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5-01-31 12:29□吕
职教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单位

□吕 纳

高职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困境及对策研究

□吕 纳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即通过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课堂教育模式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但在社会管理类学生培养过程中,其过程困难重重,效果也不尽如意,其中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就相当普遍。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本院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进而分析该类学生顶岗实习的困境所在及其形成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

社会管理类;顶岗实习;高职

一、问题的引入及文献综述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一线岗位的实用性、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其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由于其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高职教育中实践教育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顶岗实习则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在未来预期的工作场合和工作岗位中,将课堂和书本中学到的的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和实践,加深对基层真实工作岗位的认知,培养优秀的职业素质和精神,强化良好的工作技能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综合工作能力。所以对顶岗实习分析和探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课题前期查阅了国内近半年核心期刊上以顶岗实习为主题的文章,现有文献中主要观点有:第一,都认为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参见张雅娜,李佳圣,薛妍,陈岭等人的文章;第二,就顶岗实习的方式和管理的问题上,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如顶岗实习于毕业设计向结合,三三三制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工作站式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等,参见江勇、裴智民,韩丽君,程汉,王丽萍,王悦等人文献;但现有文献仍然存在不足。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很多观点是针对技能性专业如建工类、园林技术类、会计类、机电类等操作性专业,对社会管理类如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与服务这样的专业基本没有涉及,而这类学生恰是我院重点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的对口率不高,顶岗实习单位不够好都是最明显的表现。第二,在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的对象并不全面,学院、专业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带教导师都是部分涉及,即使有些研究都涉及了,也不深入,调查样本不多,个案访谈做的不深。第三,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解决对策上,现有的研究与社会管理类专业来说针对性不足、对策缺乏对于社会管理类专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所以现有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高职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的困境。

社会管理类是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的,除了顶岗实习的管理、监控与考核不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实习质量不高这些普遍性问题外,还存在高职院校一头热,实习单位积极性不高;实习单位接收学生数量有限及其导致的顶岗实习单位过多、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学生的实习不能落到实处;专业“顶岗实习”拓展不开;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和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不高等特殊性问题。这些问题从麦可思发布的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2013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都能获得验证。所以解决高职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的上述困境,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尤显意义重大。

二、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从本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重点专业群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到,由于顶岗实习在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必修课程,所以社会管理类学生100%都参加了顶岗实习,都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后半程,实习时间为1-2月不等。通过自身现状的把握并与其他专业和学校的比较,清晰展现顶岗实习现状并分析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高职院校一头热,实习单位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的管理、监控与考核不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实习质量不高等普遍性问题与实习单位接收学生数量有限及其导致的顶岗实习单位过多、校企合作单位良莠不齐;学生的实习落实不到位;顶岗实习效果不佳和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不高等特殊性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包括如下方面:

(一)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未得到各方重视

前文已经提到顶岗实习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但这一重要地位和作用却在执行的过程中未得到学院、专业及学生本人各方的高度重视。多数高职院校虽然能够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的要求在文件和口号上重视顶岗实习,但实际上对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如在工会学院的社会管理类学生中顶岗实习时间为不够,目前普通采用的1-2个月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完成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对基础工作能力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另外各专业通常采用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调查报告时间和任务安排结合在一起,不够重视顶岗实习的过程和效果监督,教师授课工作量及教学课程改革工作任务繁重,且专业并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给予顶岗实习的指导,所以很多教师只要求学生上交相关实习资料以应付系里及学院的各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最后是学生本人,把顶岗实习作为就业的一个过渡期,主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完成实习提升能力,而在理由这段时间完成择业选择。为了完成这一目的,可以更自由支配时间,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而愿意自行选择实习单位,这同样也给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和完成效果起到了不利的作用。在工会学院社区管理服务专业2011级,64位学生中,仅有5名学生进入了校企合作单位,占7.8%,2012级91位学生,也仅有7名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单位,仅占7.2%。

(二)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社会管理类专业在高职教育中最大的困境是,职业技能不够明确,注重综合性而不是单一性工作能力。那么在人才培养中最容易出现的操作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过程都是围绕专业知识体系进行,不够重视实践,另外,教学过程中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忽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工会学院的顶岗实习目前是以专业为主,单位为辅的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管理和考核的主体都是专业教师,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任务繁重,学生的实习单位由于大多都是自行选择,地点和行业都过于分散,教师不可能进驻管理学生。指导教师只能不定期走访,到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而顶岗实习单位负责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学校对学生的直接管理力度较小,导致学生一方面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丧失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实习督导不够,不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完成,评价的标准也不够科学全面。

(三)校企合作深度、广度欠融合

工会学院社会管理专业,从近二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分布情况来看,有着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岗位不同、实习地点分散等特点,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2011级64名同学,分布在60个不同的顶岗实习单位;2012级91名同学,分布在84个不同的顶岗实习单位;社会工作专业2011级33名同学,分布在19个不同的顶岗实习单位,2012级66位同学分布在38个不同的顶岗实习单位。这样分散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地点势必造成学院及专业难以有效地管理实习学生。另外接收社会管理类实习的单位由于大量是学生自行选择,并不是和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的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管理力度明确较弱。所以问题就集中表现在,签订协议的顶岗实习单位未必能接受到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而大量的学生进入的都是未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而这些单位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可以说校企共管没有成熟的经验累积,所以在共同管理学生方面存在急需改进的地方,校企双方深度、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困境解决的对策

(一)学院层面

学院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出台制度,搭建平台,同时也要给予专业大量的自主权,以更灵活、更拓展的方式开展顶岗实习。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制定出实践教学规范与实习工作细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全面规范实习实训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实施过程。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落实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将会大大提高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对在顶岗实习中尽职尽责的企业人员向企业推荐给予表彰,对有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对实习工作和参与实习管理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顶岗实习能手奖励,并优先推荐评定优秀毕业生,择优推荐就业工作岗位等。从全方位提升顶岗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为。

(二)专业层面

各专业要合理设计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验实训体系,同时也与合作单位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形式。同时各专业要对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对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化、人性化管理。

1.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岗前教育。在学院和专业都提升了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自身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学校理论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有目的地加深学生对对应岗位的具体情况和工作能力要求进行前期灌输。同时在顶岗实习前,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实习,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如聘请本行业知名技能专家、劳动模范,成功校友到学校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都认识到优良的职业品质、责任心、精湛的工作和服务技能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应特别强调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的双重身份,遵守企业和学生双重的规章制度管理。另外学生还要学习相关的劳动法等知识,对自身的实习安全等问题有个基本的认识,懂得依法保护自己,减低实习的不安全感。

2.完善顶岗实习过程的多方位动态管理。顶岗实习的参与主体是学生,管理主体是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同时又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障顶岗实习能够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动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大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的指导力度,由于很多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和行业工作经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可以让教师能够脱产到校企合作单位见习,掌握实践能力并开拓稳定的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岗位,既可以打造出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顶岗实习的需要,又可以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长效稳定合作,为学生提供稳定且学习含金量高的实习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反馈交流,严格执行实习过程中个人、小组、班级、实习单位的多级汇报制度,随时掌握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的实习情况,特别是在实习初期要到顶岗实习单位多走访、与学生和单位带教老师多沟通,帮助他们熟悉并适应实习工作并与带教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指导教师还可以定期召开协调会、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出席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可建立专业顶岗实习网站或者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即时交流软件及时向学生发布各类信息,如实习任务要求、就业信息等,回复学生在实习期发生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工作和思想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网上辅导工作。

3.引入或自建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结合社会管理类专业的社会服务特点,引入社会服务项目或自建社会服务组织来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让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学生进入开展实习实训,达到学生、教师和专业三者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上海工会管理学院的社会工作和社区管理服务专业都各自成立一个社会组织来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并吸收了大量的专业学生进行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也承接了大量的上海市总工会及各区县社会保障中心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这种集中式的且在学校内部范围可以便于顶岗实习管理,也能取得较好的顶岗实习效果。

4.科学化规范化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按照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的特点,需要科学化并规范化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主要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来进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扩展到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和实习单位部门主管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是指对顶岗实习的结果评价改为从顶岗实习任务下达、顶岗实习中期评价、顶岗实习报告评价等全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综合工作能力的提升;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是指从校内评价扩展到实习单位或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从学校指导老师和单位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扩展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评价,使得评价内容多元化,督促顶岗实习更顺利更有效率地完成。

[1]曹喜龙.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7):156-157.

[2]凌成树,仇大勇.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3(11):42-44.

[3]殷雄飞.完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制度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4):99-101.

责任编辑 吴学仕

吕纳(1979-),女,浙江金华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区管理与服务。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社会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困境及对策研究”(编号:ghjk2014-06),主持人:吕纳。

G710

A

1001-7518(2015)18-0082-04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单位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