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竹伟
增强忧患意识确保口粮安全
管竹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浙江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全省粮食生产总量只能维持150-160亿斤左右,仅占年消费总量420亿斤的35.7%-38%,对外依存度高,自给能力非常脆弱。
当前,浙江在粮食安全方面尤为担忧的几个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刚性需求不可逆转,优质耕地大幅减少。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1500万亩基本农田底线将被突破,保持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难度加大。
二是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机械增长趋势不可逆转,加上相应可作为补充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自给能力根基不稳。
三是全国粮食十一连增,一些市县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放松,加上受人力资源成本、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物化成本上升快,种粮比较效益大幅下滑,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是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没人愿种地、没人会种地现象突出,一些地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土地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增大。
五是城市居民不储粮,用粮单位、企业不储粮,千家万户农户很少储粮,国家粮库仓储能力有限,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粮食安全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藏粮于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首先稳定耕地保有量,切实保护好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刚性划定、优先确保1500万亩基本农田作保障,痛下大决心加强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保护好这个底线。通过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杜绝非粮化现象,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有效培肥地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作制度、高产栽培模式、提升复种指数,集成增产要素,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涵养灌溉水源,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旱涝保收的优质良田不减少。
域外建库,拓宽粮源供给渠道。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育和引导浙江粮食专业大户和粮食经营企业走出去,到省外、境外开疆辟土,建立相对稳定的粮食基地。巩固现有的域外基地,对服务于省内粮源供应的新型主体和种粮专业大户,按实际调入量,享受省内同等的奖励激励政策;加快省外、境外粮源、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粮源运输渠道;加强风险评估、防范和规避,与当地政府建立有效的具有法律保障的投资合作保护协定,加大法律援助,保护域外粮源安全、粮企利益不受损失,以备后患。
储粮于民,积谷防饥备灾荒。浙江省的粮食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如遇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和市场调入受省外、境外交通运输、政府行为等人为因素,粮食安全危机不可小视,建议省粮食主管部门应积极应对并采取:一是加强节约用粮、科学储粮、积谷防灾积极意义的正面宣传,增强城乡居民储粮的科普知识和防灾意识。二是实施分类施策:引导缺粮少耕地区的山区、海岛、库区农户应储备至少半年谷物(人均150公斤稻谷),“家储半年粮,心里就不慌”,其他农村农户家家户户至少应有一季谷物(人均75公斤稻谷)储备,以积谷防灾,城市居民能应急一个月左右(人均10-15公斤大米)的粮食储备;大型伙食单位,包括学校、工厂以及乡镇工业发达、人口集聚度高的地方,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鼓励用粮企业防灾储备和商业经营储备。三是为种粮大户借库储粮、建库储粮,提供贴息贷款、创造建库用地必要条件;重视支持研发和推广符合防虫、防鼠、防潮、低温要求的小型储粮仓柜设施,以提供方便城市居民安全储粮、农村农户科学储粮的设施。四是政府重在省的战略储备,掌握可靠的粮食控制权,确保军需、城市居民和特需用粮,让“米袋子”更安全。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