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燕崔姗姗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郑州450046)
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学术与教学评价※
包海燕崔姗姗*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郑州450046)
本文在分析现行高等中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学术思想对中医教学评价的根本性促进作用。认为要更加有效的提升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质量,应以教学学术思想为主导,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强和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学术与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
中医教育;教学学术;教学评价
中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独特的构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时代,如何培养更加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等中医人才,如何将伟大的中医事业继续发扬光大,这一切都是高等中医教育必须肩负起的时代使命。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必须常抓不懈,务真求实,不断提升。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发挥着测评、反馈、调整、改进、沟通等多重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迄今为止,教学评价仍是评估高等中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其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发现和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对教师教学执行情况、教学过程实施情况、教学质量优劣、教学效果好坏进行评价和指导,以促进教学情况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行中医教学评价体系在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尚处于形式化阶段内涵及质化评价不足我国高校尤其是科研型大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普遍存在。受大环境的影响,高等中医院校也毫不例外。科研论文,科研经费等数量化指标同样也已成为评判高等中医院校优劣等级的主要标准。高等中医院校在屈从于这类量化排名的同时,把这种压力以学校制度的形式转移到教师身上。加之科研经费,科研论文及学术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在职称评审标准和考核标准中所占有的绝对权重,多数教师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拿科研项目和搞课题研究上,也就无法真正投入到教学当中[1]。且中医教学任务艰巨,人才培养周期漫长,现行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并没有带给教师足够的内驱力。这一切使得原本就属于外在形式化的教学评价更加流于形式,如目前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有无按时上课,教材内容是否熟练,教学材料是否完备等表面内容上。而对于教师是否真正教授了中医学知识,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思维,是否重视教书育人等深层次的内涵化的质化的问题则鲜有探及。
2.2 沟通渠道不畅通教学评价效果欠佳目前高等中医教育教学评价过程虽然形式不一,但总体来看,主要还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高年资教师或学校教学管理者听课后,给出的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另一部分为学生评教给出的评价。从前者来看,受评价与被评价双方年龄的差异,所处地位角色的不同,以及知识教育背景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二者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由于时间和场合的限制,在短暂的时间和有限的授课内容范围内,双方一方面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即使有所沟通,也很难快速达成明确的共识。此外,多数教学评价是以分数表现出来的数字形式并未深究,也未及时进行现场反馈和沟通,也就根本无法实现对被评价者的有效指导。另外一部分由学生提供的评价成绩,因受到学生知识水平和眼界的限制,也还是以学生主观印象为主的。在生源不断增加,教师教学任务与日俱增的现状下,师生双方也很难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这样的结果已然背离了教学评价的初衷,也使得教学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
2.3 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无论是其理论体系,还是其研究方法,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大学内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以不定期的听课为主,教学检查,教学竞赛等其它形式为辅。高等中医院校中的教学具有教学任务多样性,教学过程探索性,教学内容高深性,教学对象差异性,教学情境复杂性等特点[2]。这一系列特点表明,中医的教学评价也应是多层面多角度的。现有的相对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根本无法反映教师授课的全貌。
上述状况的存在是因为教学评价始终隶属于教学管理层面,并未与教学本身实现融合,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或者说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学评价,更加重要的是必须让教师自身明确: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医教学是一个更大更难的课题。换言之,教学也是学术,中医教学则是学术中的学术。
3.1 教学学术思想的提出教学学术思想最先是由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通过对大学重视学术研究忽视教学现象的反思提出来的。博耶认为,大学里有关学术的内涵不应仅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而应该包括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教学学术)学术,四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在国内,有学者将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定义为:大学教师在其学科领域进行教学时通过教学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活动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行业应用的能力[3]。教学学术正逐渐成为一项国际性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可见,教学学术思想将教学定位为学术,要求教师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与同行进行交流,接受同行评价,并让同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这势必从根本上促进教学督导,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
3.2 教学学术思想对高等中医教育教学评价的根本性促进作用
3.2.1 教学学术思想从根本上重视教学,是内涵的质化的中医教学评价在教学与科研者之间如何取舍是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高校教师长期以来直面的难题。在现行学术评价风向标的作用下,为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与经济收入,多数教师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拿科研项目和搞课题研究上面。这导致中医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中医教学的地位日益衰退。而教学学术思想则为中医高校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首先,教学学术思想认为知识的传播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学术工作,即教学也是学术工作,教学研究的是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播专业高深知识。可见教学学术思想充分肯定了中医教学为中医药大学的最基本职能。其次,教学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教学学术评价。教学学术评价包括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如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内容与准备,教学方法与程序,教学效果与评价等)及对教学可见成果的评价(如课件,会议论文,发表文章,专著等)两部分[5]。此观点表明教学学术思想是沟通中医教学与中医科研的桥梁,有助于恢复中医药大学中中医教学的中心地位。这为中医教学评价的有效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从而将中医教学评价的意义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它不再是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实施的消极被动的考评,而是有效推动中医教学,提升高等中医院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学术化的重要手段。或者说教学学术是内涵化的质化的中医教学评价。
3.2.2 教学学术思想有助于沟通,是畅通化的中医教学评价教学学术思想在认同教学本身是学术,高度重视教学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教学学术责任感。如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肯尼迪,在其著作《学术责任》一书中已详尽的阐释了高校教师学术责任所应包括的内容,即教学的责任,培养的责任,指导的责任,服务的责任,研究发现的责任和学术成果发表的责任[6]。即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性的事业,要求教师能迅速掌握新的信息,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构建教师和学生,甚至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因此,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师也应从教学学术责任的角度善意理解学校的中医教学评价工作,支持、配合评价工作,并积极主动与教学评价人员交换意见,就教学问题进行了解和沟通,共同商定解决办法。教学评价人员则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高度理解任课教师,及时反馈评价意见,创造和谐而富有成效的评价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评价与被评价两个主体间教学利益共同、思维方式趋同、价值取向相同的工作作风,由此进一步引起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教学学术的重视。通过良性循环,一方面使得教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中医教学评价。另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和教学学术水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中医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且高度强调“和”的中医思维、诊疗模式,更加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构架起知识、情感等多维度的沟通桥梁。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能更趋于客观地对授课教师作出评价。因而可以说教学学术思想是畅通化了的更有效的中医教学评价。
3.2.3 教学学术思想促进教师全面专业化发展,是多种形式的综合性的中医教学评价我国大学的教师几乎不需要经过什么特别的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就能较顺利的进入大学,或者说大学教师是以学者的身份,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走上大学讲台的[7]。这种现象在高等中医院校中更加明显。它导致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更重视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厚,忽视了对如何教授中医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更不能全面发展。教学学术思想在扩大了学术范围的同时,认为中医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高深学术活动。为此,教师不仅要跟踪本学科前沿,不断教学实践和磨练,还要通过各种类型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学科的学习及有效学术交往,才能促进学术创新。这一切不仅可促进教师全面专业化发展,而且可使原本被动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评价变成教师主动的多元化的探究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学学术思想是多种形式的综合性的中医教学评价。同时对于外在的中医教学评价而言,本身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可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如学生访谈,抽查学生作业,组织观摩教学活动,设立教学改革奖项等。综合多环节,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问题。总之,应用既“育人”又“育才”作为高等中医教育质量评判标准的同时,也应从多维度去衡量中医教师,评价中医教师的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教学学术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医教学评价强调和关注的也是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即二者的主旨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是,教学学术思想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性事业,认为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8],强调应从学术的高度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中医教学评价则是中医教学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说中医教学评价是促进中医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的话,那么无疑教学学术则是其唯一的内因。在中医教学提升质量过程中,应在重视教学,以教学学术思想这一内因为主导,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中医教学评价,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期更加有效的提升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质量。
[1]魏宏聚.厄内斯特·博耶.“教学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9):38-41.
[2]姚利民,綦珊珊.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J].高等理科教育,2005(6):55-59.
[3]姚利民.教学学术及其价值[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102-106.
[4]王玉衡.威斯康星大学实践美国大学教学学术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8(1):11-14.
[5]张其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若干问题[J].高教探索,2011(4):70-73.
[6]张安富,靳敏.崇尚教学学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22-25.
[7]项聪.基于教学学术的高校本科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4-7.
[8]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2008(1): 22-25.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 Haiyan,CUI Shanshan
(Basic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TCM,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46,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disadvantage in curren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will surely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It can be easily concluded tha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can gave large promo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holarship of teaching;teaching evalu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9.038
1672-2779(2015)-09-0076-03
:张文娟本文校对:李志安
2015-04-09)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2014]-JKGHC-0099)河南中医学院校级资助课题(No:MP2012-5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2014SJGLX230)
*通讯作者:sscu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