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复魅”之旅
——基于技术的历史与哲学考察
陈向阳在《职教论坛》2015年第25期中撰文,指出了技术的异化及其贫瘠的认识使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深陷工具化、手段化的泥潭,并提出了只有在技术历史与逻辑的对话中才能使技术“回归”教育的本质。
作者基于技术图景、技术理解、以及人际关系的理解把职业教育的演进史划分为前现代、现代、当代三个时期。前现代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艺教育,具有“神秘和敬畏”、“人、技术、自然、社会和谐”等“附魅”的特点。尽管这种教育以手工经验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且在总体上被排斥在学校之外,但创作出了在今天看来依然极富人文意蕴和美感的物品,实现了育人之道。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完全与古代技艺教育割裂,带有极强的国家功利主义性质。消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器”的具体空间性含义,而以一种工具论观点将可以致用的“机械”附着在“器”这一词汇上,再将“器”同“技艺载道”中需要继续维系的“道”分离开来,最后提出适应西方机械技术发展的政治和教育主张。随着现代技术的这种“祛魅”,学校职业教育迅速建立起来,然而职业教育追求功利和效率的合理性遭到了扭曲,职业教育对于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被忽视了。
基于此,作者强烈建议必须祛除技术异化,对技术进行“复魅”,在本文中提出的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概念教学向人工物教学跨越。2.职业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技术的人性化、艺术化和情感化特征。3.正视技术丰富的关联性,立足技术的整体性从而形成教育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