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课看校本课堂录像资源的有效传播*

2015-01-31 03:25杨帅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本资源内容

杨帅

(楚雄师范学院 国有资产与信息化管理处,云南 楚雄675000)

一、什么是慕课?

MOOC的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翻译为大规模(Massive)开放式(Open)在线(Online)网络课程(Course)。有人称之为“慕课”,也有人称为“磨课”、“魔课”。大规模指课堂规模大,班级人数可达数十万人;开放指课程面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对注册学习者无限制;在线指课程学习完全采用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模式;课程类似大学里的课程,通常由真正的大学教授授课,课程表现形式多样,但最常见的是视频、讲义、作业和项目的组合。其实质就是让大学通过网络课程实施教学全过程,允许全世界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通过网络来进行在线学习。

二、什么是有效传播?

有效传播指根据受众特点,针对传播目标进行的、追求最大化传播效果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包括对受众的心理改变、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三个层次。心理改变指受众对特定对象做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态度改变指受众根据传播者提供的传播内容认识到事物的面貌而引起态度的变化;行为改变指在态度改变的前提条件下,对待某种事物的行为发生变化。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传播来源、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对象等方面。而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手段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三、校本课堂录像资源的特点及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应用,创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所从事的重要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都掀起了制作校本课堂录像资源的热潮,制作了大量课堂录像资源,以笔者所在楚雄师范学院为例,自2008年开始至今,每年都制作10余门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至今已累计制作完成6000余个课时的教学录像资源,全部上传至网络,可供全校师生随时随地访问学习。但是从资源的使用与传播来看,并不理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使用频率不高

绝大部分学生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去访问资源,粗略浏览过满足好奇心之后就离开了,极少有学生能主动在平台上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导致资源共享、重用和复用率低。

2.资源满意度低,导致未达到应有效果

导致使用频率低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对资源的满意度低。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以及与专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和调研,发现导致校本课堂录像资源未能有效传播的原因主要有:教学资源设计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未从学习者视角开发课程,教师授课风格单一,内容讲授方式枯燥老套;资源平台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少宣传推广,资源平台知名度低;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激励机制,政策机制不健全、缺少激励措施。

3.缺少监控,坚持网络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能让我们快速收集了解信息,快速低成本与他人联络,学习知识方便广泛;同时,网络对学生的自制力构成了极大挑战。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哗众取宠的无用信息,非常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经调查发现以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内容使很多学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学生往往抱着认真学习的初衷打开网络,但坚持不了几分钟就被网络其他内容所吸引,以致把初衷忘得干干净净。因此,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应该设置一些功能或者从学校层面设定一些机制、措施使网络学习一定程度上具有课堂学习的强制性。

四、借鉴慕课提高校本课堂录像资源有效传播的策略

1.学习内容

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协调人、话题、时间安排、作业等),注册、讨论、辅导、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提供教学全过程管理。学习完成后有证书,慕课提出微证书概念,学习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考试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考试合格后颁发证书,证书的获得既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嘉奖与激励,也可以为以后升学求职提供帮助;慕课课程一般体量小,分知识点学习,讲课精,可重复学;学习不再是几十个人同一进度,没有班级的概念,学生不受年龄限制,体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2.教师为中心,提供和组织内容,开展评价

慕课平台除了提供某个课程的完整教学视频外,教师需在线组织和提供帮助,并进行评价,使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必要的帮助,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仅仅面对着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在享受到学习便捷的同时能享受到面对面学习时教师的关注和帮助。

3.鼓励学生完整地和线性地学完课程

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流程大致是:在线学习→分享观点→完成作业(在线实验)→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在传统的网络课程中,往往只是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没有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生态链,这个教学生态链既包括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包括整个教学环节。各因素之间平衡、统一、综合、融洽,最终形成统一的教学“生态链”,传统网络课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帮助,学生学习完课程没有得到评价以及证书等奖励,就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学生除非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制力,否则很难坚持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

4.提高校本课堂录像资源传播有效性的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知,要使校本课堂录像资源得到有效传播,必须要完善我们的网络课程教学生态链,在这个生态链中,目前普遍只是完成了教学内容也就是在线学习内容的建设。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学校从2008年开始此项工作,每年建设约20门的网络课程,至今已完成百余门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共计6000余课时,并建设了专门的资源管理平台,所有教学视频全部上网,供全校师生随时随地学习,但由于教学生态链的不完善,资源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要提高课堂录像资源传播的有效性,需要完善网络课程教学“生态链”,完善在线交互及评价,最终能够考核合格得到成绩的承认。就目前高校而言,从管理层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将网络课程纳入公选课范畴,供全校学生选修,学习完成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给予相应学分,这样既解决了学生选课时由于人数限制而无法选到满意课程的矛盾,也可以很大程度节约学校教育成本,同时也鼓励教师设计制作出更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为了保证网络课程制作质量以及提高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应加大对网络课程授课教师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师对网络课程后续工作的积极性,这些奖励措施包括根据选修学生人数进行相应的课时津贴发放,发放津贴不低于正常课堂教学,选修学生多、教学效果好的话再额外奖励。这样可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就有制作更好的网络课程以及基于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好的资源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使学生适应网络化学习,进而使网络化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就使课堂录像资源传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使师生的教和学都得到了便利,从教师的角度讲,可以避免内容讲授的重复劳动,一次录制完成,后面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引导和解疑,而不需要再一次次重复对内容的讲授,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可以享受到网络化学习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学习、个性化学习,而且避免选课难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还不影响学分的获得,能力高的学生更是可以提前修够学分,甚至进行第二专业选修学习。

[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大军,许文果.试论高校精品课程推广和利用模式的建构[J].江苏高教,2007(2).

[3]王琳,栾开政,张会杰.M IT开放课程的评价及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

猜你喜欢
校本资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