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亘稼
西安石油大学期刊中心,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18号 710065
编辑职业焦虑是目前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群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尽管此类研究并不多,但是与其相关的问题研究却不少,如吴月红的《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压力及心理调适》[1];邢运凯的《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压力管理》等论述[2]。另有学者对编辑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认为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和高压力群体,而编辑职业则具备产生职业倦怠的两大特征[3]。以上研究多以医学期刊编辑为研究对象,对编辑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多停留在工作特征、组织管理、个体等因素。其实,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与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二者不仅性质不同,而且其程度和危害也各异。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压力是编辑个体为适应某事件而产生的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而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则是编辑个体对将要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体验。压力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而焦虑(不含焦虑症)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从二者的程度上分,职业压力是一种基本的情绪反应,而焦虑则是一种由紧张、不安、担心和恐惧复合而成的复合情绪,其危害远远高于职业压力。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职业焦虑会严重影响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关注科技期刊编辑的身心健康,重视对其职业焦虑症状的预防与化解,是关乎科技期刊长远、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基于此,笔者从保护科技期刊编辑身心健康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分析法,从编辑工作流程及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的形成原因,以期寻找化解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的方法。
“职业焦虑”是指编辑人员由于不能达到工作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致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其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在编辑出版过程的矛盾运动中,编辑作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对编辑出版全过程发生影响,影响着编辑工作质量,制约甚至决定着复制和发行的效果。所以从这一角度讲,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期刊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刊物的命运。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科学性、创造性、专业性等特点,而科技期刊编辑肩负着传播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又服务于读者的使命。科技期刊编辑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比其他编辑人员更易患上职业焦虑病症。现实中,许多编辑人员因工作压力大而陷入职业焦虑。编辑人员职业焦虑的具体表现:对工作激情减退、容易生气或情绪低落、以及记忆力差和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职业焦虑会使编辑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其具体表现有三种:一是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二是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来越没有耐心,对作者态度冷漠;三是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有迟到早退现象,甚至有转行或提前退休之打算。
若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视为一个系统,那么它就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文以科技期刊编辑为对象,对其工作流程(组稿、送审、退修、编辑加工、校对、发行)及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寻找形成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的原因。
科技期刊编辑面对的是科技论文,而科技论文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常以叙述 、说明和论证等作为其表达方式。具体而言,其特殊表达方式有:符号、公式、图、表、照片及注释等。
科技论文中大量使用各种符号以及由符号组成的公式,它们形成了一套非语言符号系统,承担着语言的职能,是科技论文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非语言符号系统和语言符号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阐述作者的观点。然而,在一些科技论文中,作者往往会出现不规范使用符号(缩写符号、单位量纲符号、数学符号、元素符号、标点符号)的情况。编辑在加工稿件时,有责任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其工作量是繁复的;如果编辑对科技论文中公式有疑虑,一般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要求作者进行检查、修正,经过作者查证后,如果编辑仍然认为有问题,就有必要亲自进行推导。但面对各专业学科繁复的专业符号,编辑要做到熟练于心或熟练掌握,并对论文中的公式进行推导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无形中给编辑产生压力,促使其不断地学习各科专业知识。
在加工稿件中,编辑需要对原稿中不规范的图表进行规范化处理,这其中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也含有丰富的处理技巧和经验。要做好这些工作,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耐心和责任感。长此以往的繁复工作及各种各样的技术处理会给编辑人员的心理提出严峻的挑战。
编稿过程中,编辑在修改有争议的稿件时常常会遇到麻烦,因为有些作者固执己见,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及做法。如,对于国际已名文规定废弃的不规范用词,以及量和单位的名称及符号,有些作者坚持继续使用。此时,编辑应耐心向作者作解释,并宣传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的意义与要求,从而得到作者的理解与支持,把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之处改正过来[4]。同样,编辑在退稿过程中经常也会遇到作者申辩的情况,此时,编辑要以专家的会审意见作为退稿的依据,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足够的耐心。处理退稿一般会给编辑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这些压力长期存在就会造成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焦虑。
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像用刨刀清除纺织品上的毛球,是让原稿流畅易读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够仔细、恰当,就会增加后续工作的麻烦。”[5]这足以说明校稿对后续出版工作的影响。目前期刊界普遍采用“三校一读”制度,即出版物在出版之前,必须要进行三次校对,一次通读。只有经过上述工作,在确保校样没有差错的情况下,才能出清样。否则,就会将存有错误的文章刊发出来。现实中,尽管编辑同仁们一直在努力这样做,但也难以保证最终的刊物中不出现错误。而实际上,每一期刊物总会有一定的差错,要想实现零差错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编辑们的普遍感受是编辑越做越害怕,越做越胆小。尽管进行了多次校对,但心里仍然感到不踏实,总是担心校样中还存在错误,而当你再去校对、检查时却又发现不了问题。于是,在付印前,忐忑不安是责任编辑一种心理常态。当刊物出来后,对刊物再三检查后,只有在没有发现错误时,责任编辑那颗悬着的心才会放下。如果在出刊后,发现了错误,这时,责任编辑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总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补救措施,然而,无论如何,木已成舟,再好的办法都无济于事。即便是重印,也不会消除编辑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反会加剧编辑的焦虑情绪,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因为重印虽然纠正了刊物中的错误,但却增加了期刊社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且已发行的刊物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此,老编辑们均有同感——编辑和电影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要想做到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情。笔者认为,形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编辑出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对一个合格的编辑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娴熟的编辑技艺,更需要练就一颗敢于承担出错责任的坚强心脏。
我国科技期刊历史较短,出版模式和编辑制度还不完善,加之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编辑在工作中缺乏独立决断性。领导、亲友、名人等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编辑的行为[6]。关系稿是编辑部选择稿件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对领导的“安排”,编辑不得不被动地服从;而名人的权威、熟人的情面也常常给编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编辑一味地屈服于名人权威,照顾熟人的情面,满足亲友的请求,刊发关系稿,不仅违背了编辑的职业道德,而且难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刊文质量,有损于科技期刊的良好声誉。对此,编辑常常陷于自我良心谴责之中,如果编辑置上述关系于不顾,一味坚持原则,又会得罪一大批人,同样使其陷于极大的痛苦、焦虑之中。可见,编辑在关系稿面前是个十分脆弱的、处境两难的弱势群体。事实上,编辑从收到关系稿开始到关系稿处理完毕这一时期,无论关系稿最终是经过修改后刊登,还是经过曲折的经历而被退稿,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编辑的痛苦纠结期,该时期往往会延续数月,这必然导致编辑心烦、焦虑情绪的发生。
科技期刊作为人们进行知识交流与发布信息的重要媒体,在学术交流活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7]。但是随着期刊竞争的加剧,期刊评比愈演愈烈,尤其是核心期刊评定对期刊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大专院校教师评定职称,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都需要刊发核心期刊论文,致使大量的优质稿源流向所谓的核心期刊,进而使一些非核心期刊优质稿源减少,增加了编辑人员的约稿难度。如《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杂志社,每年要求编辑必须邀约到一定数量高质量(知名专家或学者)的稿件,以保证专家发稿数量占已发文章总数的比例(15%),从而保证刊物能够持续、大量获得高质量稿件。与此同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杂志社也建立约稿奖励制度,对邀约到的重要专家、知名学者的优质稿件给予较高稿酬,并对编辑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每期刊物拥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稿件。只有建立起这样的作者队伍并使之发展壮大,才能够保障刊物稿件的质量及栏目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因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有限,每年能够约到的高质量稿件非常少,有时甚至一篇也约不到。激烈的稿源争夺,使编辑为刊物的发展而担忧,常有焦虑感。
实际上,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产生的原因部分来自编辑自身。由于编辑自身知识的欠缺,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清楚、不熟悉或是根本不了解的知识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在审阅、加工稿件过程中,自然会力不从心。这就需要编辑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即便如此,其工作效果也往往难以让人满意,进而使科技期刊编辑产生心理焦虑。其实这是由于编辑自身修炼不够、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沉下心来努力修炼内功。只有编辑自身的学识水平提高了,达到一定程度的“专与博”,才可能胜任编辑工作,才能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驾轻就熟。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中焦虑的普遍存在,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化解,将会严重影响编辑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编辑需做到内外双修,不仅要练就过硬的、扎实的编辑功底,同时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
首先,编辑要学会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保持心理平衡。因为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各种功能不尽相同却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整体。编辑工作要与审稿专家、作者、读者、领导、同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多种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科技期刊编辑因日常工作繁忙、压力大,不注意协调关系,而人际关系不和谐,实际上就是扭曲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正常协调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编辑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正确地待人、正确地处理事情。只有编辑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性质,充分尊重客观的规律,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编辑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帮助其积极排除不良情绪、消除职业焦虑。当意识到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编辑首先要学会冷静地思考、分析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对待现实中的问题及矛盾,积极地处理问题以缓解矛盾。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应以平和心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排遣,以放松心情。当遇到挫折时,编辑应适度进行自我安慰,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保持心里的安宁和稳定[8]。
第三,练就良好的承受能力。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是编辑获得健康心态的必要条件。因为,即使编辑自身再努力,不顺心的事总会找上门来,所以,编辑练就承受巨大压力、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管理者,也要充分重视编辑职业焦虑的存在,运用心理学中的干预原理,开办心理讲座、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调节和职业指导。及时对编辑人员的心理焦虑等症状进行适当的梳理,防止不良情绪的扩大及相互传染。建议单位应定期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组织郊游,共同锻炼,并辅以适当的心理疏导,通过个别谈话、集体交流等方式,将编辑的个性特征与共性需求结合起来,在不良情绪蔓延之前进行疏导,防止郁结和扩散[9]。
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产生,除了编辑自身内功不足、心理素质差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要求是“能位匹配”,即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能力,将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保证岗位的要求与员工的实际能力相一致、相对应。这里的“能”是指人的能力、才能,“位”是指工作岗位、职位,“匹配”是一致性与对称性[10]。根据这一原理分析,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与组织的人力资源观不科学有关。
具体而言,有如下建议:
(1)提高编辑的匹配度。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能位匹配理论”视角看,最有效的避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的方法就是选择其价值观与组织一致、能力与工作相匹配的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期刊社(中心)应重视对编辑工作岗位分析,开展对现有编辑人员的职业能力测试和评价,分析现有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胜任度。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人员应考虑让其转岗;同时,招募新的有能力的科技编辑,从根本上提高其匹配度,在管理制度内消解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和工作倦怠问题。
(2)加强科技期刊编辑的组织支持感。组织应关注科技期刊编辑的需求,重视其价值追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科技期刊编辑的自我意识较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期刊社(中心)应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听取科技期刊编辑的意见,关注他们的现实诉求,提高其主人翁地位;提供必要的培训、学习机会。这不仅能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能力,满足了他们自我完善的需求,而且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工作的灵活度和控制度。科技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约稿、初审稿件、加工稿件、编稿、校稿等,而其中一些工作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编辑需要经常联系审稿专家和读者,经常要等待审稿、修改稿的返回,而只有在组稿后编辑才能安静地坐下来加工稿件、改稿、校稿。此时就需要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所以建议编辑部可实行编辑弹性坐班制。此外,期刊社(中心)应有明确的科技期刊编辑岗位责任书,让每一位编辑都明确自己岗位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在明确岗位职责后,再对编辑进行充分的授权,使其能在岗位范围内拥有控制权。赏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科技期刊编辑的积极性,避免编辑部内部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减少内部人员的工作摩擦。
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其形成原因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对于因自身科学素养欠缺,不能适应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而产生紧张甚至焦虑的,编辑需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在编辑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工作焦虑和因期刊竞争带来的编辑工作焦虑,编辑应端正态度积极应对,做好自我调整工作,努力化解;同时相关组织管理部门也应从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改进,努力化解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
[1]吴月红.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压力及心理调适[J].编辑学报,2004,16(2):150-151.
[2]邢运凯.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压力管理[J].编辑学报,2010,22(5):67-68.
[3]刘颖,栾奕.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6):1029-1031.
[4]孙丽莉.科技期刊编辑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的作为[J].编辑学报,2011,23(4):347.
[5][日]鹫尾贤也.编辑力[M].陈宝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2.
[6]陶范.科技期刊编辑独立性论析[J].编辑学报,2012,24(1):23.
[7]陈鹏,张美琼,黄历,等.学术博客与传统期刊竞合发展[J].编辑学报,2012,24(1):19.
[8]盛杰,赵鹏,徐红星,等.网络采编环境中编作主体应激反应分析[J].编辑学报,2012,24(5):484.
[9]袁凌,魏佳琪,林菲.组织要防止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倦怠[J].新华文摘,2009,23(1):167.
[10]王赛男.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数理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0-04-01.