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金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生态翻译学理论新气象:西方不如东方亮
翁金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作者从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意义、特征入手,结合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的议题与哲学观点,分析、对比了西方和东方在生态翻译学看法上的区别,阐述了大会上东西方思想交流对生态翻译学的影响。作者结合当前世界翻译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的总体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学科体系和哲学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以东方哲学思想为主导,并融合了西方哲学思想的翻译学与哲学体系。在未来,生态翻译学将具有更多的全球化特征并被更多的人接受,对翻译工作的文化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体系,生态翻译学可以作为东西方哲学思想交流的媒介,带动全球生态思潮的发展,推动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交流与发展。
生态翻译学;世界哲学大会;东西方对比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较新的翻译学与哲学体系,与普通翻译学相比,该体系的理论性与哲学性更强,与普通的哲学体系相比,生态翻译学则具有更明显的实践意义。因此,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独特性,人们对它的认知也趋于模糊,这阻碍了生态翻译学的发展与普及。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中国哲学思想的翻译学概念,由于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所以其哲学色彩非常浓厚,自身也可以看作一种具现化的哲学概念。这种翻译学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理论、原则、标准、方法、独有特征等要素在内的完整翻译学体系,并有力推动了翻译事业与文化交流的发展。由于生态翻译学包含了东方的融合式哲学思想、西方的深层次生态哲学理论、全球化的社会文明发展观,所以该体系受到东西方翻译界的普遍关注。但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与冲突令双方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解和解读产生了一些矛盾,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普及。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东西方思想交流的加强,东方哲学思想的被认可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上,东方哲学思想获得了不亚于西方哲学的地位,东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融合,这夯实了生态翻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改善了生态翻译学的发展环境,对生态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生态翻译学的概念
严格来说,生态翻译学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从狭义上来看,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将生态概念引入翻译理念的翻译模式与翻译方法;从广义上来看,生态学与翻译学的所有哲学理论、具体方法、学科原则、实际体系等都可以纳入生态翻译学的概念,甚至营造和产生的生态翻译学思潮与社会环境也可以包括其中。这种相对模糊的定义令生态翻译学的研究一直缺乏明确性和方向性,虽然拓展了研究的广度,但在研究深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进度也相对缓慢。目前,已经有部分学者尝试对生态翻译学进行明确定义并界定其研究范畴,但由于各国学者对生态翻译学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所以争议很大,仍无明确的结论。基于此种情况,作者主要以上文所述的广义生态翻译学定义来进行分析说明。
(二)生态翻译学的意义
如前文所述,生态翻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多元性,所以其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首先,生态翻译学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对翻译工作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引入生态概念后的翻译需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生态背景,翻译时不仅要翻译语言文字本身,还要考虑如何将生态环境同步译出,这种翻译虽然较为困难,但可以极大地提高翻译的质量,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其次,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将长期以来针锋相对、矛盾重重的东西方哲学思想统一起来,对全球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虽然来自全球生态思潮,但其根本源自我国“和”的哲学思想,因此生态翻译学的成功推广是世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认可,有助于我国与世界的交流。
(三)生态翻译学的特征
生态翻译学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理论性强。与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哲学理论体系不同,生态翻译学是先有基础的哲学理论,再利用理论构建应用体系,所以理论性更强,也更为抽象。(2)实践价值高。在全球文化交流需求日益提升的今天,生态翻译学因较好的跨文化交流效果而备受人青睐,许多人士认为,生态翻译学是未来翻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3)矛盾性多。生态翻译学虽然并非是东西方哲学思想融合的初次尝试,但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应用了双方哲学理论的生态翻译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外界解读上都矛盾重重。(4)社会性强。产生于全球生态思潮的生态翻译学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与社会性,因此也容易受到社会倾向的反向影响。
(一)从东方哲学思想看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
东方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这些国家的哲学思想虽有共性,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作者在此仅以中国的哲学思想为代表来加以讨论。
“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该思想的代表学说之一即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非常广义的理论概念,同时也是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的译者追求的是一种自身与翻译环境的统一。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的学者大多将生态翻译学解读为一种平衡体系,即译者通过自身的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去平衡所需翻译的语言文字和翻译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关系,最终达到中国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二)从西方哲学思想看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
与东方哲学思想不同,西方哲学理论尤其是生态哲学理论大多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体现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具有强烈竞争倾向的理论模式。虽然在选择论的具体论点上,西方各派学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主体的理论方向上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了东西方对生态翻译学解读上的视角差异。
根据选择论的概念,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会通过选择活动来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这不仅相当于扩展了传统的翻译语境概念,而且等同于译者本身和需翻译语句的一种进化。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西方学者对生态翻译学采取了一种相对单纯的解读,即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翻译原则,根据不断变动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最优的翻译方法。
(三)从东西方思想交流看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
上述两种对生态翻译学的哲学解读看似存在很大的矛盾,但事实上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在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上,东西方各国学者针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进行了多层次的讨论,中国以“和”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理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视,被视为建立全球宏观哲学思想体系的入手点之一,这为消除生态翻译学哲学解读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具体来说,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生态翻译学的总体构架与发展方向,而西方选择论的哲学思想则是通往该方向的手段,二者的根本指向是一致的,只是在最终的目的性上有所差异。中国的融合自然思想和西方的进化并征服自然思想何者为主导是未来生态翻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点。
(一)生态翻译学的可持续发展倾向
在生态翻译学目前的三种主要发展倾向中,可持续发展倾向是最传统的一种。从生态翻译学概念的萌芽期开始,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最主要的生态概念,这种概念具现化到生态翻译学的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两方面的关系:第一方面是“继承”,优秀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发展姿态;第二方面是“巩固”,生态翻译学的优选特征提高了翻译质量,反向维持了翻译动因长期存续的活力,所以“巩固”一方面提高了生态翻译学的存续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倾向的一种体现。
(二)生态翻译学的社会化发展倾向
虽然生态翻译学原本就具有社会化特征,但是在生态翻译学诞生之初,这种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具体来说,社会对生态翻译学的影响是单向的,社会需求与生态思潮催生了生态翻译学,但生态翻译学无法对社会产生足够的影响。随着生态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生态翻译学对社会的影响力显著提高,尤其是东西方结合式的哲学思想理论令生态翻译学的社会功能大幅增强,在这种双向联系愈发紧密的背景下,生态翻译学的社会化特征进化为一种社会化的发展倾向,从原本的非主要特征转变为推动生态翻译学发展的三大倾向之一。这种发展倾向的产生与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哲学倾向有一定关系,哲学从传统的纯理论、纯学术学科逐渐转变为对具体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的实践性学科,所以生态翻译学这种具有较强哲学特征的体系才体现出了社会化的主要发展倾向。
(三)生态翻译学的东西方结合发展倾向
东西方哲学思想理论的结合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也拓展了生态翻译学的发展空间,更主要的是,这种结合肯定了东西方哲学思想对生态翻译学的解读具有相同的方向,传统生态翻译学研究中研究方向模糊的困扰不再存在,这无疑推动了全球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因此,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结合是生态翻译学发展的第三大倾向,这种发展倾向意味着世界对东方哲学思想的肯定,也意味着生态翻译学的发展方向得以明确,未来的研究深度和研究速度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由此可知,该发展倾向在三大发展倾向中是指向性最强的。
综上所述,虽然生态翻译学是以东西方结合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但其中的主导思想是东方注重融合的哲学思想,西方的生态哲学理念、自然进化哲学理念等思想被融入到这个框架中。这不仅决定了生态翻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哲学思想发展的趋势。因此,生态翻译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未来对该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不能局限在特定的某一方面,否则只会对其发展产生制约作用。综合东西方先进的哲学理念,结合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提高生态翻译学的理论高度和实际应用效果是生态翻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1]成中英.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陈立中,肖绍喜.生态语言学的几个重要议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5.
[3]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2009,32 (2):47-53.
[5]Phillipson,Robert.Review of Michael Cronin‘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J].Language Policy,2006,(5):227-232.
(责任编辑:朱彬)
On the New Trend of Eco-Translatological Theory:The West is Not So Good As the East
WENG J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
In this paper,from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translation,the original meanings,characteristics,combined with the issues and the twenty-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the author analyze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translation views on ecology,and then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ference East-West exchange of ideas on the ecological translation.On the basis of thi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urrent translation studies,linguistics,philosophy, sociology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end,further analyzes the prospect of eco-translatology as a discipline system and philosophy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future.The final conclusion shows,that eco-translat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based on eastern philosophy thought is considered as the main idea,process integr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so the eco-translatology has the feature of globalization more in the future and is accepted by more people;the translation of the cultural change functions were strengthened,on the other hand;as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theory,eco-translatolog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of communication media,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global ecological thoughts,but also produc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chang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eco-translatology;World Conference for Philosophy;contrast between east and west
B08
A
1009-3583(2015)-0063-03
2015-05-11
2014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014XJJGYBXM19)
翁 金,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