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5-01-31 14:37穆建亚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场域高校学生微信

穆建亚

(南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南阳 473061)

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穆建亚

(南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南阳 473061)

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言论自由被不断深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此为背景,对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从协调机制、需求实施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和全程保障机制入手,来构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旨在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微信;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当前,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然而,纵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却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工作方法滞后,把握不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习惯于上传下达的行政命令,缺乏公平、民主的学生参与;教育形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这样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和亲和力、管理者与学生关系异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借助于一定的信息化平台,使管理者和学生在共同的场域中充分地互动,广泛地参与,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媒体元素,则不失为一个有效地平台。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卡特·勒温援引了爱因斯坦“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的定义提出了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只有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场域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才能揭示群体的内在本质。因此,当前时期要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我们就要从微信的场域入手,通过有效地学生群管理,解决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与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其辨别是非、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

一、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机遇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从微信入手,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构筑大学生新的教育阵地,在健全高校学生教育监督管理机制等措施中提高新媒体在管理中的利用效率。微信场域中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机遇主要有:

(一)微信构建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平台

微信打破了传统沟通中“一对一”的模式,以“多对多”模式取而代之,在“虚拟教学”中借助双向沟通,使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室是主要的教育场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即便采取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两者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课堂之上,课下的交流十分有限[1]。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进行学生教育,就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教师能够将文本、音视频材料等上传至网络平台,或者将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传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与教师的互动,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在校园内实现了Wifi的全面覆盖,为师生使用微信、借助微信进行教与学提供很大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对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大有裨益,不但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和信息资源,还能为其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创造更多便利,因此,就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构建了新的平台。

(二)微信推进了大学生自身群体的教育交流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工具,很好地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人际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在众多应用功能的支撑下,大学生群体可以借此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因兴趣和爱好形成基于微信的“非正式组织”。比如,在微信中,“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可以为大学生微信用户提供更为广阔的交友空间,只要在用户所在位置的一千米范围内,用户都可以够通过手机获知哪些人能取得“联系”。同时,微信还为用户提供了联系对象的昵称、头像、签名以及实际的距离,这就为大学生借助微信加强交流,结识朋友,遇到各种困难时能向周边人求助,提供了一种可能[2]。这样一来,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就能够在微信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发布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时政热点以及提供帮助的途径,一方面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评论,使大家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提高,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和事情提供帮助,促进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三)微信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得以延伸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及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微信能够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无间断和无缝沟通,这使高校的教育方式得以延伸,不再拘泥于课堂,能够借助“虚拟”通道,实现更便捷和高效的教育提供了途径[3]。在微信场域中,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就能随时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动态,这对开展教育工作有明显的帮助。此外,微信能够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共享方式,这是传统教育所无法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以微信为平台的教育模式,能够消除“面对面”沟通的顾虑,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在他人“看不见的位置”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工作者也就能够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可见,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各种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微信给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重要课题。

二、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微信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著名的哲学家海德尔格曾说,“技术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被遮蔽了,技术牢牢控制了人”。马克斯·韦伯根据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从理性的角度将理性分为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对于技术理性的“工具”与“手段”,价值理性更强调事物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从价值与意义的层面去理解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对生命关怀。因此,我们在迷恋于微信场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得认识到面临的挑战,用微信的价值理性来引领它的技术理性,更好地发挥微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价值意义。

(一)微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客体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讲,微信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技术的进步和更新呈现出的副作用在大学生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对高校教育的客体来说,因微信而造成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模式,任何信息都能够借助固定载体和移动载体加以收发,尤其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当今时期,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虚拟世界中的交流容易引起大学生现实社会中思想的迷失,尤其在微信本身具有的“技术复制”模式下,大学生甚至不用进行逻辑思维和思想分辨,就能够通过点赞、复制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将会破坏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体系的构建,消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2)微信借助技术手段,将现实转化为影像呈现在客户端的两端,使人际沟通的空间距离感逐渐模糊和消失,时间化、碎片化和空间无序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心理认知由此而产生了偏差,其理性思维会因此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消解,教育管理工作也因此找不到真实的教育对象;(3)长期使用微信会使大学生产生“技术依赖”,陷入到“工具理性”的框架,甚至会因此成为微信过度使用的受害者。微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更为便捷的人际沟通的需要,但是一旦因此而产生“惯性”,大学生就会频繁使用微信,继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对“价值理性”的关注,这对通过“以人为本”建立起来的高校教育工作将会造成明显阻碍。

(二)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介体的挑战

微信场域中的信息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各类音频视频资料都能够借助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但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而且也增加了大学生们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难度,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也就面临更大难度[4]。同时,随着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和普及,大学生受其影响越来越深,这对原有的教育介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微信时代,大学生教育的内容建构需要体现更多的时代感和现实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亲和教育”,使学生教育管理能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以此提升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变革,以微信为平台,不断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沟通交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参与者都应善于主动运用微信这一媒介工具,否则,将会使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三)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的挑战

虽然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进行的今天,“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被广泛提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乃至可以预见的将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与相关管理者还将是其中的主体,还会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微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教育主体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他们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在科学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为了迎合和应对微信对管理工作造成的挑战,还应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不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还应熟悉微信等人际沟通软件的使用规则和使用技巧[5]。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逻辑起点。

三、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4年12月,福建师大团委利用微信平台,推出“小葵说之不可辜负的中国记忆”漫画,介绍中国的七大传统文化,并获得团中央官方微博的转发。“福师大小葵”是福建师大的网络卡通形象,借助这一“萌萌哒”形象,学校在微信上发布“小葵说之听爷爷讲那129的故事”等文化产品,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同时,他们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来策划青年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在此微信平台之上,学校基于学生管理的职能,打造学习养成、运动健身、志愿公益、提案落实、失物招领、心理疏导等服务平台,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服务行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可见,借助微信的平台,创新和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将微信使用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加以制度化,以长效、科学的机制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把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预期教育内容的周围,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建立微信为媒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需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需求实施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和全程保障机制。

(一)建立微信管理办公室,积极构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机制

由于微信的“自由性”特征,也由于观念上的因素,微信发展并未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而事实上,高校官方的“在场”与“话语权”没有在学生微信场域中得以体现。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讲,高校本身应充分考虑微信的传播优势,要建立校党委领导、校团委学生处实施、各院系齐抓共管的微信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微信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微信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设立各级各层微信管理员,协调学校各门户网站的管理工作,并及时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学校的新闻、公告和消息,以及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先进人物事迹等,通过发布信息或者提供链接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主流舆论的说服力,过滤不良社会舆论,保证正能量的有效传递。

(二)组建各级各类微信平台,努力构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需求实施机制

高校和校内各院系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他们的需求,以需求为基础,来搭建微信交流平台,组建学校官方、学生社团、教师队伍、学生队伍、以及院系班级等各层各级等公众微信平台,使微信平台涉及到每一位在校教师和学生,实施360度无死角的网状辐射,扩大学生教育的领域和范围。通过这些微信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认知,及时解决和规避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防微杜渐,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尤其是新媒体素养,使其在参与微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对信息的研判能力,主动发布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及时规避、屏蔽不良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微信线上的活动要延伸到线下,相关部门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推进大学生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距离,避免微信世界学生思想的迷失。

(三)设立科学的微信评价体系,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监督机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他认为在群体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由于把关人的存在,才能使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那些信息最终进入传播的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也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在以微信为媒介的管理中,就要设立微信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高校微信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微信平台或网页的建设水平、队伍建设、微信的影响力、信息筛选能力、以及教育效果等;同时,要重视评估的主体以及评估的民主程序等。在评价监督的过程中,要体现民主和学生广泛参与的原则,各级评估相互结合,积极反馈,以便相关部门对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了使我们教育中的信息输出和输入达到预设的目的,工作时时处于可控的状态,学校要建立微信的信息监督机制,实行学校总体监督和分层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对各层级微信平台上的信息逐一筛选,将一些不法信息、有害信息剔除,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和大是大非面前,要加强微信的应急监控,坚决杜绝危害学生思想健康、错误引导学生的信息出现。

(四)将微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健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保障机制

微信具有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多重功能,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就要健全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的保障机制。一方面,物质投入要跟上:这包括资金、技术以及设备等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微信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实现Wifi在校园的全面覆盖,并对教育工作者和平台管理者提供技术支撑和设备的更新;另一方面,队伍建设要提升:高校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广大学生干部都要担负起构建高校微信平台的重任,充当微信传播的主导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点,在要求青年辅导员、教师与学生干部开通微信的基础上,要建议和鼓励年龄较大的辅导员和教师开通微信。同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可以组织专家对“主导力量”进行微信使用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培训,要规范其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持。

四、结束语

微信借助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传播优势,对任何参与者来说都处在平等的地位——每个用户都能够关注别人,也能被别人关注。大学生在微信场域中一方面能够加深沟通、提升人际关系水平,另一方面,过度或者不正确的使用微信,将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隐性但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阻止错误观念的形成,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求高校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微信为平台,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需求实施、评价监督和保障机制。文章以此为忧思,对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指导实践。

[1]张琦.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3-4.

[2]李玉峰.基于微信的大学道德教化信息的传播与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33-136.

[3]赵海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6):67-69.

[4]方兴东.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122-127.

[5]熊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和长效机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45-47.

穆建亚: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13623995296@163.com)。

2015年6月3日

责任编辑:李馨 宋灵青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o College Students in WeChat Field Domain

Mu Jianya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building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shape. With the emergence and popularity of the WeChat, freedom of speech is deepen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in WeChat field and other issu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demand mechanism and implement mechanism,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all the way, The paper built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work.

WeChat;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G434

A

1006—9860(2015)07—0127—05

* 本文系河南省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文化的培植研究”(课题编号:2014-jsjylx-0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场域高校学生微信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微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