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柳婷
摘要:中职电子专业“电子线路”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电子线路”课堂教学急需改革。从整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形式、使用现代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培养操作技能等方面,探讨了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关键词:中职;“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柳婷,女,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电子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中职“电子线路”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且教授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有很多基本概念,如若教师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从而导致“电子线路”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同时,近年来中职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学生对知识掌握水平十分有限,并且缺少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中职“电子线路”课程十分难懂、难学,缺少学习动机,一些学生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厌学现象,这不利于技术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加紧中职电子线路教学的改革,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一、当前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意义
(一)教学问题
就当前中职“电子线路”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有所改善和提升,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内容不够宽泛、教学实践不够充分是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主要的3点不足之处。
1.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不重视教学内容,并过早地考虑社会工作问题,这就导致中职教学具有被动性和滞留性,使教学改革进度停滞不前。[1]在中职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为主,以“师讲生从”为主要课堂形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降低,使学生被迫学,使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再加上中职学生较普通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心态散漫,接受能力不够强,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弃学,对其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教学内容不够宽泛。在日常教学中,许多中职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够重视,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内容复述出来,这样学生易觉得枯燥无味,又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制定。中职学生会较早地接触社会、接触工作,这样就要求中职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并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灵活的、综合的、全面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2]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适当地扩展课本内容,将电子线路相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以好奇、发现、探索的眼光去对待课本知识,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践不够充分。中职教学中严重缺少学生的实践体验环节。对于电子线路的相关工作,学生有实际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够胜任。但当前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对实践体验的重视程度不足,一堂实践课常常只有一个展示线路板,并由老师一人做展示,学生负责听课和做笔记。中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职业规划性强,这种缺少实际操作的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在之后的工作中完全无法体现出中职教育的优势所在,学生还得在实际工作中重新学习。所以增加实践操作时间,提高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频率,才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改革的意义
随着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元化。中职教育在我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首先中职学校不多,其上还有高职教育,且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均优于中职教育。其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中职教育具有学生差异性大、整体基础差、师资储备薄等劣势,也使得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不受重视。“电子线路”是一门基础性强、实用性较强的科目,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试图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这样就导致了“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丧失了其立课本意,使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之所以要实行教学改革,就是要突出中职教育的优势所在,从而提高中职学校人才输出的整体质量,缩小中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差距,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
中职“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两点:其一是“活”,即使课本知识活起来,使中职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操作机会。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去丰富教学形式,使课本知识变得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眼球,从而形成学习兴趣。其二是“用”,中职学生的优势就在于“学习即工作”,这一过程要早于普通高等院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起来,用到教学实践中,用在生活中,用到实习中,用到工作中,这样才能使中职学生体现出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使学生的就业机会得到保障,使中职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社会地位不会出现显著差异。
二、中职“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整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现阶段,中职“电子线路”的课堂教学内容较单一,教师经常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并且没有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特点相结合,造成教学效果不显著。中职“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较深,理论水平偏高,中职学生理解起来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国的电子线路行业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倘若教师仅局限于书本,学生看不到最新的发展形势,很难使学生视野得到扩展。中职电子线路课程中所牵涉的概念、名词、术语较多,而且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理解时会有一定难度。如若教学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很难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首先,教师应将教材的理论难度下调到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理论教学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知识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理论计划时,应与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就业目标作为引导方向,并以职业岗位作为出发点,以便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学生三极管的有关知识过程中,应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三极管的使用方式、应用特点、注意事项,可以适当将教材内容中有关内部载流的运动过程分析、放大器图解分析法等内容进行删减。并且,现在的电子产品大多数以集成线路为主,大多数电子设备也都使用集成电路,因此,应将集成电路作为教学重点,以便保证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应技术创新,从而为社会多培养一些实用型人才。其次,教师不应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教师应敢于将教学顺序打破,以电子线路的几大板块为着手点,进行板块式教学,按照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从理论基础到仿真实践,重点突出每个教学板块中的重点,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
(二)使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受到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授学生电子线路知识过程中,经常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无法积极融入到课堂活动中。[3]同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人为分割,比如: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基础等部分,虽然这些板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彼此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如若这些知识之间出现衔接问题,那么一定会为学生的实际学习造成阻碍。电子线路的课堂教学应打破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当教师向学生教授完一个学习重点、难点后,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些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授学生“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与低频放大器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题,让学生加深对两者之间的掌握,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广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助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将枯燥、生硬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教授学生“晶体二极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不利于学生理解。在遇到“什么是半波波形”与“什么是全波形”这类问题时,教师再费力的讲解,也不如多媒体的演示。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另外,教师还应使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多提问,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4]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电子电路的教学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使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从而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操作技能
“电子线路”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只是其中一项十分基础的教学内容,重点还是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很多教师比较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很少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造成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在学生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够接触实践的重要机会。然而在“电子线路”的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需要按部就班地对照书本进行实验操作,缺少创新精神。电子线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实践操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受到条件与时间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基础教学,进而忽略实践教学重要性,这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不一致。
首先,教师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学生“直流稳压电源”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掌握输出稳定电压的条件,经过整流、变压等过程后,明白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在现实生活中电路具体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一个稳压电源,并进行讲解说明,从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5]其次,教师还应注重课外实践,多和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电子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电子线路的学习。
综上所述,中职“电子线路”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并不断坚持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这样一定能探索出符合中职电子线路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罗英和.中职电工基础“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7):274-276.
[2]李中民.浅谈中职电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J].职业,2009(36):105-107.
[3]刘风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J].职业,2008(23):240-241.
[4]张艳瑶.新课程理念下中职电子线路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216-218.
[5]李江海.创新《电子线路》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168-170.
[责任编辑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