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工匠精神”

2015-01-31 05:27臧志军
职教通讯 2015年28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工匠

两种“工匠精神”

臧志军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高调推出了“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系列节目,讲述了八位行业顶级技工的故事。不到一个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收看该节目,并召开座谈会,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高尚、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再加上日本人柳宗悦的丛书、美国人马修的《摩托车修理店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等书籍的一版再版,一时间,“工匠精神”一词成为了职教圈的热词。

有人把“工匠精神”理解为对工作精益求精,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一种精神。为什么远离工业化生产的工匠比现代人更具有这些品质和精神?从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来看,是因为这些工匠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电视片的编导们通过八位大师级劳动者的故事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成为大国工匠,必须要有长时间的付出,要学会放弃工作以外的所有欢乐,并且要准备为事业牺牲一切。电视片的编导显然想在高超的操作技能与个人道德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希望在民众中建立起一种信念:精益求精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高尚与否显然与技能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这种解释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前现代的解释方法,它也许能够解释八位大师的成功个案,却无法保证这种联结能够普适所有的劳动者。但把技能的养成与道德教化相联的手法却是教育部门所欣赏的,这大概是教育部组织师生观看、学习“大国工匠”的后台原因。如果精益求精的精神与道德无涉,那它是怎样养成的?柳宗悦有一段话也许揭示了原因:“(工艺)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每个人提供服务。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根本。”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多是直接为人们服务的,所以,制造者会直接与自己的服务对象打交道,质量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媒介与纽带,生产者必须同时也是质量管理者,要直接对产品的质量负责。而在工业化条件下,工人不再制造“为实用服务”的产品,制造手机CMOS传感器的工人并不知道这片传感器会被装到哪个品牌的手机上,更不会去考虑谁会最终使用手机来拍怎样的照片了。所以,制造者再也不会直接面对产品服务对象的直接质量要求,质量也就成了一个问题,现代化的工厂里也就有了质量检验员这一岗位。于是,在现代化生产模式下,生产者的道德是否高尚,对于生产而言,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质量管理是否到位。

工业化条件下的“工匠精神”是质量管理的结果这一结论并不完全都是臆想出来的,十九世纪时的德国也是“山寨大国”,抄袭英国设计、产品质量低劣。1887年,英国修订《商标法》(Merchandise Marks Act 1887),要求所有进口商品必须打上“某国制造”的标识,如“Made in Germany”,就是防止这些国家的伪劣产品冲击本国市场。这种带有壁垒性质的措施刺激了德国人,他们开始向英国人学习企业管理,学习用质量取胜,几十年后,德国货成了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今天的中国人总是相信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要强于中国人,但十九世纪那段历史却表明,这种所谓的德国“工匠精神”也曾中断过。德国的这段“逆袭”的神话实际上陈述了一个道理: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是品质的保证,而不是所谓的“工匠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教育不必纠结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要做的是把质量意识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所谓的“工匠精神”也就自然培养起来了。

如果深究一下什么是“工匠精神”,可以看到,将其等同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不完整的。传统的手工艺劳动与现代化的大生产的一个根本性区别在于劳动的分工,前者是一种全过程劳动,从接受客户需求,到设计产品,到生产试制,到最终的质量检验、客户服务往往都由一二个人完成,而这一切在现代大生产条件下则通过生产线的组织形式由若干劳动者分阶段、分功能完成,所以,传统手工艺劳动是一种综合式的劳动,而现代化大生产则是一种分析式的劳动。综合式劳动中存在大量的创新、创造的要求,而分析式劳动则把创新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了分割,劳动者一旦站到生产线边,所有的创新必须冻结。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无需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因吧!

美国人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中引用迪恩·卡门的话说:工匠的本质——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在他们的理解中,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去努力实现,他就可以被称为工匠。按照这个标准,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努力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恰恰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所缺乏的。

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推广“工匠精神”的教育,我建议把两种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通过技术技能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育中贯彻质量管理的理念、标准与策略,这样,培养出的工匠精神可能更加完整。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