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啸涛
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与应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徐啸涛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在促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重研究分析了如何做好精品课程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以达到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资源共享、构建优秀的精品课程教学平台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一个科学规划、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共享型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能够使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高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
高职;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共享资源;运行成效
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就是把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现场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网络化,以电子多媒体形式在网上开放,以方便基于Internet 的远程学习、浏览和下载。它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并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来推动高职院校建立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潜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的建设使优秀的课程得以广泛传播,并以点带面,带动其它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提高,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及高等院校的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模式扩展了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平台。
高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迄今已有10多个年头,但精品课程网络化共享资源建设提出时间并不长,调研发现,目前,精品课程网络化共享资源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既有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又有网络化共享建设问题,总体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不明确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不明确,很多是“为评而建”,难以为网络共享提供优质资源。一些高校片面追求精品课程数量,用以体现其教学质量或教学改革力度,也导致一些教师认识不够,目的性太强,把通过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评审作为最终目标。而精品课程一旦申报成功,对其后续的建设投入方面则显得明显薄弱,虎头蛇尾,甚至建成后不予更新,更不使用,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根本无法访问。同时,本来已有相关学校建设得比较好的相关专业精品课程,因为各高校之间追求精品课程数量,或因不能共享,导致其他院校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极大浪费。[1]
(二)精品课程网络化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
精品课程网络化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PPT形式的课件和课堂录像,缺乏其他多方面的互动的交流表现形式。目前,大部分的网络化课程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而大部分的网页是以静态方式展现的,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不够快。以上两种方式显然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交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2]
(三)精品课程缺少评价与反馈系统
学习者是网站的主要使用者,只有色彩清新美观、导航清晰明确、内容详尽丰富的网站,才能吸引学习者的持续性学习。如果学习者不愿意在平台所构建的网络环境中学习,那么,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平台的可用性不佳。一旦忽视了学习者的需求和反馈,忽视了专家和同行的建议,这个教学网站就会渐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同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的评价和互动,也会阻碍有效学习和信息保持。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学习者的需求和反馈有利于改进界面及功能,改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精品课程网络化共享资源建设是节约资源、提高教育均衡和公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应大力倡导;同时,精品课程网络化资源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源头抓起,更新观念,注重实效。本文基于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总体要求,提出了教学网站设计的几个功能模块,并对每个功能模块又细分了若干二级子栏目。
(一)课程资源模块:突出特色栏目
课程资源模块的二级栏目众多,如: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流媒体、素材库、案例分析、文献书目、在线实验演示、实践指导,等等。每一所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和教学优势都是相异的,即使是相同的一门学科,学科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的研究方向和教学方式也会不同,受其影响,教学也各有侧重点和特色,因而网站的栏目设计要根据课程自身的属性进行理性选择。[4]
例如,文科类课程除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外,更侧重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提供参考文献书目等子模块建设;工科类课程侧重于在线实验演示、Flash 动画演示和实践指导等子模块建设;医学、艺术类课程侧重于素材库建设,提供直观的图片或Flash 动画演示;理科类课程可能还要提供一些程序和应用软件等。总之,子模块的建设应根据课程的特性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应用型人才,因此,该网站将实践训练模块放在显眼的位置,表明该课程对实践部分重视,凸显其教学目的和教学特色。另外,该精品课程网站还增加了学习激励机制,将学习者参赛获奖作品做成视频格式置于首页,开设竞赛专栏,介绍学校历年的参赛获奖情况,同时,专设学习者论文一栏,展示学习者的优秀论文。这些具有特色的栏目,无疑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动力。
由此可见,在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过程中,怎样体现课程特色,突出知识亮点,使其真正成为提高课程教学影响力、吸引力的有效载体,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关键。
(二)师生互动模块: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师生互动模块按功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学习辅助模块,包括公告牌、在线帮助、搜索引擎、学习工具包、友情链接、常见疑难解答等,一般来说,这些模块单向地提供信息和资源,无需对方反馈;另一类是互动交流模块,包括学习论坛、答疑本、留言薄、聊天室、BLOG、QQ、E-mail 等,这些模块属于双向的交互,大多是实时的。学习者的信息交流是精品课程网络化的活力所在,在精品课程网络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建设精品课程网上讨论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发言、讨论,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和讨论学习模式,可以达到通过邮件系统与教育者及其他学习者进行非实时的信息通讯,从而更好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3]
(三)学习评价与反馈模块:重视后期建设
学习者对教师在网站中的行为、教学内容、以及网站的设计和运行做出评价与反馈,使教师和网站设计者、维护者能够及时了解学习者需求,及时改进自身行为,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建立一套精品课程的在线测评系统,能为精品课程的建设采集用户意见,并可以对本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测试。这样,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反馈机制,使精品课程的建设者能够得知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进不足,促进更好的教学。在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中同样也要注重最后的结果和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完善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并且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够不断地更新内容。[6]
(一)精品课程网站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交互手段启发学生探询所学知识。课后,学生则可利用网络课件帮助进一步消化课内知识,利用BBS 及电子邮件提供答疑解惑途径,利用网上自测功能实现自我检测和习题解答,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兴趣提升、动手能力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此外,精品课程网站还达到服务教师教学的功能。例如,提供便于应用与下载的理论、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提供适于网络教学的网络教案、多媒体环境的电子教案,提供教师授课可用例题库、例题题解和教学素材库等。
(二)精品课程网站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网络精品课程针对的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充分考虑到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已从传统的文字教材,转变为网络环境下集多种感官调动于一身的多媒体传播;教学模式已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换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和意义建构。同时,对应用环境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自己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是“学什么”,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树立学习目标。[5]
(三)精品课程网站构建了自主学习环境
网络精品课程学习环境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学习者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当前,网络精品课程学习环境主要体现为自主学习环境。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化能力,精品课程建设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整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交流推广好的教学经验,从而在促进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
总之,通过精品课程信息平台的不断建设,实现了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并能够更好地展示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教师可以相互借鉴网上的教案、大纲、习题、教学方法、管理手段等,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通过精品课程优质资源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完善精品课程信息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说,精品课程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别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王春芹.精品课程建设中关于网络教学形式的课件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6):21-23.
[2]高文敏.论精品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J].黑龙江教育,2008(5):43-45.
[3]宋绍剑,廖碧莲.《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10):12-14.
[4]曹庆年,赵海涛,李高和,等.浅谈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8(8):24-25.
[5]佘远富.地方高校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实践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66-69.
[6]李光飞,郑俏.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32-33
[7]郭福春,张国民.从教育信息生态视角审视高职院校课程的网络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2(7):14-16.
[责任编辑 盛 艳]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基于云技术思想的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化共享与应用机制的探索”(项目编号:2015B068)
徐啸涛,男,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教学、移动通信、物联网。
G712
A
1674-7747(2015)27-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