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娟,马红丽,王桂媛,吴奇,张跃辉,刘建平,吴效科*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2.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研究生教育
“龙江妇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临床医学科学家”培养初探
沈文娟1,2,马红丽1,2,王桂媛1,吴奇1,张跃辉1,刘建平2,吴效科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2.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随着21世纪医学研究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已逐渐转变为涵盖现代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关怀的一门复合型学科。“龙江妇科”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研究生培养,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国家大型临床课题研究为载体,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借助国际化合作平台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思路,鼓励创新。旨在为“临床科学家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教学;临床医学;培养;转化医学;医学教育
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为21世纪“3P”(Predictive,Prevention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医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1]。“3P医学”理念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更精准的预测疾病,提前预防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全面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准[2]。然而,要实现基础研究与“3P医学”理念有机结合,迅速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所需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就离不开高层次的临床研究人才[3-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龙江妇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学科持续发展源动力的发展建设理念,将研究生培养与临床科研工作、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一)综合发展,培养临床研究能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集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及社会性极强的科学,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系统全面,培养上应注意: (1)注重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增加临床实践和操作机会;(2)养成务实求真的科研态度,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养成高尚的医德操守、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通过对研究生的综合培养,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于临床实际,提高医患沟通协调能力,以科学缜密思维对临床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二)拓展视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交流平台、网络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促进学术交流,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使其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适宜技术等科技成果。
(三)交叉互动,凝聚团队协作能力。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推动力,循证医学、统计学、方法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导航仪,只有多学科融合通过协作创新、交叉渗透、借鉴互补才能使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中有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增强团队凝聚力。
(一)以大型临床试验为依托,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龙江妇科”根据中国国情和现行医疗体制,采用人才“前移”和“下移”的培养方式,以临床试验项目为载体,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
1.“人才下移”即选派研究生到基层一线,为其提供临床科研课题的实践机会。研究生在选派之前,接受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科研能力培训。通过鼓励研究生参加临床试验方案国际论证会,清晰研究方案设计思路,掌握设计要点,建立临床科研理念;(2)卫生法规和医德培训。鼓励学生参加“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和“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等相关培训,导师言传身教,诚信医疗,培养良好医德;(3)加强临床能力培训。研究生进入科室实习期间,由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管理,加强临床“三基”训练。同时,参加科内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研究生到达分中心后,逐步开展临床科研工作:(1)熟悉环境。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掌握当地医疗习惯,以便开展科研工作;(2)转变角色。由学生的角色向医生的角色进行转变,与受试者直接沟通交流,严格依照研究方案指导受试者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等;(3)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研究生需要协助分中心的主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包括针刺治疗操作、上报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撰写研究论文等。由此使研究生直接参与临床课题研究和管理,掌握我国中医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深化“干中学、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还能够进一步实现医疗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中医药发展战略。
2.“人才前移”即选送优秀的研究生到国际一流的大学进行学习深造,如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宾州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及香港大学,旨在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发展动向,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型人才。通过“人才下移”、“人才前移”的培养模式,运行流动、开放、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形成“本、硕、博—阶梯式”、“年轻化”、“国际化”的临床科学家研究团队。
(二)以国际化的视角,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是拓展研究生视野的直接有效方法。“龙江妇科”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研究动态。因此,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多囊卵巢综合征国际论坛大会”,并且在2013年8月,于哈尔滨召开“不孕症临床试验研究全球经验和哈尔滨共识大会”。此外,倡导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会议的承办的具体工作,锻炼研究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使研究生能够博采各家之长,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发散性的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实行周例会制度,加强英语学习和个人规划。
文献学习是研究生掌握研究前沿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重要措施。“龙江妇科”将文献学习纳入研究生教育的日常工作中,要求研究生每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以了解最新科研进展。每周进行一次英文文献汇报学习,文献来源最好是国际主流杂志,如自然杂志、科学杂志、新英格兰杂志,先由研究生介绍文章的基本内容,提出2-3个问题,再由导师对文献的主旨、关键技术、创新点进行点拨式教育,以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研究生还需将近期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旨在培养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只有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临床、科研两相宜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只有通过“临床科学家”人才培养储备,才能架起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双向沟通“桥梁”,进一步实现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我国丰富病例资源的深度整合,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1]李振光,蒋东晓,周丽,等.“3P”医学新概念[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08-611.
[2]杜武勋,张少强,冯利民,等.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及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1):8-12.
[3]蒋学武.哈佛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实践的启示[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19-1521.
[4]张鹏,秦岭.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277-3279.
G643
A
1002-1701(2015)03-0122-02
2014-06
沈文娟,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技专项(No.201107005)资助;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度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No.JDZX2012037,No.JDZX2012044)资助;3.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122327120002)资助。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