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问题分析——基于知识产权视角

2015-01-31 13:35:2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知识产权



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基于知识产权视角

叶珺君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摘要:从知识产权视角去看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问题,它系自主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创新方式表面化、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自主创新人才紧缺等形成,于是建议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应用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构建区域性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创新管理,支持形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等创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

献标识码:A

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60%以上,是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目前,浙江有95%的企业是民营企业,而且经济实力比较强。在全国工商联调查公布的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42席,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比第二的江苏省多34家。尽管如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是浙江省民营企业的迫切任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为了获得现实的或潜在的市场利润,积极整合和运用内外部各种创新资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①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知识产权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果方面的评价指标,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创新能力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的作用是保护创新成果从科技实力转化为具有法律权利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企业核心资源。因此,从知识产权角度来探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2013年,浙江省专利申请总量为29.4万件,授权量为20.23万件,分别比前一年增长17.9%和7.32%,均保持全国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2 744件,授权量为11 139件,而民营企业占6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底的6.5件提高到7.9件,研发人员数量达31.9万人、同比增长14.7%。浙江省民营企业已经在自身发展中切实体会到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在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又为侵犯知识产权、没有合理保护知识产权付出了惨痛代价。

一、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的具体形式专利、商标等能够为企业抢占并保有市场、获取垄断利润提供合法保障,能够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抓手。企业也能理解知识产权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然而因众多原因而导致的创新能力的缺陷使这一领域成为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自主创新缺乏内在动力

随着利润的快速下降,让经历多年粗放型发展的民营企业从梦中醒来,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被“不敢创新”或“无心创新”严重影响。其原因在于:一是民营企业目前从事的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技术密集度不高,在用的技术方案比较成熟。如果技术创新,则会显得技术差距大,要求高、难度大;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企业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无法完全内部化。多数民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是以仿造为主要手段,由于仿造产生利润,它遏制了新产品研发的热情。其实,仿造获得的新产品容易导致在短时间内被再仿造,高额利润享受的时间间隔极短,容易造成短期行为的习惯,会进一步遏制新产品研发的热情;三是产品创新回报不足。产品创新投入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民营企业的市场扩张速度往往快于创新周期,这导致了企业常常无法潜心于产品创新工作;四是企业过度追求低成本产品扩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有人认为,目前浙江全省80%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周期两年以上的占55%。②

(二)创新方式表面化

不少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虽都已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但真正做到创新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企业的创新还流于表面化、形式化。例如“口号式”创新、“跟风式”创新、“闭门造车式”创新等形式仍然存在民营企业之中,他们没有在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环境中找到有效切入点,对市场调查不透彻,靠拍脑袋作决策,随意跟风,被动地跟着市场跑,缺乏超前意识,达不到创新活动的真正目的。

(三)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研究开发活动处于最基本的核心地位,研究开发经费是衡量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据浙江省工商联调查,有57.52%的企业没有投入科研经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0.2%。一般的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R&D投入水平平均不到0.5%。③“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低于3%时,企业将失去竞争力,而低于1%时,企业通常就难以生存。”④按照这一标准,浙江省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远远低于维持其生存的必要投入,其不足程度可见一斑。

(四)自主创新人才紧缺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拥有一支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形成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占有量。民营企业往往认为引进人才费时费力费钱,许多企业即使引进了也养不起、留不住。究其深层原因,此系民营企业在科研条件、工作环境、管理模式、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先天劣势,以及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不足与规划缺乏,它们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真正吸纳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尤其创新型人才。民营企业的创新文化通常是依靠“土专家”或“星期天专家”的摸爬滚打,缺乏科研必备的设施,缺乏与高校资源的对接。只有真正遇到无法跨越的难关,才会高薪聘请专家。

(五)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能力不足

企业从产品研发到包装设计,从市场销售到服务提供,经常要使用并创造大量的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大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它们在知识规划、技巧与经验方面能力不足,也缺乏创新的法律理念与管理手段,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方法与基础。除此之外,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运用现代的、国际的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保护的能力。

(六)民营企业研发处于价值链底端

浙江科技型企业只占浙江省民营企业总数的0.24%。近几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虽开始注重技术创新,但较国有企业相比,创新实力仍然偏弱。目前省内民营经济仍以传统工业为主:低档产品生产约占民营企业生产总量75%,五年以上老产品占65%,各类中间产品占64%。上海市工商联对长三角区域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调查表明,由于企业经济实力偏弱、技术创新能力缺失,产业主流技术创新极度匮乏,技术创新主要应用于一般产品及工艺技术上。浙江省工商联经调研发现,被调研企业中只有18.10%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些企业甚至数年没有更新产品,产品更新周期两年以上的企业数高达65%。

二、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比较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囿于上述问题,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仍是弱项,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构建区域性自主创新服务平台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区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发展。政府构建区域性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利于引导民营企业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获得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障,也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兴奋剂”。如果自主创新成果能够获得知识产权,进而获得独占性市场利益,企业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努力。此外,知识产权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了资源配置的方式。“专利制度在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研究开发起点和水平,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中具有重要作用。”⑤当前假冒伪劣、恶意侵权、侵犯商标权利等扰乱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大量存在,严重降低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意愿,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国家在进行专利、商标等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

为了确保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纯净,必须强调如下内容:

首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涉及法律法规较多,执法难度较大,司法和执法部门应当与知识产权法律专家、行业专家保持沟通与协作,确立执法标准,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执法的体制机制。

其次,帮助企业观念的更新,提高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技巧,积极应对跨国公司的专利诉讼。

最后,引导并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机构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在企业保存证据、咨询法律事务、检索相关信息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强对服务机构市场的管理和指导。同时,行业的自律和市场化运作,也会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完善。

(三)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管理制度体系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完善机制体制着手,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良好环境,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企业一般治理层面上,管理制度的完善包括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理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推行公司管理专业化与经理人制度等内容。

就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的制度完善方面,首先,要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其次,应当针对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忽视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等现实问题,构建各种资源协调支持自主创新的机制。高效实现技术创新项目的预期目标,要求企业将技术创新的各要素各环节有序地链接起来,形成整体能力体系。民营企业要特别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尤其是成长阶段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应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最后,应当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现服务自主创新的目的。比如,设立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专门部门,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等业务等。

(四)建立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从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合规建设“三位一体”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技术创新、人才建设、法律保护等几个方面应当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拆台。根据该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检测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鞭策、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该体系,应当包含自主创新的主要方面,并就相关方面内容设定相应的指标。标志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应包括人才状况、资金投入、企业管理、法律建设等几个一级指标,各个指标还可以细分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甚至更多、更细致的构成指标。如人才状况中,可以细分为技术人员状况、管理人员状况等,企业管理方面可以细分出专利数量、专利保护、商标注册情况、注册商标拥有情况等。根据各个指标,来统筹安排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步骤,并根据各项指标,检测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准。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为企业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从而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

三、结语

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已经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发展目标,该目标强调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因此,应当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应用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构建区域性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创新管理,支持形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等创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注释:

①张胜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4:28.

②赵琦,余玉龙.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启示[J].现代商业,2008(14):126-128.

③上海市工商联.上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报告[R].上海:2006上海民营经济,2006.

④田俊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28-29.

⑤秦颖慧.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4-126.

参考文献:

[1]严进,殷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大研究热点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14(6):260-266.

[2]赵琦,余玉龙.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启示[J].现代商业,2008(14):126-128.

[3]上海市工商联.上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报告[R].上海:2006上海民营经济,2006.

[4]田俊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28-29.

[5]孙国山,胡平.提升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25):32-33.

[6]秦颖慧.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4-126.

[7]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若干意见[Z].(2012-05-25).浙政办发[2012]47号.

[8]杭州市工商联.杭州市2013年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的意见[Z].(2013-03-04).杭浙商促进办(2013)3号.

[9]徐墉,李稹.抢抓发展机遇期提高产业竞争力[N].杭州日报,2014-08-15.

[10]徐峻,陈青华,苏靖,等.“第一资源”撬动新希望[N].浙江日报,2014-08-13.

[11]朱凤娟,赵晶.智慧园区面向未来的竞争利器[N].浙江日报,2014-08-14.

[12]李国荣,徐信艳,慈向阳,林臻.长三角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对策[EB/OL].(2007-06-06)[2015-04-06].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7-06/06/content_8350486.htm.

[13]侯光明,邹锐,李存金.民营企业创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3(5):44-47.

(责任编辑:谢敏)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YE Jun-jun

(Zhejiang Industry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int of view, for example, it lacks inner driv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 superficial innovative ways, shortage of research funds and the few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talented person.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various aspects to take measures: the creation, management, protection,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 construct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strengthe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We need to support and establish a number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with core technology and ke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novation about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nly in this way can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作者简介:叶珺君,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知识产权。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课题“浙江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研究”(ZJKX14C-24)

收稿日期:2015-04-29

Doi:10.3969/j.issn.1672-0105.2015.02.020

文章编号:1672-0105(2015)02-0080-04

中图分类号:F276.5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知识产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投入对高校创新团队绩效的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43:58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58:52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
知识产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