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河南滑县农村的小王,今年26岁,自从初中辍学以来,在外打工已经十年有余。他基本走遍了中原、华东大部省份,包括工业发达的江苏、浙江,以及地处偏远的内蒙古等。但是工作种类基本都是与建筑工程有关,所以干的都是出力活儿。这两年他发现周边的环境在改变,自己也跟着转变了起来。
首先他不打算再做建筑工作了,因为建筑类工作出力气,没前景。虽然干建筑类工作十来年,工资水平提高幅度不小,从一开始的一天60元,到现在的最高一天能挣到200元。他在父亲看来,收入已经非常高了,他3个月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家里十多亩地的收入,为什么要换呢?
虽然欠薪的现象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建筑类的工作机会也在逐年减少,活儿不如之前那么多了。那么下一步干什么呢?
跑大车,曾经让他动心。村子里的同龄人,有几个跑大车的,前几年收入不错。一开始都是帮助别人开大车,自己挣钱后,就贷款买车,然后再雇一个师傅一起开。但是买大车的这两年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是建筑材料市场上的运输生意不如前几年红火,二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变薄了。今年村子里两个人因为运输生意不好,还不了银行贷款,大卡车被银行收回变卖。除了跑运输,村子里在外务工做家居行业、装修行业的,也都受到经济环境影响走下坡路。农村小伙达成了一致观点:传统行业不好干了,不但老板日子不好过,咱们打工的也必须改行了。
村子里李姓的兄弟两个在县城开理发馆这几年发了财,这个事情给了他启发。他想:能不能跟他们兄弟一样干点服务业?理发属于技术活儿,不但要学习,投资还挺大,我能不能摆摊卖羊肉串呢?他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村子后街的另外一个李姓兄弟,这几年在北京烤羊肉串混的还不错。不但是北京,就是在江苏、浙江生意也很红火,毕竟这个不像在县城,同行不能太多。村子里的一个同姓兄弟在苏州一个高档沙发厂做工,他说在那里摆摊烤羊肉串应该不错。他们已经商量好,过了正月十五,他们一起去苏州,先在工厂干3个月,等夏天来了,他就开张。
城里人也许猜不到,这个小王家里有一辆福特小轿车,而且用的是苹果手机,他们这一代农村新青年没有改变农村,却被城市所改变。他们的消费观与农村已经格格不入,比如不买房先买车、自由恋爱、存了钱就去旅游、打死也不种地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与上一代农民已经截然不同,关于种不种地的问题,他们父子每年都争论,今年春节,村支书在喇叭里明确说了,今年就把每户的土地承包证办下来,这下父子俩的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办了证,把心放到肚子里,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承包给别人种植,一心一意去城里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