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内驱力挖掘

2015-01-30 20:47古波
中小学电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内驱力信息技术教师

☆古波

(杭州学军中学,浙江杭州310012)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内驱力挖掘

☆古波

(杭州学军中学,浙江杭州31001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高中信息技术做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国家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每位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之一。建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十分重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本文列举了几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内驱力的路径以供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内驱力

内驱力是一种人们对某事物或事业目标执着追求、对科学潜心探索的内动力、原动力。它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是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内驱力是产生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一种用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起他们的热情,发展他们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自我管理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实践。

一、认识课程地位,明确学习任务

从学科任务上来看,高中信息技术包括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并要求必须至少开设其中的一个选修模块,即对每一位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完成至少两个模块的学习任务。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一般从高一开始开设,学生刚刚初中毕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学、初中阶段,认为这只是其它主科繁重学习后的消遣、调节,个别学生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打游戏。教师要及时进行梳导,让学生尽早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就像理化生、政史地科目一样,不仅每位学生都将面临高中毕业所需的学业水平考试,甚至一些新高考试点省份(如浙江省),这个科目也可以做为选考科目,与语数外一样,成为进入大学总分数的一部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们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信息技术就像人们小时候学会走路一样重要,否则,将无法立足于社会。正如传统制造业工人需要掌握机械工具一样,现代化的进程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强有力的现代化信息工具。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劳动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学生掌握信息的多寡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重任。

二、注重实践操作,加强知识体验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内化知识,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积极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课应安排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使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更直观,对作品的规划、设计、制作、调试过程的完整经历,更符合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理念。学生每一次到机房都是带着期望来的,希望能够“大展拳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注重讲练结合,除了必须要演示的内容外,尽可能减少控制学生机屏幕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琢磨,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时,可以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进行衔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与效率。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是最能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比如:在学生军训、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期间,学校都会拍摄大量的图片、视频,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这些多媒体素材进行处理,比如:制作M TV相册等,这样的作品既能够把高中生活中美好的回忆保留下来,又可以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信息技术知识的广泛应用。

三、针对学生特点,甄选教学素材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信息技术课中常常使用一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作为教学对象来进行示范,这种没有经过处理的、分散的原始材料,在教学中通常被称为教学素材。如今的高中学生大多属于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那些乏味、陈旧以及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教学素材,应该贴近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活实际,应时应景、注重情境、联系生活、连贯性地采用教学素材,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都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各种新颖的IT产品层出不穷,学生对新生事物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是信息技术前沿的弄潮儿,努力地去了解、实践新兴技术,及时把它们引入到课堂做为自己的教学素材。教师对各种软硬件素材的驾驭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对各种素材信手拈来,能够宽泛而精致取材的教师,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原动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发挥个性特长

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为衡量当代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学生互相交流、沟通研究、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形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和谐融洽关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

高中信息技术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达成,而整个任务的完成一般都会涉及到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异质分组法,通过小组合作,扬长避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在小组中承担相应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作为,而不流于形式,大家都为完成同一任务而添砖加瓦。笔者曾经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不擅与人交流,在与陌生人说话时,都不敢正视对方眼睛,如果这样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承担外出采集数据的任务,则明显难以胜任。小组合作伙伴彼此十分熟悉,都了解这个情况,他们刻意让他“留守”,负责进行后期的数据分类、整理,其他学生对于这种任务往往感觉枯燥乏味,而这名学生却做的非常投入、非常出色。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团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受到同伴的肯定,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发挥教师优势,建立激励机制

当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责无旁贷。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在线学习、网上作业以及评价系统,激发学生不断进取。比如:教师可以搭建M oodle平台,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那些学习节奏快、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加餐”,布置一些弹性任务,使他们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而针对较为吃力的学生,可以及时给予线上、线下辅导,让他们跟上节奏、不掉队。

教师也可以个性化地设置各种虚拟的激励机制,给予学生相应地位的承认与认可。例如:笔者在图片处理、动画制作教学时,学生完成作品后,上交到教师机,通过在线评价系统,每位学生不仅可以看见自己上交的作品,还可以浏览其他学生上交的作品,找出自身差距进行优化,待全部上交完成后,每名学生匿名在线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作品,然后根据得票多少,并授予不同的级别,如巨匠、大师、大家、名家、画家等,自动显示在学生姓名旁边,教师挑选几个典型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再次优化后上交新版作品进行二次投票,进行新的授勋,通过这种实时的、虚拟化的激励机制,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势头,让学生超越自己,不断进阶。

总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已经大幅提高,学生必须调整心态,放弃松散式学习,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并能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内化自身原动力,取得实效。

[1]黄良斌,李晓丽.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5):9-10.

[2]马连霞.兴趣:优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内驱力[J].吉林教育;综合,2010,(12):28.

[3]任鹏飞.培养学习兴趣学好信息技术[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2):37.

[编辑:闫长松]

G 434

A

1671-7503(2015)23-0049-02

猜你喜欢
内驱力信息技术教师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