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传承实践探索*
——以木活字印刷术为例

2015-01-31 00:32王春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活字温州技艺

王春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浙江温州325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传承实践探索*
——以木活字印刷术为例

王春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浙江温州325003)

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幼儿园到大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瑞安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通过开设实训课,讲授和木活字印刷术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编写教材,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努力,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的传承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提供借鉴。

木活字印刷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院校;传承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延续的传承载体,是人类先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聚起来的智慧的结晶,是留给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伴随着国家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也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引入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为例,尝试分析高职院校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找准定位和特色,承担好责任,尽到自己的义务,从而为其他高职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的继承、发扬与创新。

一、缘何选择木活字印刷术作为传承对象

(一)木活字印刷术和温州的不解之缘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其由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于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盛行于明清。清末民国随着西方铅活字的传入以及中国出版事业发生的重大变革,开始走向衰落。但温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将这一古老传统技艺保存至今。

关于温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明朝王瓒在《弘治温州府志》序中进行了如下描述:“温为东瓯古壤,在浙东极处,枕江界溟,天设奇胜,危峰层峦,环控四境,蟠幽宅阻,一巨都会。”②王瓒用寥寥数语将温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交代的非常到位,“在浙东极处”说明温州僻居浙南一隅,“危峰层峦,环控四境,蟠幽宅阻”说明温州三面环山,对外交通不便。温州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历次战乱发生时政治避难、迁徙流亡的理想选择。在温州宗族的文献中,多有关于本姓先祖因为避难迁徙来温的记载。温州的地理环境,在使大姓宗族得以发展、延续的同时,也为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生存、保护的土壤。学院引入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是被瑞安高楼镇东源村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其被世人赞誉为木活字印刷术的“活化石”。

(二)木活字印刷术具有更为特殊、紧迫的传承价值

2010年,东源村作为代表成功将活字印刷术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③教科文组织为确保这些被列入急需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能力,要求有关缔约国必须承诺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并且在规定期限内通过验收,否则就将其从名录中撤销。因此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除了面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性传承危机外,还必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保护计划,如期通过验收。所以,木活字印刷术具有更为特殊、紧迫的传承价值。

学院作为一所坐落于温州市区的高职院校,本着“教育服务理念”,走“产、学、研、城”一体化办学之路,特别注重与地方社会结合,注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的作用。学院引入木活字印刷术,正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而努力。这不仅能帮助木活字印刷术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还能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木活字印刷术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在高职院校进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巨大,目前大致可以分为: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戏、传统体育与竞技,文化空间等17类。

在这些项目中,以木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民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进行传承。原因在于这类项目的传承,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我国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先天优势。他们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在知识、理论层次上占有优势;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优势。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出于内心的真正喜爱选修木活字印刷实训课程,主动性强,学习效果好。

二、学院传承木活字印刷术的实践

(一)开设实训课程,传承木活字印刷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特点就是依托传承人进行的“活态传承”,传承人问题是关系传承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今天,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所以会出现传承危机,就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方式和需求方面发生了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生存环境和基础已经不再存在。导致当初依靠这些非遗技艺谋生的传承人大都被迫转行,另谋出路。少数没有转行的传承人现在大多年事已高,如果他们一旦去世,掌握在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陷入人亡艺绝的困境。因此,要想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危机,必须突破传承人瓶颈。

学院引入木活字印刷术进行传承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培养传承人,保证技艺的传承。具体授课采取聘请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人来校传授技艺,和由校内教师讲授与木活字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即保证了木活字传统技艺的传承,又加深了选修课同学对于所学技艺的深层次了解和认识,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程性质方面,目前是列为学院的实训课程,选修时间为一学期。从目前的开课情况看,因为是同学们自己根据兴趣选修的,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讲授木活字印刷术代表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学校教育的作用,重在育人。尤其是在欧美、韩流等异国文化思潮汹涌来袭的当下,在校大学生易于陷入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之中,相应地就会削弱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自信,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作为高校,我们有必要选取合适的内容,以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他们展示、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学院在开设木活字印刷实训课程的过程中,除了聘请传承人来校传授技艺,使同学们形象、直观地了解、感触中国的木活字传统文化外,还由高职院校教师讲授和木活字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使他们了解木活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含、代表的深层文化含义,逐渐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渐形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这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希望,也才是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三)编写书面教材,保存文字资料

因为历史时代发展的局限性,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掌握者大多是没有知识的手工匠人。他们当初学习这项技艺是为了谋生,自己从未有意识地想过要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客观上他们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旧有的传承方式只能是依赖于手口相传的活态传承,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具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传承人的数量和有无,将直接关系到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要想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人亡艺绝的魔咒,必须改变原有的传承方式。

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完全具备进行木活字印刷术相关文字资料整理、提升的能力。学院在开设木活字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意识到没有书面教材的弊端。因此学院正在与传承人合作,逐一将木活字印刷术整套工艺流程的要点记录下来,加以编排,配上传承人的实际操作图解,希望最后能够整理成一本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注重实际操作流程讲解的书面教材。这样既可以保证木活字印刷技艺的长久传承,也便于进行更大范围的社会推广。

(四)鼓励学生利用该技艺创业,进行产业化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所以陷入传承危机,是因为其已经不再被平民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已经丧失了生存的社会土壤。现在要想实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必须对他们进行适合时宜的产业化开发,将其重新带入今天的现实生活,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承危机。此外,进行产业化开发还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在解决传承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激发广大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有力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致辞中说:“(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④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注重创新、创业。学院多年以来,在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做的更为突出,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的传统和氛围。我们鼓励、支持选修木活字实训课程的同学利用木活字创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将产品的消费对象侧重在90后的年轻群体,侧重在大学生群体,而这个群体也是目前消费市场中的主力军。学生可以用木活字印刷术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做为产品内涵,将之与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时尚产品外观相结合,相信会有自己独特的创业成长空间。

(五)进行学术研究,为传承工作提供先进理论指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有准备、有计划的过程,进行前期理论研究,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的传承、保护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正如张帆在《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一书中所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验表明,只有在学术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下,才有可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⑤虽然张帆是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而论,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适用。

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有实力、也有责任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高职院校的科研本就注重与地方社会相结合、注重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倡导应用型研究,其研究成果更易于转化及用来指导实践活动。目前,学院已经开始进行关于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旨在通过持续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学院的木活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六)将学生顶岗实习与实际传承活动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被安排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可以向学校建议,让选修木活字实训课的学生利用顶岗实习时间到传承人的工作室或公司实践,便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自己选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魅力和实际传承状况。这样不但为传承人的实际传承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有利于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学到的传统技艺。而且高职学生是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学生,和老一代的传承人相比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理解、传承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实践经验丰富的传承人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磨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木活字印刷术作为世界级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为紧迫的传承价值。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木活字印刷术引入校园,通过开设实训课程、编写教材、进行理论研究、鼓励同学利用木活字创业、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等方面的实践,不但实现了木活字印刷术非遗技艺的传承,保留了关于木活字的文字资料,在理论层面对木活字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指导,还增强了高职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锻炼了同学们的创业能力等。学院传承木活字印刷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值得借鉴与推广。

注释:

①温家宝.在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上的讲话.人民网[2007-06-11].http://cpc.peop le.com.cn/GB/64093/64103/5848698.htm l.

②[明]王瓒,蔡芳编.弘治温州府志[M].胡珠生,校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王序”1-2.

③《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设立的,它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主要区别在于列入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况,急需保护。

④李克强.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的致辞.中国新闻网[2014-09-1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8895_2.shtm l.

⑤张帆.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158.

[1]乔晓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2007(2):30-33.

[2]靖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J].河北学刊,2009(4):230-232.

[3]丁永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51-253.

[4]杨菁,黄友金.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小明)

Exp loration of InheritanceM ode of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Wooden M ovable Type Printing asan Exam ple

WANGChun-hong
(RegionalCulture Research Center,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From kindergarten to university in Chines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everyone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w ork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varying degrees.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a par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have theirown characteristicsand advantages on theaspectof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College,which introduced Ruian Dongyuan villageWoodenmovable type printing,has activelymade an exploration into heritage of intangible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rough trying to setup training course,teaching the know led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related towoodenmovable type printing,w riting a textbook,and conducting the relevantacadem ic research,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of 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woodenmovable type printing;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inheritance practice

G122

A

1672-0105(2015)03-0009-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3.002

2015-04-03

2014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WSK223)

王春红,博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温州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活字温州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字在用玩的方式传播汉字文化的精神力量
活字蹦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