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PBL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定位与授课技巧

2015-01-31 09:45梁宇初阳姜明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药理学医学教育分组

梁宇,初阳,姜明燕*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临床教学

临床药理学PBL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定位与授课技巧

梁宇1,2,初阳1,2,姜明燕1,2*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PBL教学模式已被逐步引入到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对桥梁学科——临床药理学开展PBL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PBL授课教师既要摆脱传统教学的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又要做好“幕后策划者”,指引讨论方向,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PBL教学是对教师的挑战,要真正践行PBL的理念和宗旨,教师必须从案例的选择、问题设计、课前准备、知识储备、指引小组讨论、学生考核到教学效果评价的每一环节都精心准备,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是必要的。

PBL教学法;临床药理学;教师定位;教学技巧

临床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药理学为基础,与临床医学有着紧密联系,这门学科更着重培养学生将药理知识运用到病人身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适合临床药理学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因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理教研室开设了五年制一本本科生、四年制三本本科生的临床药理学PBL课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虽然在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何摒弃陈旧的观念与备课模式,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对PBL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本文将实践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教师发挥的作用总结分享。

一、案例的选择与问题设计

案例是PBL课程的核心,好的案例是PBL课程成功的必备条件。但是目前没有适合PBL教学的教材,PBL教学的案例均是各院校组织教师编写,这就为教师们提出了第一个任务。段亚平[1]等认为不同学科的案例应各有特点,本教研室参考了他们提出的案例编写原则、目标及流程,整合临床药理学的专业特点,编写了教学案例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相关经验列举如下:(1)案例要有一定真实性,问题要贴近临床。PBL的教学目的是摒弃纸上谈兵,增强实践能力,那么问题的设计就应该贴近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站在一名医生或药师的角度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未来开展工作也有所帮助。(2)问题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有一定的涵盖面。PBL教学的主要缺点是缺乏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可能会遗漏案例没有涵盖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案例时要有清晰的思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真实案例如果涵盖知识点较少,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修饰和调整,让设计的问题尽可能涵盖较多知识点。(3)问题设计要有一定开放性,难易适中。开放性指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而在学生发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些案例未提及但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点,随机抛出问题,这有利于扩大知识覆盖面。另外,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均会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自主探索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消极影响。(4)案例设计要选择适合的章节,实践证明像癫痫、偏头痛、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感染等病理特点鲜明的个论适合PBL教学,而像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新药研究与临床试验、临床药效动力学等总论部分不适宜PBL教学,更适合系统性较好的传统教学或多媒体影像教学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不要盲目追求PBL教学,忽略了它的局限性。

二、课前准备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的课前准备已不再是自己备课那么简单,而是转变为互动的模式。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将案例发放到学生手中,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指南的名称,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查阅文献等途径解决问题。为了方便沟通,本教研室建立了PBL教学互动平台,包含了全部教师、学生,在该平台共享上课时间、地点、案例、参考资料等等,方便师生交流,这一点在效果评价中得到教师、学生的一致肯定。

小组讨论是PBL教学的一大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和健康情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合理分组对PBL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本教研室尝试了多种分组方法:(1)按学号分组;(2)随机分组;(3)班长协助分组。结果表明:按学号分组出现了某组强,其他组弱的情况,即回答问题的同学都集中在某组,而有的整组都积极性较低;随机分组有时效果较好,有时出现学号分组类似情况,不稳定;班长协助分组课堂效果较好,每组都有“活跃”的学生作为组长积极发言,但缺点是发言的人总集中在少部分人。通过访谈和分析发现,班里的学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习兴趣较浓厚,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愿意参加活动,课堂上总能积极发言,可概括为“活跃者”;第二类,对学习有一定兴趣但能力较差、成绩一般或虽然有较高学习兴趣但性格内向,课堂上一般不发言,必要时能发表见解,可概括为“待激发者”;第三类,对学习没什么兴趣,能不学就不学,课堂上偷懒、溜号较多,不易融入课堂氛围中,可概括为“惰性者”。针对上述三类学生,第一类占比例较小,无需教师调动,第二类占比例最大,是教师最需要下功夫拉动的人群,第三类占比例较小,需要周围学生的感染,如果前两部分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堂讨论中,他们自然也会逐渐融入。因此,可尝试教师指导分组,即在前一堂PBL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取第二类学生做为组长,将各类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增加第二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上述软设施的准备外,还需硬设施的准备,即选取大小合适,适宜讨论的教室,桌椅可以挪动以便同小组学生围座在一起。教师配备白板及白板笔、PPT播放装置,最好有互联网方便学生收集资料。

三、知识储备

PBL教学法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只需讲授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而在PBL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担任PBL教学的老师要有全面的知识储备,以临床药理学为例,教师不仅要掌握该学科内容,还要有一定诊断学、内科学、生理学等的知识储备,最好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在本教研室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临床药师基本具备上述知识技能,还有临床指导用药的经验,担任PBL授课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没有临床经验的其他老师可以通过与临床医生沟通、培训的方式提高其相关技能。

四、指导小组讨论的能力

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扮演的角色是旁观者、促进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作为旁观者,教师不要占据小组讨论的中心位置,应该由学生通过自荐或推荐扮演讨论组织者的角色;作为促进者,教师应该推动讨论流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作为引导者,教师应有能力控制讨论主线,当出现“跑题”时,要引导学生回到共识议题及衍生议题的讨论上来;作为评价者,教师应事实求是、态度真诚,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Lyberg-Ahlander V[2]等开展了一项对PBL教学中导师扮演角色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监控为维持小组讨论的进程,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

五、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笔试成绩来体现,而在PBL课程中,由于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是笔试考试、实践考试、课堂表现的综合体现,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死啃书本的学习方式中彻底解脱出来。其二,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中的不足,优化PBL教学模式。祖雅琼[3]等采用Dephil法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的确定,构建了包含三级评价指标的医学研究所PBL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编写调查问卷。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的评价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格,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授课对象不断修订表格,最终形成个体化的教学评价表,取得较好效果。

六、讨论

PBL教学在国内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但并非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4],但教师因素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而是从思想观念、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不代表教师的责任减轻了,反而是对教师的能力、技巧、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从一个台上“表演者”,转变为幕后“策划者”。因此,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素养是成功开展PBL课程的前提条件。

[1]段亚平,曲妮,李勇,等.PBL案例的设计与编写[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57-58.

[2]Lyberg AV,Lundskog M,Hansson K.Expeirencing the role of PBL tutor[J].Clincal Linguist Phonetics,2013(7).

[3]祖雅琼,马骏,李利剑,等.医学研究生PBL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复旦教育论坛,2011(2):83-87.

[4]张文玲,冯晓,刘艳林.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6-133.

G424

A

1002-1701(2015)01-0089-02

2014-01

梁宇,女,硕士,讲师,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方向的科研及教学工作。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在实践中探索PBL最佳教学模式”(课题号:2012-FF-1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PBL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号:JG12DB266)。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46

猜你喜欢
药理学医学教育分组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分组搭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怎么分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分组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