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本周笔者来到山东,听说了新型农民的事情。整体来说还是不错,这些新型农民大多数原来不从事农业生产,看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政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新型农民的队伍中,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出力。
这次接触到的新型农民算不上种植大户,原先都有自己的职业,这次投身到农业中来,经营的很好,他们没有以无限扩大种植面积来求得发展,而是与一些技术雄厚的农业公司合作,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农业投入品的建议来操作。他们注重技术,爱学习、爱钻研,是新型农民需要的典范。
记得几年前,曾报道河南省某公司旗下承包18000亩农田,2012年共亏损700万元,200多亩高性能温室大棚建成一年后,因效益低下,又全部推平。另一家靠批发酒水及经营饭店起家的公司,承包土地440亩,2012年亏损150万元,目前已退给农户300亩,至今仅剩140亩,因资金链断裂,无人管理,杂草比玉米还高,枣树不挂果,基本处于荒芜状态。就在前几天人民网报道山东章丘一农民,作为种粮大户,2013年将承包地扩大到670亩,今年却种了182亩小麦。因为规模过大,自己根本无暇顾及,需要雇佣很多劳动力,如果没有补贴,赚不了多少钱。
几年前,有位农资朋友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大家都在讲规模化经营,我们没有搞过种植的人,到底承包多少土地就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呢?当时我只想到了一些限制条件,没有明确的数量级可以给她。翻阅资料,也没有哪个机构明确承包土地实现规模化效益的边界。国外也不是面积越大越挣钱,面积小不挣钱。
好在去年某研究小组得出结论,一个人承包30亩以上的土地,就可以有尊严地活着,或者说就比外出打工好一些,但是耕作的上限没有给出。
从几年前大面积的亏损,到种粮大户退掉土地,再到笔者接触的这些理智职业农民,这个行业正在进步,正在理性化。
另外建议从其他行业转到农业生产中来的新型农民,你们可能接受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培训,或者多和有技术、有实力的公司合作,再或者聘请相关专家管控,尽量减少因失控导致的损失。必要时向一些专业的机构购买咨询服务也是减少投身农业、降低风险的一种办法。地不是越大越好,种植品种也不是越新越好,农业是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果能给自己的农场请一位“家庭医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