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娟,江欢,马宁,李爽,孙莹炜,刘芳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院校管理
高校构筑发展型资助体系的研究
——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胡正娟,江欢,马宁,李爽,孙莹炜,刘芳*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医科大学构筑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了经济困难学生从他助到自助再到助他的转变,取得资助实效。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
如何把“育人”贯穿于资助全过程,促进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首都医科大学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构筑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经济困难学生从“他助”到“自助”再到“助他”的转变,探索出一条资助育人新途径,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一)发展型资助的概念。
发展型资助相对于“救济型”资助而言,是指高校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以多种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长远发展的“功能性”资助[1]。可见,救济型资助是资助工作的初级阶段,而发展型资助是资助工作的高级阶段,是对救济型资助的调整和完善。
(二)发展型资助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在发挥“育人”功能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等靠要、吃补助”等现象。还有学生存在心理负担重,自卑失望等问题。高校对他们的帮助一般注重解决其经济困难,而忽视对其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因而他们的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高校应从其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其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
首都医科大学注重精神帮扶和经济帮扶相结合,注重强化能力,关注情感需求,加强心理疏导,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他助”资助体系。
建立完善的“他助”资助体系是基础性工作。学校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以“多渠道筹资,多形式资助”为原则,建立起“奖、贷、勤、助、补、免”的他助体系。
1.扩宽资助渠道。学校加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的联系,先后设立“新长城”、“学子阳光”、“爱心成就未来”、“默克雪兰诺励学金”等助学项目,资助比例达到11.2,保证每位经济困难学生都得到至少一项资助。
杨家杖子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也是如此,在区域范围内有一条北东向的区域断裂,而在它次一级的羽状断裂呈南北向分布,矿床的成矿母岩-花岗斑岩岩株就是沿这组断裂面侵入的结果。
2.开展家庭走访。为深入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状况,学校开展京籍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活动。资助中心的老师和学院辅导员深入学生家中,向家长详细介绍资助政策,促进学校与家长的相互沟通,提高了资助有效性。
3.举办资助工作坊。学校注重从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来研讨资助工作。“学生典型个案分析工作坊”中专题研讨经济困难学生的案例,内容涉及:困难生的认定、困难生的心理、突发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等,帮助学生队伍进行理论提升,提高资助育人的科学性。
(二)创新性地构建“自助”资助体系。
为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信、自强,2004年学校组建了经济困难学生自助组织——首都医科大学成长学校。成长学校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校长,学生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为科学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系[2]。
1.与宣传资助政策相结合。成长学校每年利用新生报到日等节点,在全校进行资助政策的宣讲,让困难生及时了解资助政策,及时申请困难补助和贷款。
2.与开拓勤工岗位相结合。成长学校积极配合资助中心开展工作。他们深入各教研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地,成功开拓助学岗位,保证每位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岗可上。
3.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成长学校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多次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其舒缓压力。成长学校创办的心理刊物《心晴》每期均分发至学生宿舍,让全校学生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
(三)积极搭建“助他”育人平台。
学校积极搭建“助他”育人平台,引导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1.面向新生开展适应大学生活教育。针对大一新生不太适应大学生活的现状,成长学校连续多年开展圆梦校园游活动,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建筑楼宇,文化历史景观,邀请离退休校领导、在职教师、辅导员开展讲座,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义务勤工助学。成长学校自2009年起,在学校发起“真情回报学校,塑造精彩人生”系列活动,连续4年在校内开展义务勤工助学,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比例高达100%,培养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
3.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学业辅导。成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辅导活动。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举办考前辅导班。针对边远农村的大一新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培训班。成长学校每年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与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响热烈。
4.面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经济困难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成长学校连续两年参与了世界罕见病宣传进高校活动。成长学校持续开展“爱心成长伴我行”志愿服务,在周边社区常年开展医疗咨询、义务授课等公益活动,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学校每年选派表现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先后奔赴内蒙古、青海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实施发展型资助有利于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需求。
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个人经济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还是要完善个人的认知、意志、情感、技能。首都医科大学正是秉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将解决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思想、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扶,让经济困难学生呈现“接受他助—主动自助—积极助他”转变,促进协调发展。
(二)实施发展型资助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示我们高校资助工作应该关怀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从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3]。”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大学生,知、情、意的协调发展。经济困难学生,具有特殊的成长环境、特殊的情感体验和特殊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培养和关注,支持并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首都医科大学构筑发展型资助体系,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资助模式,能够满足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充分发展。
(三)实施发展型资助有助于资助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在发展型资助体系之中,学生工作队伍能够感受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应该是精神上的帮扶和指引。资助育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许多老师通过走访慰问、学生典型个案工作坊专题讨论以及活动,在心灵上受到极大震撼,从而能够从更深层次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发展型资助立足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激励经济困难学生成才的新途径,彰显了育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实施发展型资助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原则,按照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探索更加贴近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的资助模式,激励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1]马彦周,高复阳.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80-182.
[2]郑来运,桂晓兵.建立学生自助组织,做好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09(33):13,56.
[3]高晓杰,刘宪军.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4(1):1-2.
Study on Building a Developing Subsidiz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e Case of Capital M edical University
Hu Zhengjuan,Jiang Huan,Ma Ning,et 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Subsidization for impoverished-students is a crucial part of the subsidizing work in universities.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has been building a developing subsidizing system.It has turned the students from being-helped to helping-self and to helping-others,which is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overished-students;developing subsidization
G467
A
1002-1701(2015)01-0049-02
2014-01
胡正娟,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