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静辛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130021)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旋静辛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13002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与生活压力的增加,偏头痛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其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病的治疗,针灸疗法通过对经脉气血的调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偏头痛;针灸疗法;综述;临床研究
偏头痛西医将其界定为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头部疼痛或伴恶心、呕吐、情绪烦躁等临床症状。中医对此病分为外感与内伤的不同,且有六经头痛之不同,采用中医思维对其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2]。
就偏头痛而言,主要的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因风邪上犯于脑,或者因肝气不疏、肝阳上亢,或因痰瘀阻络,上蒙清窍,气血亏虚等使头部产生“不通则痛”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应用针灸疗法本着通经脉,调气血,调和营卫的指导原则,可明显减轻患者头痛症状。针灸穴位配伍可以疏通人体经络、通行周身气血、补身体之虚,泻过盛实邪、且能对身体阴阳进行调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卫对保持脉管的畅利、血液的充盈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营气行于脉内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营卫调和则气行血畅,阴平阳秘,从而达到对相关疾病治疗或改善症状的目的[3]。
2.1 毫针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毫针针刺,根据偏头痛的分型及疼痛部位配以相应的穴位,从而在临床上起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在辨证取穴上可在百会、风池、太阳、印堂等穴的基础上对于肝肾阴虚者可加用太溪、太冲以补益肝肾;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气血;对于痰浊上蒙者加用丰隆、头维等穴以化痰醒脑;对肝气郁结者可加太冲、阳陵泉等穴以疏肝解郁;对实热证型的患者加行间、太冲等穴以泄热;对于虚弱者加中脘、足三里、内关等以补患者之虚;若患者头痛较甚者可加用太阳、头维、合谷、阿是等穴以缓解临床症状;对于出现眉棱骨痛的患者宜加阳白、攒竹等穴[4]。
2.2 电针近年来,由于电针使用方便且可调控,临床效果好,故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5]。其电针能够引起所处穴位附近的肌肉收缩及对经脉的刺激,其强度可根据临床需要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选用低、中、高的不同,临床易操控且易被患者所接受。对电针的选择,要求避免针刺具有一定危险性如表皮较薄或接近于脏器的穴位等。对头痛的临床治疗,临床可选取风府、头维、头临泣、太阳、率谷、风池等穴,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电针波形为连续波,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在电针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给予患者持续、均匀的刺激,对扩大刺激范围,提高疗效,节省医者的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经临床观察总结电针具有即时镇痛作用,其在头痛缓解持续时间、缓解程度以及克服因口服镇痛药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2.3 针药并用中医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医学历史,其治疗方法也具有多样性。其中中药结合针灸的治疗方法应用范围较广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6]。根据头痛辨证证型的不同,可采用柴胡、黄芩、川芎、菊花、白芍、白芷等平肝熄风、通络止痛方药为基础方,配合至阴、中渚、液门、合谷、风池、丰隆为基本穴位。若患者头痛伴心烦易怒、胁肋胀痛、口苦面红证属肝胆火旺型,中药可加天麻、钩藤以平息肝风,黄芩、牡丹皮等药以清泻肝热。同时配以针刺太溪、颔厌、行间、悬颅等穴缓解患者肝胆火旺之头痛的临床症状;若患者痛处固定不移,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证属瘀血头痛型,可加用活血化瘀之桃仁、赤芍、红花、益母草、牛膝等中药配以百会、血海、膈腧、三阴交等穴以改善临床症状;若患者头痛兼见气阴不足之证,则可在中药中加补益气阴的沙参、黄芪、麦冬等药,配以穴位关元、足三里、气海、心腧等以改善临床症状;若患者痰浊湿盛,则应以清半夏、竹茹、茯苓、胆南星、陈皮等祛痰化湿加针刺百会、中脘、太冲等穴以改善临床症状[7]。
2.4 小针刀小针刀是一种界定在手术与非手术之间的松解术,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锋针的应用,在结合现代外科手术刀的技术基础上与软组织松解手术结合而产生。其所取得的疗效取决于对施治穴位的选择与施治者操作手法与应用水平。在对穴位的选择过程中可本着以痛为腧的选穴原则,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应要注意避开血管、神经,松解筋节,在达到适当的深度后行手法,使得气产生,利于治疗效应的循经感传。谢奕彬等[8]单取痛侧的风池穴,针刀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喻积强等[9]选取肩胛骨内上角的肋骨面点施用针刀治疗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可明显缓解。临床诊疗过程中,小针刀的应用操作简单、创伤较小且不易感染、治疗时间短、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2.5 刺络放血刺络放血的灵活应用具有行气化瘀、通经活络止痛之功。对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多在少阳经脉循行所属穴位施行放血疗法治疗。对符合刺络放血者,可辨证取患侧的太阳、头维以及双侧的风池、合谷、太冲、百会和阿是穴进行针刺,其临床效果显著。施治者在应用刺络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所刺部位的脉络,若脉络并不明显可稍作按摩或拍打使其显露,在刺络放血之后,应注意长时间的按压穴位,以免患者血肿现象的出现[10]。
2.6 埋线穴位埋线对疏通气血经络,治疗疾病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对材料的选择为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临床应用过程中将其植入所选穴位中,通过组织对其液化吸收从而对穴位产生柔和而持久的刺激而起到临床治疗作用[11]。临床可选取患侧的太阳、阿是穴和双侧的三阳络、足三里等穴进行施治。在施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注意埋线部位的护理,避免人为感染。临床研究表明埋线疗法具有即时镇痛的临床效果,其操作简单可减轻患者痛苦,治疗过程简单,减轻患者因治疗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避免繁琐的诊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7 针刺特色疗法
2.7.1 耳针疗法耳部穴位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以及四肢躯干相互沟通,其不仅能反映病候,还能够通过针刺或按压的刺激使经脉气血疏通、调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故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治疗可在耳针治疗上配合体针治疗,起到更好的疗效。大量临床报道表明,此方法治疗偏头痛确切有效。临床可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翳风、头维为主穴;耳穴可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肾、耳尖等。要求强刺激泻法,针感要强。耳穴操作时按摩手法要适中,若患者感到胀、微痛、热或微出汗者为佳[12]。耳穴的选取多以调节神经及内分泌,调理脏腑的穴区为主,配以体针,加之熟练得当的行针手法,其临床效果显著。
2.7.2 平衡针疗法平衡针作用机理是通过对人体健侧某一特定穴位的刺激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使患侧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应用平衡针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时可选取平衡针的特定穴“头痛穴”针刺法或提插针刺法,交叉取穴,快速针刺不留针。其优点在于通过针刺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临床选穴少,操作简易,效果显著。
2.7.3 腕踝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是由张心曙教授创立的一种从腕部和踝部相应的点进行取穴治疗的方法[13]。主要可用于对各种疼痛疾病和精神神经性疾病的治疗,其起效快、无痛、安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穴位配伍可采用病变局部的经穴、奇穴及阿是穴等局部取穴法;也可以循经取穴,在病变所在经脉上,选取远离患病部位腧穴的取穴方法;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的不同,采用辨证取穴法对证治疗。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可见,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14],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辨证选穴的治疗特点,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治疗的压力,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确切可靠的疗效[15],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认识和推广。
[1]李建武,廖曼.针刺治疗偏头痛48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27-128.
[2]邓国鹏.44例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4,12(11):268-269.
[3]谢奕彬,郑淑庄,黄荣海.针刀松解风池穴治疗偏头痛53例[J].中国针灸,2010,3(6):456.
[4]王峥.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12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44.
[5]卢金荣,姚素媛.电针治疗偏头痛4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92.
[6]张霞,杨红霞.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6):101-102.
[7]侯春英,刘强,方晓丽,等.颊针疗法对3O例偏头痛的疗效及脑血流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4,27(2):58-60.
[8]林成明,张爱军,何丽华,等.从营卫与血管舒缩的相关性论偏头痛的针灸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5):93-94.
[9]喻积强,胡军,肖永良.针刀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53-454.
[10]王煜明,王浩.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27.
[11]韩虹虹,郭青,李全勇.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J].中医研究,2014,27(4):49-51.
[12]李琛.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0,31(12):1646-1647.
[13]刘丽艳.体针结合腕踝针和皮内针法治疗偏头痛4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25-26.
[14]马志伟.针灸治疗偏头痛45例[J].陕西中医,2012,33(6):723-724.
[15]牛琦云.快速无痛进针法治疗偏头痛38例[J].中医研究,2013,26(12):69-70.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XUAN Jing,XIN Qi
(Department of Oncology and Hemat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130021,Chin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and the increased pace and pressure of life,the incidence of migraine disease increased.It seriously affected people's work and study,and also the quality of patients'life.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through meridian qi and blood regulating achieved good results.
migrain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review;clinical research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9.070
1672-2779(2015)-09-0142-02
:张文娟本文校对:辛琪
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