟帖和围观,如不加引导,有可能会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也是网民中的一份子,在这些事件中,可以有意的引导舆论走向,必要的时候向群众作出解释和说明,从而可以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3.新媒体为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增添了平台,开辟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也是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的必要条件。如今的领导干部经常坐在办公室办公,即使到基层调研也是次数有限,因此,领导干部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就比较少,与群众的关系自然就比较疏远。新媒体为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增添了平台,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从2009年开始,温家宝总理就开始在“两会”召开前夕,做客新华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实现问政于“网”。现在各地政府网站的开通也有利于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如领导信箱、领导留言板等的开通以及网站中对领导干部的重点活动的报道,都为群众了解领导干部,与他们交流提供了方便。在一些地方,群众有了困难直接写信到领导信箱而最终得到领导和政府帮助的事情很多,这就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从而有利于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
(二)新媒体环境对领导者公信力提升的挑战
1.信息公开化程度更高,对领导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如此庞大的网民人数,说明新媒体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在网络中,每个人既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又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一条网络信息被发出去以后,会被不断的点击和转发,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同样,一条热播的新闻,会很快的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它导致了社会信息公开化程度高于以往的任何时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工作,小到日常生活,大到领导行为无不暴露在群众面前,其结果就是,其行为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网络曝光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再加上社会舆论的放大效应,便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领导者公信力受损。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中,对领导者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充分回应人民的期待,才能经得起新媒体的考验。
2.领导环境更加复杂,考验领导者的能力。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领导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本已民主意识增强的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平台,面对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如何实现与之有效的沟通,满足其利益诉求,以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领导决策中,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才会受到欢迎。然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民意已经成为领导决策不得不关注的领域,但是,网络中存在着虚假信息以及恶意炒作的信息,如何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真实反映民意的信息,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有效引导舆论,掌握宣传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等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
3.应对新媒体经验不足,阻碍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新媒体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新媒体的应用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一些技术含量,所以,领导干部跟上时代的发展,应用好新媒体就要学会新媒体应用技术。但是,对一些年龄较大,工作比较忙的领导干部而言,他们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熟悉这门技术,而有些领导干部,即使有时间、有精力,也由于习惯了传统媒体环境而不愿应用这门技术。清华大学的一次随机调查显示:我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有24.28%的人经常上网(每周上网半小时以上),41.56%的人偶尔上网(每周上网半小时以内),近30%的人从来没有上过网。以上调查说明,我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有3/4的人很少甚至从不接触网络。[2]再加上新媒体本身就是一门新技术,这就导致了很多领导干部应用新媒体时缺乏经验,恐惧新媒体,躲避新媒体,轻视新媒体,面对新媒体不知所措,不知该说什么,不知怎么说,尤其在新闻发布会上以及重大问题上,面对媒体对相关问题的追问,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较难回答的问题时,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一些不恰当的语言及行为方式、处理方式,都会导致领导者公信力受损。
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的关键要素,这是根本,是在任何环境下提升领导者公信力所必须的条件,新媒体环境亦不能例外。
(一)坚守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道德素养
新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得各种思想、社会思潮都呈现在人们面前,各种利益诉求也竞相展现在网络中,人们每天都被包围在海量的信息里,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优良的政治品质,才能抵制住各种思想的侵蚀和外界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和权力观。在工作中要自觉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践行人民公仆的本色,以赢得人民的信任、爱戴。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领导干部的选拔标准,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为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的言行备受关注,甚至八小时外的私生活领域都难逃公众的视野,再加上媒体舆论的放大效应,更加凸显出领导干部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所以,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遵守公共道德,还要遵守家庭伦理道德等私德领域的行为要求,巩固思想道德基础,提升领导者公信力。
(二)提升沟通应变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沟通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沟通。新媒体时代丰富了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尤其拓宽了自下而上沟通的渠道,对群众而言,增加了利益诉求表达的平台,无疑是件好事;对领导干部而言,加强了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也有利于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对领导干部的沟通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1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大事故新闻发布会,当时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问到“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时,他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之后,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说是为了便于抢险,接着王勇平又说出了另一句话,“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结果这句话很快就在网上流传开了,大家在网上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并用这句话作为调侃来造句。这就凸显出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的应变能力问题。有效的沟通应变能力,对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在一个组织中,当领导者用出色的语言、 真诚的行动感动组织成员的时候,他将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当领导者巧妙地解决纷争、恰当地处理矛盾时,他将会得到人们的钦佩;当领导者理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搞活一盘棋,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时,他将会得到人们的敬重。 可以说,大凡有领导艺术的高手,都是深谙沟通之艺的人”。[3]
(三)增强危机处理能力
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群体性事件等各种突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理,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在新媒体时代,无处不在的新媒体对社会事件的时时聚焦,对领导干部的危机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首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社会公开信息,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不要等到媒体舆论四起,再去回应,这种用舆论“倒逼”事件真相的做法,只会导致公众更加不满,削弱领导者的公信力。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领导干部的表现与其获取公信力的高低息息相关,所以,在危急时刻,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果断决策,善于把握舆情脉搏,掌握舆论主导权,主动回应公众质疑,以缓和事态,逐步化解矛盾,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提升领导者公信力。
(四)具备有效的利益整合与科学决策能力
如今,社会处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时代。就利益而言,本身具有私人性质,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指出,“利益是没有记忆的,因为它只考虑自己。它念念不忘的只是一件东西,即它最关心的东西——自己。”[4]因此,在群众的利益诉求中,有合理的有待相关部门着力解决的诉求;有合理但当前尚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诉求;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诉求;有多数人共同指向的诉求,也有少数人期待的利益诉求。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需要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利益整合能力,既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又不损害少数人的利益,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正,统筹兼顾原则,找到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点,这样的领导干部才不失为人民的信任。利益整合也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公共政策的制定事关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闭门决策已经不可能,即使在此情况下制定了一项政策,也会因没有充分反映群众的利益要求而遭到抵制。所以,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借助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广泛调研,收集信息,听取群众的意见,以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合法性。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比领导干部的任何言行都更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新环境,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这是领导者提高公信力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转变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思路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已经由强调“宣传”向遵循“传播”规律转变、由“把关人”向“引路人”转变、由“舆论控制”向“舆论引导”转变、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由“灌输”向“寓教于乐”转变、由关注“上层”向关注“民生”转变。[5]跟随着媒体的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也要随之而转变,一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尊重新媒体。领导干部要摒弃以往对媒体管控式的管理方式而转变为以尊重媒体的传播规律为主的平等合作的方式,要主动接近新媒体,学会与新媒体打交道,把新媒体看作是与民沟通交流、开展工作的平台。二是要端正态度对待新媒体。新媒体既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平台与合作者,也是工作的监督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媒体,既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也要主动接受新媒体的监督。三要转变思路适应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已使媒体发生了转变,领导干部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要适时转变,要由居高临下向平等沟通转变、由控制舆论向引导舆论转变、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交流转变,只有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佳的效果和更好的成绩。
(二)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工作,掌握好工作方法很重要。一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新媒体时代促使社会开放程度提高,一切试图封锁消息,遮遮掩掩的行为都会招来群众的不满和质疑,而靠网民追踪“倒逼”出来的真相,终会导致领导者的公信力更低。所以,领导干部要正视新媒体环境,在工作中,除了按规定必须保守国家秘密的信息不能公开外,其余信息要主动、及时的向公众公开,这是在工作中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的关键一步。二要重视民意,加强与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网络的便捷性和匿名性让民众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表达意愿、发表意见,新媒体的到来使民意得以更充分的表达。面对汹涌而来的民意,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在决策中要充分征求人民的意见,要利用网络加强与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既注重倾听人民的心声和意见,也要注重情感沟通,在与人民的交流中增进感情。三要诚信于民、言行一致。领导干部要有诚信意识,负责任的对待自己的言行。不随便许诺,但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兑现,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否则,群众本身对领导干部失信的行为就不满,再遇到媒体的曝光,领导者的形象将大打折扣。
(三)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若能较好的驾驭新媒体,使之成为开展工作的有益助手,便能有效提高执政能力,亦能提升领导者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的应用知识,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要掌握新媒体的操作技术,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进行在线交流、浏览信息、发布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程度,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快速反应力、准确辨别力,同时要掌握新媒体的应对技巧。领导干部还要提高引导媒体舆论的能力。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毫无限制的在网络空间里发表言论,网络舆论一旦形成某种导向,便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化解危机,为此,领导干部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主动参与网络议程的设置,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与其让坏事经新网络途径扩散传播,不如一萌芽就占据媒体传播的主动和主导,主动提供信息、主动应对媒体,用主流思想引导大众,化解流言和误读,这样就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将负面传播减到最小,真正影响舆论,使事态往好的方向发展。”[6]
[1]胡锦涛.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
[2]姚刚.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的困境及策略分析[J].领导科学,2013,(8).
[3]张志红、刘永雷.领导力:沟通力[J].消费导刊,2007,(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0.
[5][6]张品良.新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J].求实,2010,(6).
(责任编辑:卫令海)
本文系南京市委党校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提升研究”(14DJC002)的阶段性成果。
2015-10-30
李桂秋(1979-),女,辽宁朝阳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的领导与领导理论。
D251
A
1672-1071(2015)06-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