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专业内容的再开发探讨

2015-01-30 21:56崔金贵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科普

■崔金贵

江苏大学杂志社,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12003

1 引言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然而,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同质化现象、受众面过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报的经营发展。随着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出台,高校学报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为适应期刊出版改革政策和严峻的出版形势,促进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编辑出版者应改变目前学报的出版经营思路和方式,依据学报专业优势,重新进行期刊市场定位,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做为学报的发展目标,把承担社会责任、满足读者需求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有关我国期刊出版与经营的研究早已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例如,《中国出版产业研究》(Robert E.Baensch,2003),是第1部按照西方学术体系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出版产业的学术专著,但是中国期刊产业的研究内容仅有2章;《中国杂志出版—简介》(Thomas D.Gorman,2004)简单介绍了中国期刊业的发展概况、新闻出版的行业管理和政策及行业期刊的国际合作机会。但是这些研究仅是较为简单、肤浅的介绍,国外有关我国期刊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性论文或专著极其少见。国内关于科技期刊功能开发的问题已开始受到关注,但是多数仅涉及科普功能的开发,有关科技期刊专业内容深度开发的研究尚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针对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目前存在问题,尝试探讨学报专业内容再开发的问题,以为高校学报出版改革提供参考。

2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基本现况和问题

科技学术期刊既是传播特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载体和使科技信息增值的中介,又是培养人才、开发智力的有力工具[2]。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科技期刊内容不断地创新,也带动了高校学报的快速发展。据201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科技期刊已达4944种[3],其中以高校名称冠名的自然科学学报有600多种。然而,随着高校学报的发展壮大,期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报在选题、栏目定位、科研学术成果报道等方面缺乏特色,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造成出版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不利于拓展读者的视野以及宣传推广科技成果和新方法。据统计,2013年我国大陆被SCI收录的150种科技期刊中,高校学报仅有6种,且都为英文版,占SCI收录的6283种期刊的0.82%[4],被收录的高校学报极少。可见,与学报种类、规模不断壮大相比,高校学报影响极其微弱。

我国科技期刊主要包括学术类、技术类和科普类,而学术类期刊发行量远远低于另外两类期刊。以山东科技期刊为例,技术类、科普类期刊的利润分别占总利润的64%、87%,而学术类期刊全部亏损,亏损额占总利润的52%[5]。可见,以目前的办刊方式,高校学报要依靠自身的出版发行是难以长期维持生计的,仅仅依靠版面费和政府有限资金的扶持,未来很难在开放的期刊市场上打开局面。内容是期刊的根本,读者是期刊的上帝,两者缺一不可。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吸引更多读者,这就要求学报的内容必须做到更加创新、实用和多样化。

3 高校学报专业内容再开发的社会意义

3.1 承担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

期刊是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知识之需及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期刊所具有的社会性体现在期刊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人类通过利用期刊为社会服务,构建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6]。因此,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同样具有期刊的社会属性。同时,高校学报也是公认的具有精神文化属性。高校学报的社会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决定了学报应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作为出版目标。

科学素质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7],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偏低。21世纪初,我国政府开始致力于加强科学技术和知识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工作。2002年我国颁布了《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综合类期刊应当开设科普栏目,同时强调了新闻出版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2006年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了科技传媒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强调要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同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报道的科研成果一般都获得了政府或社会基金的资助,论文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技术和知识、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国家政府对于普及科学技术和知识以及推动科技产业进步非常重视,不仅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强化了高校学报等相关机构的社会责任,还在资金方面予以了大力支持。

由此可见,学报的属性要求和国家赋予学报的重任都决定了高校学报应承担起引导科技学术研究方向、推动科技进步以及提升广大民众科学素质的社会责任。

3.2 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我国科技信息约85%发表在科技期刊上,其中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占相当大的份额[7]。科技学术成果只有受到业界同行的认可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重视和承认。然而,由于高校学报一直以来都以学术期刊自居,强调论文的学术性,因此学报内容难以为非专业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普通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造成所报道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更广泛的宣传,难以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产品生产已非昔日仅靠机械手工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借助大量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因而,对于科研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而言,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可直接投入生产的科研成果或对生产和科研有参考意义的论文。

此外,由于科普期刊、技术期刊以及普通网站,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前沿科技信息缺乏关注度和敏感度,编辑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造成报道内容在科学性、专业性和先进性方面有些欠缺。例如,2014年网上广为流传的地暖辐射会致白血病、雾霾不散是因为“核雾染”等十大“科学”流言,误导了民众,而辟谣总是落后于流言,要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等严谨的科学传媒积极主动地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从而有效杜绝流言的产生。例如,《环境监控与预警》杂志在2011年日本核泄漏发生后,刊登了数篇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文章,为以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科学指导。

因此,高校学报应该关注广大民众的科普需求,关注科研、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人员的需求,依靠学报的学术资源优势,开发学报多元化功能。

3.3 打造科技传播精品期刊

高校学报应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编辑出版模式,积极进行选题策划,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确定每一期学报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题材。让更多的人从阅读学报中受益,充分实现学报的社会价值,这才应该是高校学报的办刊目的。为此,高校学报应该向国内外精品期刊学习,充分利用所刊载的创新科技成果、前沿的科技信息以及对行业动态的了解与把握的优势,开发学报更多实用功能,注重学术理论与科研生产、科技知识普及与公众素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效益之间的良好结合,向公众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并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为读者提供更多服务,吸引更多读者,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打造科技传播精品期刊。

3.4 培养编辑人员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以人为本。而编辑的人文精神主要指编辑在选题策划、约稿组稿以及编辑加工中表现出的对期刊出版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校学报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读者和作者,促进先进学术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的传播,并引导提高读者。然而,一直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出版观念的束缚,高校学报的栏目基本上一成不变,学报编辑也无需组稿策划,只为作者服务,更无需考虑读者的需求。因此,为适应国家的期刊改革政策,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学报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考虑作者的需求,更要多从读者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进行栏目策划和编辑加工,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把科技与人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人性化的栏目,吸引各层次读者,论文的表述要尽可能科学精确且通俗易懂,以体现学报的人文精神。通过端正服务态度,规范编辑行为,多为社会公众考虑,加强自身修养的养成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不断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的人文素质。

4 高校学报专业内容的再开发

4.1 增设具有实用功能的栏目

高校学报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学报的学术水平,也取决于学报的受众面。长期以来,高校学报基本上以报道科研学术论文和综合评述为主,刊载内容缺乏特色,形式固化,受众面极其有限。考察国内外著名期刊的办刊理念,他们都是以让公众了解科学的发展为目的,所以目标读者定位十分宽泛。学术期刊所发论文虽以学术论文为主,但会设置多样化的栏目。而合理的多功能栏目的设置并未影响他们的学术风格,《科学》、《自然》等杂志不仅设置有学术论文栏目,也设置了科普、科技简讯和科技信息等栏目,这些栏目不仅吸引了众多的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还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影响力。再如,《中华儿科杂志》调整办刊思路后,增大了临床诊疗、评论等临床实践论文的数量,不仅学术价值持续提升,影响因子稳居医学期刊的前几位,也为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杂志发行量持续增长[9]。《中国建筑防水》开设的工程防水技术方面的栏目,刊登的防水工程论文为读者介绍先进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和高科技防水材料的使用方法等实用技术,广受读者欢迎,从而获得了更好的生存空间。

为此,高校学报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学术期刊办刊经验,找准高校学报市场的盲点和薄弱之处,扩大报道范围,不仅报道学术理论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应增设技术指导、科普以及科技简讯等具有实用功能的栏目。通过开发学报的多元化功能,不仅满足广大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的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的需求,还为科研、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提供高新技术指导,也能为普通读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高校学报只要定位准确,风格独特,高校学报同质化最终就会转变为优质化,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站稳,获得更好的发展。

4.2 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

高校学报报道内容反映了当代相关专业学科领域内最新的优秀科研成果,具有原创性和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的有限性,读者的阅读选择更加多样化。因而,高校学报编辑部可以利用学报网站、手机以及大型知名网站等大众媒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学报上发表的新成果、科学知识、高科技信息等实时、快速地介绍给公众,吸引更多公众对学报的关注,不仅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也促进科技学术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为学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高校学报网站已成为科技成果与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编者与作者、审者提供了快捷的沟通渠道,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科研学术的阵地。因此,借助学报网站,高校学报可以突破纸质期刊的有限版面,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及时的科技信息和相关学术活动资讯。

目前,国内外不少学术杂志都与其他知名媒体进行了密切合作,将杂志上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以新闻形式向媒体发布。如,《科学》杂志不仅与科技新闻记者进行密切合作,还通过美国科学促进会下属网站向全世界记者发布论文成果消息[10]。《中华医学杂志》也通过参与中国科协向媒体发布最新科技期刊重要研究成果活动[11],扩大了杂志的社会影响。同时,由于普通网站信息资源极度泛滥,网站编辑专业知识匮乏,屡屡出现宣扬伪科学、迷信思想的信息,误导了大众。通过高校学报与大型网站的合作,高校学报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网站提供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为普及科技学术知识、提高公民素质发挥学报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传媒方兴未艾之际,有不少高校学报已经开始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宣传方式。微博和微信是基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平台的应用,成为传统平面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应用形式,搭建了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与网民互动的平台[12]。而微博和微信的碎片化阅读方式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两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5个类别内容的全方位沟通互动[13]。相对于微博,微信传播对象是熟知的特定人群,且字数不受限制,其发布内容相对丰富,因而微信更适合科技期刊向特定读者群的信息宣传与推广。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微信与读者、作者甚至是专家学者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比如组织话题讨论、发送语音、文字和图片方面的信息等,不仅交流方式更为直接和生动,还能吸引更多读者对学报的关注。学报通过微信同样可以发布期刊学术成果介绍、目录及摘要,文字信息不受字数限制,还可附带原文链接。由于微信运营成本很低,操作简便,对学报编辑部不会造成运营压力。《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已开通微信,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及审稿人,提供学报最新资讯、动态以及热门的学术话题。《中华医学杂志》等数家医学杂志都开通了微信,内容包括文献预告、过刊文献节选及点评、医学常识、专题阅读等,其中专题阅读尤其受到读者欢迎。

高校学报通过开通微信平台,可以实现有效的学术成果和科技信息传播,发挥微信平台的实时、快速的传播作用,作为扩大期刊影响力、吸引读者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也必将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向世界科技同行展示和推广我国重要的科研成果。

4.3 充分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具有相关专业学术背景和国家编辑出版职业资格,以及丰富的科技学术编辑经验。因此,学报编辑部应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编辑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利用他们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新闻敏感视觉,进行栏目策划、加强组稿,并主动向专家、学者约稿。

学报编辑部还应根据国内外的科技发展状况,开展经常性的读者调查,根据读者的需求增设栏目,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信息的实用性。调整学报的学术论文与实用技术、科普、新闻简讯等文章的比例,不仅仅要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还要满足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不断拓宽学报的服务功能。

编辑人员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技术、科普类期刊进行期刊交换的机会,了解其他优秀科技期刊中有用的作者信息,并为这些作者提供本刊的办刊方针、栏目设置、稿件格式等信息,便于他们了解并认可学报,然后适时向他们约稿;同时通过期刊交换还可以学习他刊栏目设置方面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同时,由于学术论文和科技简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对于技术类和科普类的文章,文字表述上比较复杂枯燥,缺少趣味性,难以吸引读者。在编辑加工中,学报编辑人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字处理能力,将高深的学术理论和实验过程表述通俗化,不仅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还能让读者耳目一新,从而保证学报内容更有吸引力。

4.4 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重要作用

2011年温家宝同志在《求是》上发表的《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应鼓励著名科学家及其他专家学者参与科普创作。因而,高校学报应充分调动所在高校和相关学术团体中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学报专业内容再开发的工作。

4.4.1 优秀作者队伍的培养

为了开发科普和技术指导功能,学报可多方面培养擅长撰写科普、实用技术、科技新闻等文体的作者队伍。由于高校学报面向对象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学术群体,他们既是学报的读者,也是学报的作者。他们拥有深厚的专业学术背景和良好的学术论文写作功底。比如,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而他的另一部探讨宇宙、时间与空间以及黑洞等令人敬畏主题的专著——《宇宙简史》,同样使用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因而,即便是非物理学科的读者甚至是普通读者一样可以读懂并喜欢他的书。又如,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时,受出版社之邀撰写了第1部科普专著《碳的一家》,后来又受邀参与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主创工作,之后就开始了他的科普创作生涯。因此,学报编辑可以首先考虑从自己的作者群中培养实用类文章的作者,不仅关注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更要关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普通师生、科研人员,培养并鼓励他们将专业术语加工为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的能力,优稿优酬吸引他们的参与,为学报培养实力雄厚的、具有实用文章写作水平的作者队伍。

4.4.2 充分发挥编委会和审稿专家的学术作用

高校学报的编委会委员和审稿专家们不仅在业内享有声誉,而且对高校学报的发展颇为关心,愿意为学报发展给以大力的支持。因此,学报编辑应充分发挥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的学术作用,邀请他们为学报开设科普或技术专栏,介绍前沿科学信息知识和最新科技动向,或者为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点评意见,与读者沟通交流。

5 小结

高校学报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学术资源优势,以科学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指导为导向,增设科普、技术开发指导、科技短讯等栏目,开发学报更多潜在的实用功能,突出学报专业特色和学术水平,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必将会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并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学报广泛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1]崔金贵,陈燕.对高校学报体制改革办法的困惑与诉求[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57-260.

[2]王丽,詹洪春.学术期刊强化新闻报道和科普作用的意义[J].编辑学报,2013,25(2):112-114.

[3]朱妮.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增达4944种[EB/OL].(2014-09-26)[2015-01-07]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926/c1007-25743909.html

[4]刘小燕,姚远.SCI收录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统计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86-92.

[5]高春新,张颖,杜启明,等.山东科技期刊产业化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02,14(3):207-209.

[6]张玉霞.论期刊的自然性与社会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4):19-21.

[7]吴晶晶,徐付同.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EB/OL].(2010-1-25)[2015-01-07]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11/25/c-13622628.htm.

[8]张爱绒.科技期刊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与出版,1996,7(6):33-34.

[9]关卫屏,刘斌,游苏宁.科技期刊“受众即市场”理论初探[J].编辑学报,2011,23(1):5-7.

[10]You H L,Lamanna M C,Harris J D,et al.A nearly modern amphibious bir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northwestern China[J].Science,2006,312:1640-1643.

[11]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20(6):471-474.

[12]赵振祥,王洁.微博与微信:基于媒介融合的比较研究[J].编辑之友,2013(12):50-52.

[13]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77-81.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科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普达人养成记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