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诗言志,歌咏言”。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在李隆基情殇的背后,却是白居易在缅怀自己未遂的爱情。据学者考证,这首诗背后有白居易自己的爱情悲剧故事。
在安徽宿县北二十里有一古符离东菜园,原名毓村。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白居易父白季庚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叛藩有功,由彭城令提升为徐州别驾,举家迁居到符离县,白居易随家到了符离,时年十一岁。十六岁时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当时白居易想通过名人推荐入仕宦之途,于是携带着作品到了人才荟萃的长安,进谒权贵。然而几经周折,却无人推荐,为了生计只得又回到符离。此后几年间,他除了与当地友人和诗往来、登山临水,仍继续读书,为应进士科做准备。
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白居易爱上了邻居家的一个姑娘。当时白居易十九岁,姑娘十五岁,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姑娘名叫湘灵,长得貌美,活泼可爱,又粗通音律。白居易出身小官僚家庭,祖父早就有文章传名于世,他在家乡的名气湘灵姑娘早有耳闻,更何况二人又是青梅竹马。于是二人很快就到了热恋阶段,自此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就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妲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不难看出,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湘灵的美丽,还充分表现了对她悦耳嗓音的欣赏。
贞元十年(794年),白居易的父亲病卒于襄阳。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经济陷入了窘困,一家的生活很难维持了。父丧服满后,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投靠叔父。他对湘灵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怕她伤心,白居易悄悄离开了家乡,还特意写了一首《潜别离》。走一路,写了一路怀念湘灵的诗,每次到了高处,他就禁不住回头远望,虽然看不见湘灵,但他知道,在远处的西楼之上,湘灵在凭栏独自思念着他呢。一路上,他抑制不住相思之情,一连写下《寄湘灵》、《寒闺夜》,还有《长相思》,表达了其内心的思念之苦。在《长相思》中,已有日后《长恨歌》的影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贞元十六年(800年)初,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回到了家乡符离,近十个月来,他多次恳求母亲,同意他与湘灵的婚事,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总是立刻回绝。人生最痛苦之离别莫过于生离别,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含泪写下了题为《生离别》的诗。
贞元二十年(804年)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他回家再次恳求母亲,同意他和湘灵结婚。看到儿子如此痴迷,母亲气得大骂他是“不孝子”,对儿子训斥了一番后,警告儿子,在全家迁离去长安前,绝不许他再和湘灵见面。他无法面对母亲的眼泪,不再去见湘灵,直到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告别。二人见面的时候默默地看着对方,因为怕惊动母亲,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放声大哭。“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二人此次分离,不知何时再见面,时光的漫长并没有断绝白居易对湘灵姑娘的思念。面对无望的婚姻,白居易绝望了,他对母亲说,他不想与任何女子结婚,以终身不娶作为对母亲的抗议。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这时他已三十六岁,依然是孑然一身。周至位于八百里秦川南边,秦岭山脉的北麓,北边是周秦古都,南边是商洛重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地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背景。
白居易在周至交了两位挚友,一位是陈鸿,也是进士,与白居易同期入仕,是一位小说家,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另一位王质夫,山东琅琊人。琅琊自古出名士,然而王质夫却是个避世的人,一直隐居山野草莽之间。三人相交甚笃,白居易公务之余常邀陈鸿、王质夫去游玩,或一同饮乐。
一天,三人相约一起去仙游寺游览。当时仙游寺为佛教重地,离仙游寺大约三十里有老子讲经、炼丹的楼观。这一带是道家圣地,所以民间传说非常丰富。在仙游寺附近还有周穆王与盛姬玄池奏乐、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与萧史在玉女洞吹箫相恋、东汉马融在仙游寺劈石筑室读书、钟离在仙游寺独木桥渡吕洞宾成仙,以及龙潭虎穴、鸽子写经、嫦娥下凡等许多传说。一路上,王质夫给二人当上了导游,讲了很多当地的民间传说,因这一带离终南山不远,不由说起了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故事。说起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王质夫更是滔滔不绝,一口气讲述了相当完整的故事和细致的情节,包括仙界传说等等。
陈鸿是性情中人,吊古凭今不免唏嘘感慨。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的故事,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没了,那也太可惜了。他鼓励白居易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意思是,你白居易有作诗的功底,而且又富有感情生活,何不用诗的形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白居易听了心中不由为之一振,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契机,古往今来无数悲欢离合,与自己心爱的湘灵姑娘的爱情往事不禁涌上心头,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王质夫还建议请陈鸿写一篇传记,诗和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白居易不禁吟咏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王质夫一听,连连击掌,忙对二人说:“我想好了,诗的名字叫《长恨歌》,那篇传就叫《长恨歌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当年最真挚的眷恋从始至终只给过一个人,带着悔恨走完一生的爱情长路,这世间又能有几人呢?白居易想,这分明是自己和湘灵之间的爱情悲剧的影子啊。长篇爱情叙事长诗《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凄楚缠绵回旋婉转的爱情故事,从此,唐玄宗、杨贵妃、华清池、马嵬坡这些名字便与《长恨歌》一起被人们所熟悉,流芳千古,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成为爱情绝唱,遗恨千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以想象当年二人是何等恩爱,何等甜蜜。“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仙境中再现了杨玉环“带雨梨花”的姿容,表现出杨贵妃的娇美。《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而懊恨。《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而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写完《长恨歌》后白居易已三十七岁了,不久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之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白居易仍然时时想起初恋情人湘灵姑娘。当年湘灵姑娘曾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着,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也许是天意怜人,白居易竟然和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此时的湘灵已经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经年分隔,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历历在目,多年的别恨一下涌上心头,白居易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此次分别之后,二人再也无缘相见。
这一年,白居易五十三岁,在杭州刺史任满回京的途中,他特意绕道符离,得知湘灵一家已经搬走了,再也不知去向,这时他才最终为这段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恋爱悲剧画上了句号。
虽然这段爱情经历过去了,但留给白居易的伤感却是无穷无尽的。
【梨花带雨】
读音:líhua dai yǔ
释义:像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示例: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