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杨
古人临死之前把所有的银子都装入到做工精美的陶匣中,准备带到天国去享用。然而,不肖子孙却将这个传世之宝倒卖到了国外的古董市场中去。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其自私地占有这些艺术品、收藏品,还不如尽自己所能多为公益事业做贡献,把自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看作是祖国和人民的,只有这样的观念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袁熙坤
在北京市朝阳公园水碓湖畔,有一座外型呈典雅之五台状的建筑,这里又因毗邻“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遂定名为“金台艺术馆”。
从朝阳公园西门进入,沿着南面一条小道直走,两边的草地上安放着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先生创作的甘地、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世界各国伟人的雕塑。穿过国际名人雕塑园,再往前,当看见已经结了一层薄冰的湖面旁,一座如痴如醉的小提琴演奏者——音乐家聂耳的巨大雕塑时,金台艺术馆到了。全国政协常委、著名造型艺术家、金台艺术馆创始人袁熙坤先生接受了采访。
袁熙坤先生说:“从小我就崇拜飞虎队长陈纳德将军;崇拜放弃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投身到拉丁美洲的艰苦斗争当中去,最后献出生命的玻利瓦尔。他们的志愿精神感召着我。”1995年,袁先生开始建立这座艺术馆,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施工,于1997年6月30日正式开馆,建成后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间艺术收藏馆,同时也是北京一处重要人文景观和一处设施完善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2000年,金台艺术馆以两大特色展览《海外回归文物展》和《世界名人肖像展》,因而获得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注册,成为全国首批民营博物馆之一,金台艺术馆也声名远播。
袁熙坤不仅钟情于艺术事业,还酷爱中国文物,他将其视为中国悠久历史与文明的象征以及继承、借鉴传统的范本。他在海外见到流失国外的珍贵文物,深感痛心,矢志尽其所能将它们收集起来运回祖国。从1992年起历时多年,先后四次将上千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重金收购回国。
交不出算数作业的艺术家
1944年,伴随着二战的硝烟,袁熙坤在飞虎队长陈纳德飞机的护航下顺利降生。袁熙坤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袁晓岑是有名的美术家;母亲时佩媛是生物教员。袁熙坤从小就接受自然、艺术的熏陶,但袁熙坤的父亲却经常因为他交不出算术作业被班主任叫去谈话,老师拿出他的算书本,上面画的全是牛和马,父亲在社会上备受尊重,在班主任面前却尴尬了。
1954年的一天,父亲把一块泥巴分成两半给了袁熙坤和他的姐姐,说,“做你们想做的造型吧。”这时候,一贯是学校里好学生的姐姐,把泥巴弄得方方正正的像豆腐一样,然后拿竹片画了自己弯弯的眉毛和笑脸。父亲走过去皱了皱眉。而袁熙坤则做了一只猴子,翘着二郎腿在那里坐着喝果汁。父亲走过来看见,不禁翘起了大拇指。从此,父亲就收袁熙坤作为他的小工,每天拿泥巴、锤石膏、搭架子。
受家庭的影响,袁熙坤孩提时就熟知马尔萨斯、达尔文、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苏联园艺学家米丘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在这些先进思想的光辉里,看到了人类文明之根基——自然,一切艺术宗教都只是自然的附属物,自然和智慧是没有分歧的。
就在后来袁熙坤给曼德拉画水墨肖像画时,曼德拉曾问他为何走上这条艺术之路。袁熙坤是这样告诉他的:“因为我从小交不出算术作业。”
肖像外交大使
作为画家的袁熙坤,最让同行津津乐道、钦羡不已的,是他曾为152位国内外政要、名流画过水墨肖像画。当这些国际风云人物看到袁熙坤为他们画的肖像画时,通常会给他一个特别热烈而友好的拥抱。
在艺术馆的二楼一隅,摆放着许多名人肖像画,有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和安南等等。而关于袁先生为何产生了为百余位国际政要和知名人士写生创作水墨肖像画的想法,袁先生给我们讲了他的一段经历。
在他18岁那年,有一批搞创作的年轻人要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搜集素材、体验生活。他没跟父母商量,没向学校汇报,背起画箱就跟随队伍离开了学校。他去体验生活的地方,是金平县苦聪山寨。在那片苦聪人世世代代居住的深山密林中,他潜心创作了大量反映苦聪人文化和历史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袁熙坤创作了一幅油画——《山君造像》,这幅经典的动物作品,被限量印刷,送给了许多国际政要名人。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切艺术和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袁先生祈盼这些国际社会的佼佼者,也能像“山君”一样遵循自然法则,科学地思考怎样维系艺术与自然、人类与动物的生态健康关系。后来,袁先生想,为何不画这些人类中的“君”呢?通过画他们可以让自己的这一思想理念传播的更远,希望更多的人類佼佼者能够学习山君。
于是,袁先生用与丛林中的“山君”对视过的目光,来捕捉人物的神韵和每一缕神态,以达到与被画对象之间的神似。从1991年7月至今,他先后为安南、萨马兰奇、克林顿、叶利钦、阿拉法特等一百五十余位政要作了肖像画,被画的对象均在作品上亲笔签名认可,大加赞赏。
袁熙坤,以他独有的方式为中国的对外交流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国内外多家媒体评价:“袁熙坤以艺术的名义,把‘地球村’各‘部落’的‘首领’都集中在了一起,其意义远远超出画展本身,对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谊,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媒体及艺术界为袁熙坤戴上了一个耀眼的光环——中国的“肖像外交大使”。
独树一帜的“毛笔哥”
通常人物素描都是用铅笔完成的,而观摩袁熙坤先生创作的百余幅名人肖像画时,你会发现它们都是用毛笔完成的。关于袁先生善用毛笔而引起大家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会上,记者捕捉到一位政协委员用毛笔做笔记的特写,这个人就是袁熙坤,一时间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两会一枝笔”及“毛笔哥”。
“当时在会上,我只是按多年养成的习惯伏案用毛笔作纪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精彩的思想和语言通过人的动力定型之记录就更牢固。”袁先生接着说,“我出身国画世家,秉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西洋画但仍坚持用毛笔画素描,画了大量水墨速写。诗为魂,书为骨,中国画性国,再好的基本功,必须在宣纸上立得住,因之毛笔于我功不可没。”
袁先生还曾发明了“自来水毛笔”随身携带,便于创作。之后的艺术道路上,无论写字或绘画,毛笔如影随身,他成了真正的毛笔哥。再往后他漂洋过海,应邀为百余位国际名要写生创作水墨肖像画,获得“肖像使者”的美誉,就是毛笔的功劳。袁先生说:“倘若我带的不是毛笔而是铅笔和橡皮擦,请我画像的这些名人政要肯定转身就走了,因为铅笔画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稀奇。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这枝毛笔是多么神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是多么富有魅力!”
艺术馆的未来
袁熙坤先生说,“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朝阳公园的业余园丁,金台艺术馆的看门人兼手艺人。”
关于一直以来民营博物馆存在的生存问题,袁先生说,金台艺术馆一直以来秉承公益原则,并不以此盈利。至于如何维系偌大的艺术馆生存,他说:“我认为,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流通。我也在一边收藏文物,一边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赋予了文物更多意义与使命,让文物在收藏与展示中展现更多的华夏文明。如今,我的艺术拍卖指数一直在国内艺术家中名列前茅,并保持长期稳定,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珍藏”。而且袁先生的个人生活极为节俭,他认为,每一个人所占有的自然物质总量是有限度的,并且身体力行,让自己每天消耗的不要比创造的多,希望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可以得到保护,留给儿孙,而不是向儿孙借。
“我以自己有限的财力和无形的才情,全身心投身于金台艺术馆及艺术创作,我想这应该也是感动上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