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解读古诗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5-01-31 00:52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墨梅于谦王冕

江苏 沈 权

提高解读古诗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江苏沈权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两首古诗的题目为《石灰吟》和《墨梅》。这一次,我打算从编者、作者、教师、学生四个角度进行解读。

一、立足教材,理清编者意图

编者把这篇课文编排在本教材的第六组,本组课文的主题皆为生活咏物,共同的表达方式为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方式,贯穿于两首古诗中,借助特殊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想这是作者将两首古诗安排在本单元的原因吧。

古诗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在品读中渐入诗境。在学习两首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从而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一)走近于谦

《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1398年─1457)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12岁。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于谦经过发愤苦学,步入仕途。他的一生,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得罪权贵。因此,朝中一批阴险贪残的家伙恨死了他。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一心想除掉于谦。最后,在一场事变中,这帮家伙挑唆皇帝,杀害了正直无私的于谦。今天,读着这首千古流传的《石灰吟》,仿佛天宇中传来英雄的吟诵之音,这声音吟诵的是于谦的人生追求,表达的是于谦的终生志向。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前的座右铭,死后的墓志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壮志豪情,天地可鉴,铮铮铁骨,日月同辉。于谦的《吟石灰》,表白的是自己;我们《吟石灰》,怀念的是于谦啊!

(二)走近王冕

《墨梅》的作者是元代诗人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今浙江人。关于王冕,我们通过所学课文《少年王冕》对其有所了解,自幼家境贫寒,孝敬母亲,自学成才,学画荷花,四里八乡闻名;后来,勤奋不辍,满腹经纶,但当时的元朝统治者蔑视汉族文人,所以,王冕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被录取。王冕看透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烧毁了自己所有的文章,绝意永不做官,后来不管是谁,推荐邀请他去做官,无论官位大小,他一律谢绝,再后来,他回到故乡,隐居九里山,盖了三间茅草屋,屋前屋后种了数株梅花,称为梅花屋,他自然就是梅花屋主了。种梅、画梅又咏梅,王冕用画易米,过着清苦的生活。“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是人们对王冕的赞美。我的情感自然走近了王冕,王冕歌咏墨梅,是在表达自己的气节;我们吟诵《墨梅》,是在歌咏王冕的气节啊!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权贵摧眉折腰,一个清清白白,有着浩然正气的王冕,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

三、叩问吟诵,释放读者情怀

我把自己置于读者身份,在不断的吟诵中,发现前者《石灰吟》更应以激情昂扬的格调进行吟诵,以体现诗人慷慨正义的情怀;后者《墨梅》更适合浅吟低唱式的吟诵,以符合诗的意境,符合诗人隐居山野,远离闹市,求的内心清明。

在高吟浅唱中,我不由地和石灰对话,和梅花对话,我产生了叩问二者的冲动。我叩问石灰:假如你会说话,你回答我:你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石灰回答我:经历了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过程;我叩问石灰:你痛吗?你苦吗?你后悔吗?石灰回答我:面对灾难,我若等闲,我全不怕。我叩问石灰:这一切你是为了什么?石灰凛然回答:只留清白在人间。我叩问石灰:你懂诗人于谦吗?诗人仅仅是在歌咏你石灰吗?石灰回答我:懂。我们的生命历程就是于谦的生命历程,我们的精神就是于谦的精神,我们就是于谦的写照,于谦歌咏石灰,是借着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清白白地做个好人。

同样,我叩问墨梅:假如你会说话,你羡慕在林间在山野在公园盛开的那些色彩艳丽的梅花伙伴吗?墨梅回答我:不羡慕,做最好的自己,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是我的追求。我叩问墨梅:梅花家族,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吟咏歌颂,你们梅花家族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墨梅回答我: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孤傲高洁,傲骨铮铮,暗香犹存……我叩问墨梅:你与同伴的不同是什么?墨梅回答我:我没有同伴鲜艳的色彩,我是主人用淡淡的墨痕点化而来,我永远不会凋零,我在香在,流芳百世。我叩问墨梅:你懂主人的心思吗?墨梅回答我:懂。主人借我表心境,我就是主人的化身,不想得到任何人的夸奖,只想做最好最单纯最高雅的自己,不管是十年百年还是千年万年的光阴流逝,我的清淡香气永世留存。我叩问自己:石灰墨梅在我的精神家园留下的是什么?我默默回答:留下的是于谦和王冕的足迹,是豪情,是骨气,是志向,是傲气。

四、价值取向,拓展学生视野

如果我是学生的话,对于这两首古诗,我知道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两首七绝并不陌生,且能琅琅上口地吟诵。学生尽管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了解这是诗人在托物言志,但真正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于两首古诗的内涵联系尚未建立,对于两位诗人的情怀理解尚不深刻。所以,抓住题眼“吟”字,一吟到底,贯穿始终。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个个花开”“不要人夸”……如何将这些词语还原为生活的镜头,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创设对话的情境,剖析石灰和墨梅的内心想法,从而真正理解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理解两位诗人的精神气质,非常关键。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的历程,就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一种历练。在教学中,我踌躇、徘徊、烦闷甚至苦恼,于是我沉入文本,进行文本解读,滋养我贫瘠的心灵,不断提高学生解读古诗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墨梅于谦王冕
成鹰之路
果子单
《于谦小酒馆》 “相声皇后”为美食捧哏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