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我的理解与思考

2015-01-31 09:45郭永松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应用型

郭永松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3)

●专论

应用型本科:我的理解与思考

郭永松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3)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医学教育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但现有的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整合基础与临床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人文教育,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岗位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要鼓励更多的本科院校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政府要在经费投入、定岗定编、职称晋升、专业审批、绩效考核、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应用型;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

一、背景

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再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讨论的一个热点。2012年12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全国遴选52所本科院校,开展“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其目的是探索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之路,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之所以提出应用型大学改革这个命题,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关[2],同时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变化。

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3]。由此使讨论已久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话题有了一个结论。2014年3月22日,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明确提出,2000年后近6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据此,有关报道强调: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如此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2]。

为此,有媒体称,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4],但争论并没有因此而结束。面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各个高等院校的态度千差万别,教育部所属的重点大学基本上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因为是研究型大学;刚从高专升格为本科的高等院校和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则忐忑不安,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不管态度如何,但有些疑问一直存在,如为什么大学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希望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大学,而不是应用型大学?为什么“应用型“大学的名称容易被理解为低水平的代称或者是高职高专的别名?用什么办法来引导一部分大学自觉自愿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医学院校到底是不是应用型大学?本文不可能全部回答这些问题,但希望通过有限的讨论引起更多人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注与思考。这里让吸引人们眼球的关键字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前者是结果,后者是方式。这个过程靠什么来完成?政策引导、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机制?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二、如何理解应用型本科

关于什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界争论很多。一般认为,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5]。以我之见,本科只是决定了办学层次和学制,关键是如何理解“应用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质上是指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这也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最重要特征,所以我们可以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什么是“应用型人才”上。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和工作的技术或专业人才。我以为普通本科教育大多数都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应用型”的本质就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够达到行业的准入标准,适应岗位的要求,胜任职业所赋予的使命,完成本职工作;与其对应的是“学术型人才”其特点是注重理论思维,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无论现在还是今后,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够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健康服务业一线工作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三、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医学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这个本来不是问题,但在近几年医学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从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医学院校就是培养医学专业(职业)人才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临床工作岗位,解决老百姓的卫生保健问题。我们不否认部分医学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学研究工作,但他们在整个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中只是少数。据统计,近3年,医学类专业招生总数为828396,其中博士生占2.75%,硕士生占16.96%,本科生占80.29%;医学类毕业生总数为647576,其中博士毕业生占3.07%、硕士毕业生占16.9%,而本科毕业生占78.61%[6],即使是研究生毕业,大多数还是在岗位上从事卫生服务工作,最终作为学术型人才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所以,就本科医学教育而言,大多数医学毕业生都是到行业的各个具体工作岗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某些政策的导向,医学人才的“应用型”特征被遗忘或忽视了,部分医学院校一味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名份,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实践;重学科、轻职业,培养的所谓“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型人才难以胜任医疗卫生行业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践能力不强,岗位适应性差,医学教育质量下滑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求改变这种状况,明确办学定位,改革医学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上被称为第三代医学教育的改革就强调要解决医学教育与行业发展脱节,所培养的医学人才难以胜任岗位要求、教育质量与行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国家六部委最近发文强调的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是为了解决岗位适应性和应用型问题[7]。这也警示我们,在医学教育办学过程中,既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也要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的实质内涵,把医学人才的“应用型”特征真正体现在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基于应用型特征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从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医学人才培养必须反映应用型本科的特征和精英教育的规律。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够胜任医疗卫生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就是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老百姓的卫生保健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多数医学本科院校具有应用型本科的属性,其首要任务就是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与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理念并不矛盾,前者强调了培养的目标,后者明确了培养的过程与特点;同时医学教育又与一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作为精英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密方法),重视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征和医学教育的规律,我们要以改革思路探索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就是要全面体现“应用型”的本质特征和精英教育的基本规律。

首先,要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面向行业、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办学定位,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工作岗位、服务城镇社区的广大群众,解决他们基本的、常见的卫生保健问题。虽然各专业有差别,但他们从事一线卫生岗位工作的情况是不变的,为此我们要全面了解行业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对卫生人才的规格要求,即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以此作为改革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既要发挥医学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优势,也要对理论指导下的“学中做、做中学”进行大胆探索。

第二,要更好地了解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国际趋势:即根据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任务和工作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以胜任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实践体系。为此,要根据各级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任务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把融合前后期教学、整合临床与基础课程、加强人文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等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和实践“校院(医院)合作、岗位引领、任务导向、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第三,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但这并不表明学校办学与行业之间就密切合作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业的发展,卫生工作的岗位类型越来越复杂,工作任务也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卫生人才的过程中决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走出校门,与用人单位全面合作(从办学、招生、育人到就业),要以校院(医院等)合作为途径,以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职业素质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要充分体现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考核评价、教学结果等所有环节和过程;课程内容不强调学科系统性,但一定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实践要与工作过程对接,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操作融合,重点培养有临床思维指导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让行业专家走进课堂,要把课堂搬进岗位,根据工作特点整合课程,同时构建整合的团队、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整合的教学平台,并在整合的基础上突出职业的特点。

第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本科高校的转型改革。众所周知,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居中心地位,也是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由于各大学中的专业情况不同,办学实力不同,所以人才培养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进行转型改革可能更符合实际;当然,有些大学的某些专业,既可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培养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但大学的本科教育大多数都是培养工程型或应用型人才,因此,人为地把本科院校划分为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值得商榷,难道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人才,或只是研究型人才?大学的特色和类型是学校与社会、行业互动的产物,有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来改变学校的办学定位与走向,更不能在转型改革中人为地把学校发展的类型变成发展层次。在转型改革过程中,更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多加引导;为了鼓励更多的本科院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最好的办法是,在经费投入、定岗定编、职称晋升、专业审批、绩效考核、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尤其是对学校和人才培养的考核体系和机制要改革,否则还是会让大学走到重学科、轻应用,重学术、轻实践的老路上去。当然也要鼓励有实力的大学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但这并不否认通过本科教育教学生做人格健全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做服务于社会的事,尤其是通过创新创造为人类做贡献是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

[1]余国江,潘瑞春.欧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50-53.

[2]鲁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EB/OL].(2014-03-22)[2014-12-03].http://learning.sohu.com/20140322/n3970 39059.shtml.

[3]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2014-12-03].http://www.gov.cn.

[4]聚焦2014:我国职业教育推开春天的窗户前行![N].光明日报,2014-04-08.

[5]李淑敏,闵悦.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初探[J].大家,2011(24).

[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EB/OL].[2014-12-03].http://www.moe.gov.cn.

[7]教育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 OL].(2014-07-14)[2014-12-0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411/xxgk_178832.html.

G640

A

1002-1701(2015)01-0001-03

2014-12

郭永松,男,教授,主要从事医学社会学和医学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01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应用型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