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什么
如何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将互联网的能量赋予制造业,促使其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应是“互联网+”之本义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当下热词中的热词,在百度搜索中关键字查找结果超过1亿个,内容可谓无所不包。随着政府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任何行业、企业、个人都在试图拥抱互联网。而拥有阿里巴巴的浙江,亦是最早拥抱“互联网+”的省份之一。
实际上,在没有“互联网+”这个概念前,互联网加传统行业已经制造出了巨大的声响,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比如淘宝是“互联网+批发零售业”、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浙江在线挂号平台是“互联网+医疗”。即便是浙江正在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也插上了“互联网+”这双翅膀展翅翱翔的,比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溪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等等。
然而,如果“互联网+”仅仅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的仅仅是金融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轻资产”行业,显然并不需要以全国之力全新打造一个“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可以说,这些行业加载的互联网只是作为中介、平台、工具、载体不同而已,或者它们本身自带互联网属性,而真正要用“互联网+”改造的是制造业。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从美国“再工业化”到德国“工业4.0”,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的行动路径表明制造业仍然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避免产业空心化、抵御经济危机的根本。如何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将互联网的能量赋予制造业,促使其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应是“互联网+”之本义。
对于浙江来说,已比全国率先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也将率先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传统要素依赖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须加快转型升级。“互联网+”为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互联网+制造业”成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机遇。那么“互联网+”带给制造业的是什么?
“互联网+”给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产业等带来实质性利好。“互联网+”的实现必须依靠硬件条件的支撑。5月2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全球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占比和网速均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作为全国唯一的两化融合试点,2014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883,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位居第四,但区域不平衡明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力度已是箭在弦上。
“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其精髓包括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将产品体验做到极致的极致思维以及个性化的营销思维等。制造业融入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精髓去改造传统的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用互联网开放、透明、大数据观念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给制造业企业带来更多的梦想与未来。“互联网+”与大众创业创新并驾而驱,物联网、智能机器人已不再是新鲜概念,海康威视与阿里巴巴就智能家居安防已达成深度合作,而未来到底会涌现多少不可思议的新技术新产品我们无法预估。今年,第二届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主题为“互联网XTime”,预示X时代来临,互联网和传统实业的融合将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化学反应萃取出乘级——甚至指数级发展速度的作品。
“互联网+”造就了诸多的财富神话,投机是它带来的附属品,然而正如美图秀秀蔡文胜所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看看华为脚踏实地20年的厚积薄发,或许我们可以理解华为为什么不做“风口的猪”而做“不等风的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