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宁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545006)
前言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仅有的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以赛促学”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路径,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成效,也面临了新的问题。本文将总结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
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提升,形成核心竞争力,落实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为终身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有赖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必须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前提。
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得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实现技术促进型学习;[1]教育技术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2]可见,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涵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且包括教师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还有利用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与过程的有效管理以及支持自身科研工作与专业发展等能力。
基于对以上三个概念的分析,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文简称“《十年规划》”)中反复强调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任重道远。[3]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同,青年教师学习和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速度比中年以上教师要快些,部分老教师存在持抵触情绪。其次,高职教师大都毕业于综合性大学,入职前获得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较少,其中涉及信息技术内容的也少。教师使用的教学软件工具多局限于Word、Excel和PPT,且应用水平不高,课件的设计上缺乏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导航,课件互动性差,实用性不强;三是从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类竞赛的情况看,2012年以前,只参与了广西赛区的比赛,成绩并不突出;四是学校开展的培训涉及教育技术内容的非常少,只有针对参赛教师的辅导;五是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学校虽然已获得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但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信息技术的工作都是由学校专门的技术团队完成,甚至是外包给第三方完成,专业教师通过建设精品课程而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程度非常有限。基于以上现状,要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面临着很大挑战:
2012年开始,在《十年规划》的指导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始着力于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工作。提出三步走的策略:第一阶段,实现全员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第二阶段,普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第三阶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为了达到第一阶段目标,在分析教师现有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各类大赛的开展,从顶层设计上提出了“以赛促学”的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路径:以国家级和区级竞赛赛项的评审指标为蓝本和引领,系统设计院级套赛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全员参赛,辅以开展系列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要推动全员参赛,首先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规范管理,并形成激励机制。2012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教师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教师技能竞赛经费管理办法》,实现了竞赛分类管理,并配套经费支持。管理办法把竞赛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设有不同的奖励标准和工作量标准,有效地激励了教师们的参赛积极性。同时,把竞赛获奖作为教师岗位晋升、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加了竞赛在教师中的认可度。
自2012年起,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和区级信息技术类竞赛。每年,在收到相关竞赛文件后,根据当年大赛的赛项要求和评审指标,系统设计院级套赛,下设系级选拔赛,要求全员参与,并组织技术团队力量对作品进行包装,通过层层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区赛和国赛。纵向看,某些赛项实现了系级、院级、区级和国家级“四级”套赛或至少是“三级”套赛。横向看,院级套赛涵盖了目前国内信息技术类大赛的所有赛项,包括: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虚拟仿真动画教学比赛、网络课程比赛、专业教学网站比赛、信息化论文比赛。教师可以根据院级套赛的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技术水平,“点餐式”地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赛项。
在院级套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以国赛和区赛的评审指标为蓝本进行设计。国家级和区级竞赛的评审指标,是经过相关领域的专家反复论证和研究而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保证了院级竞赛的要求和方向与国家层面的一致性。
为了鼓励更多“低起点”的教师参赛,除了从参赛工作补助和奖励上给予支持外,还联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甚至邀请院外专家到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都围绕当年院级套赛文件,制定系列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们始终跟进最新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学校教务处和各教学系部也以院级套赛为基础,系统设计各类教研活动和观摩活动,形成合力,帮助教师从理念、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等方面逐步理清各种概念、把握比赛的评审标准,学会进行作品的脚本设计并完善作品。还以传、帮、带的方式组织历年获奖教师进行作品公开展示和参赛经验分享,提升教师参赛的自信心。
三年来,随着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与成绩的获得,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为学校下一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基础。从参加国赛和区赛的情况来看,2012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首次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打破了在国家级竞赛上的“零”参与、“零”获奖的历史。2013年,在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中,一举拿下8个一等奖、一个最佳艺术设计奖的优异成绩。2014年,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参赛教师表现优异,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9项、先进工作者1名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学校作为优秀组织单位代表在颁奖大会上发言。成绩的取得,是实践成效的最好证明。2012年至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加院外信息技术类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0项,自治区级奖励36项,涉及参赛教师近千人次,组织各类竞赛培训、研讨会和评审会近50多场,邀请数10位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几年来,在技能竞赛的带动下,学校已经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随着教师观念的改变,他们开始积极学习各类信息技术,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自己的参赛作品进行教学,遇到了新的困惑,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微课、MOOC的大量涌现,翻转课堂的不断推广,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的组织方式、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与自我评价,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新问题。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来推动全员学习信息技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出现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各类教学资源平台和网络课程的出现,悄悄改变着传统学习的场域和时间界限,给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变化,笔者尝试提出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不管是国家、地方或学校,在开展培训时都应做到:一要有统一的培训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各级各类培训都围绕最终目标而进行;二是培训需求自由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培训内容,甚至是培训机构,达到分层培养的目的;三是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各种培训组织方都应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培训路径和方式,教师可以选择面对面的培训,网络在线培训或校本培训等。[4]
在学校层面,要从制度和环境上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实现自我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全面融合信息技术,使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生成发展,并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过程之中,在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境里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三者融通转化的能力。同时,应看到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持续不断的终身实践过程,是教师最终将信息化教学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文化自觉,学校应把其纳入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当中。
以教学团队为单位,以课程资源建设为平台,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研讨,系统设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并借助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力量一起设计和制作系列微课、构建慕课、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通过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使所有教师都能参与信息技术改造课程的过程,增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教学合力,共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1]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2014(10):31-34.
[2]何克抗.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信息技术能力吗?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含义却是大不相同[N].中国教育报,2006-6-19(5).
[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 l.
[4]王文君,王卫军.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