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尚菁,赵新胜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尹尚菁,赵新胜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国家开放大学开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已呈现出与社会新形势不适应的趋势。目前本专业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卫生与计生系统合并的背景下,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探讨创新的思路,拓宽专业方向,提出新课程设置的对策与措施,以进一步推动专业的发展。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电大)公共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办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为卫生系统培养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截至2012年春,累计招生7692人,毕业生4672人。但到了最近几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招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春季招生32人,秋季仅招生20人。这说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卫生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依然需要提升的背景下,原有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的推动之下,我们必须对专业进行改革,使之顺应形势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专业学生全部为卫生系统的在职人员,默认他们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因此没有设置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对于奋斗在卫生事业一线的管理人员来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没有医学背景的管理者,需要学习专门的医学知识,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对于卫生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医学知识足以应对管理岗位出现的问题,但他们缺少管理经验与技巧,处理事务一样不能得心应手。原有的管理专业课程比例过低,不成体系,无法适应卫生事业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学生前期没有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就对医院管理的很多内容无法深刻理解。
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很丰富,包括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每门课都有很多内容,要求掌握的内容也非常多,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些课程应用性强,归根到底都是卫生管理者的工具,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课程之间也有很多重复,比如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迅速,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对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而现有的资源大都是十多年前建成的,理论的大框架虽然都还在,可一些政策性的知识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用老观念、老理论去解读,就跟现实完全脱节。
原有的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体系单一,没有可选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必须对原有的专业进行优化,针对不同岗位设置系统的课程模块,根据岗位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不再带有“单一化”的标签,而是向着“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发展[1]。
随着卫生和计生系统的合并,原来卫生事业的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不成功转型,顺应社会的发展,将会慢慢被淘汰。目前的变化给专业的发展带来契机,那就是增加专业的出口。
2012年,卫生系统在职管理人员共计372997人,其中31.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9.5%具有大专学历[2]。这说明卫生管理人员学历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本科层次的教育并没有饱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之所以陷入招生困境,主要原因在于课程太过单一,如果能对原来的专业进行改革,增加培养方向,我们就能打破僵局,给老专业注入新的活力。
对处在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学历比较,卫生监督机构、医院以及疾控部门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较高,约1/3甚至更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基层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较低,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只有少数的管理人员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历层次亟待提高,具体见图1。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面向基层,针对社区和农村设立相应的模块。
图1 2012年不同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构成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人口计生工作人员50.9万人,其中乡级以上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2.0%。面向人口计生系统的人口与家庭专科专业也在不断改善人口计生系统队伍的人才结构和整体素养。但目前该专业还未设置本科,已经毕业的专科学生对本科教育的呼声很高,而且在计生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卫生技术人员是主体,共有13510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3.64%。卫生和计生的管理人员很多也是重合的,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中为计生从业人员提供可选择的学习资源非常必要。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拥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的课程虽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现实,但课程体系中有些内容还是可用的,这就给专业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原来的课程经过改革,形成新的课程模块,增强了专业的多样性。另外,我们的人口和家庭专业是跟国家卫计委联合开办的,课程资源也是相关行业专家共同开发的,学生全部是计生系统的基层在职人员。
原有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并没有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员,需要储备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形成新的专业方向,如基层卫生管理、卫生信息管理、护理管理等。另外,针对卫生计生合并的现状,本专业增加人口健康管理的新方向,一是为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出口,二是补充当前社会热门的健康管理新内容,设立基层卫生管理、护理管理、人口健康管理和卫生信息管理方向,满足来自社区、农村卫生、护理岗位和人口计生领域学生的知识需求,顺应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将课程模块融会贯通,形成模块群,方便学生自由组合学习。
专业培养目标不能简单停留在培养既能从事医学工作又能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是强调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要求。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者不仅是对卫生计生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也是开放医学教育对卫生计生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探索新的专业方向,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卫生与计生系统合并的响应,更是专业口径增宽的具体体现。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目标明确了,课程体系设置才能有的放矢[3]。
3.3.1 优化医学课程结构 本专业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反映卫生计生事业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和其他管理专业的不同。医学课程群必不可少,但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医学理论,具备一定的医学素养。医学课程宜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预防医学基础为主,特别是加大预防医学基础的课程比例。
3.3.2 加大工具性课程比重 管理学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学时数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的掌握程度。对于卫生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等方向,又分别开设相应的管理学科目,如统计分析、社会调查、健康保险学等课程,使管理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增强了专业的应用性,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3.3.3 改革实践教学 远程开放教育往往在实践方面受限最多,原有的专业在这一点上也做得最差。对于在职学生,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软件,模拟出实际工作的场景,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同时,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督促学生共同学习。另外,辅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培养其条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让学生获得全面进步。
3.3.4 结合专业与社会实际更新课程内容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在教学上把握时代的脉搏,时刻把握知识的新动向、新发展,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国家开放大学中是一个相对老的专业,也是较为小众的专业。如何对原有专业进行改造,并增加专业方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未来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在已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设置新的课程,组合成课程模块群,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专业的发展。
[1]张旭,陈立明.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35(6):564-566.
[2]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DB/OL].http:// www.nhfpc.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3/index2013.html.2014-4-26.
[3]汤玮,陈向芳,孙亮亮,等.对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设置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22-123.
G420
B
1671-1246(2015)16-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